更新於 2024/09/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時間線裡的那個「你」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道的一切。

在生活中所有我們接觸到的資訊,包括知識和經驗,都儲存在腦中的突觸連結(synaptic connections)裡

我們與熟人的關係、我們擁有和熟悉的各種事物、在人生不同時間裡我們曾居住過與造訪過的地方,以及這些年我們所遭遇的無數經驗,都設定在腦的結構中


🍃記憶 烙印 大腦灰質 神經元

甚至我們在有生之年裡,已經記憶並重複表現的眾多行動和行為,也都烙印在我們大腦灰質的複雜褶皺中

所有我們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所遭遇的那些人事物,這種種個人經驗都在構成我們大腦的神經元(神經細胞)網絡中確實反映出來。

如此創造出來的所有「記憶」,我們統稱為什麼呢?答案就是:我們的外在環境。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頭腦等於我們的環境,是我們個人過去的紀錄,與過去生活的反映

在我們醒著的時候,因為經常與世界的各種刺激互動,我們的外在環境會活化各種不同的大腦迴路。這種類似自動回應的結果,會讓我們開始用習慣的方式思考和反應因為外在環境引導我們這麼思考,而腦中熟悉的神經細胞網絡將會啟動相對應的過往經驗。從本質上來講,我們會自動用過往記憶所衍生出來的熟悉方式去思考


境由心造-想法決定實相

如果真的「境由心造」,想法可以決定實相,那麼一個不斷反覆循環的想法(即環境的產物和反射),就會日復一日地繼續催生出同樣的實相。於是,你內在的想法和感受就會完全符合你外在的生活,而你的外在實相(包括所有的問題、條件和環境),同樣會回過頭去影響你內在實相如何思考與感受。

一旦你反覆創造同樣的情緒,直到你完全被感受捆綁而無法思考,你的感受就會成為你的思考方式。此外,由於你的感受來自於過去的經驗,你等於就是用過去式在思考。而根據量子「境由心造」的定律,你就會創造出更多的過去的經驗。


🍃時間知覺也稱為時間感

心理學認知語言學神經科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也稱為時間感

它指人在不使用任何計時工具的情況下,對客觀現象的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這種感知來源於內部或者外部,外部感知可來源於晝夜長短、節氣太陽高度等等。內部感知可來源於我們的心跳呼吸等等。

在實驗心理學中,有「複製刺激」的實驗。即給被試一個刺激,燈光或是聲音,刺激出現的時間不等,被試接受刺激後,以被試所感覺的刺激出現時間複製這個刺激。實驗證明,被試在刺激出現3秒的情況下複製比較準確。

兩個事件之間的時間感知被稱為感覺時間。其他人的感覺時間是無法被主觀感受的,但是可以使用一系列科學實驗客觀地研究它。時間知覺是一種大腦的構造。在不同情況下它可以被影響或者改變。這樣的時間錯感可以幫助研究時間知覺下的神經原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