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尊敬孔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孔子之所以偉大、之所以值得尊敬,以筆者個人之見,大抵有三方面:

(一) 孔子以重人的思想,重視人人都有德性的自主,而從商周時期的迷信,寄情於幽冥,依附於神祕不可知的他力,重回人本位而在道德生命上當家作主。

(二) 孔子首創平民教育,不但提升民智,而更重要的,是讓受教者意識到人人的人格平等,都應當有受教育的機會。這麼一來,就打破了當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這種階級觀念。

(三) 孔子的思想是以人為本,以仁為綱。以人為本者,乃尊重人格的平等;以仁為綱者,乃尊重人性的自由。他反對專權愚民,反對愚忠奴化。

古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2023-9-11

avatar-img
63會員
820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聖經》記載耶穌有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搞邏輯的就搞邏輯,何必非要把孟子對拯救天下蒼生、餓殍遍野的偉願,拿來作邏輯的反面教材呢? 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是在勸說國君要息戰保民,能保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而並非要向國君展示邏輯推理呀! 在《孟子》
上文提到「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卻未必是得民心。 不過,在孟子的觀念裡,就很清楚強調:若失天下者,就必然是失民心。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離婁‧上9) 我們再仔細審視「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命題。 得民心者,則得天下,這是應然如此,也就是說
前文提到有仁心者,則有仁政。無仁心者,則自然就無仁政。這樣的講法,在邏輯推理上,未必有效的。蓋有仁政,未必是因有仁心的;可能是因有其他條件,而促成仁政。例如政治體制相對健全,人民對政府有高度監察權力和罷免權力等等,在這些條件之下而出現仁政,也未嘗不可;而有仁心,只是促成仁政的其中一個條件而已。「無仁
何謂「類比推理」? 它是一種推理方法,通過兩個或以上事物的相似之處,來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似性質的一種推理方法。舉個例子: 水和火都具有溫度,水具有冷卻功能,而火具有加熱功能;因此在某些方面,它們可能具有相似的特徵。(例子摘自網絡) 有另一位批評孟子常見的邏輯錯誤,他說:孟子的類比推理
種善因自然  / 必然會得善果嗎? 綜合上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失天下也,失其心也」這兩個命題,得到一些啟示: 在人心世道上,往往都會有「應然問題」和「實然問題」的。當種善因而得善果,固然是理想不過了;但若得不到善果,甚至反而得到惡報的話,能明乎此理,就不必怨天尤人,不必推諉卸責;只要反躬而
昨天某自媒體講「為什麼孔子會成為文革打倒的對象」,在留言區議論紛紛,當中有來自臺灣的(這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正體華文來酸孔、蠢孔,藉著恥孔而劃清界線。可笑的是,有來自大陸的(這也是筆者的估計),他們以簡化字客氣地搭訕,說孔子只講仁義,比較務虛,結果給我以「悶聲發大財」,把他氣走。 今天,議論還在
《聖經》記載耶穌有句話: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搞邏輯的就搞邏輯,何必非要把孟子對拯救天下蒼生、餓殍遍野的偉願,拿來作邏輯的反面教材呢? 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他是在勸說國君要息戰保民,能保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而並非要向國君展示邏輯推理呀! 在《孟子》
上文提到「得民心者,得天下」;但,得天下者,卻未必是得民心。 不過,在孟子的觀念裡,就很清楚強調:若失天下者,就必然是失民心。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離婁‧上9) 我們再仔細審視「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命題。 得民心者,則得天下,這是應然如此,也就是說
前文提到有仁心者,則有仁政。無仁心者,則自然就無仁政。這樣的講法,在邏輯推理上,未必有效的。蓋有仁政,未必是因有仁心的;可能是因有其他條件,而促成仁政。例如政治體制相對健全,人民對政府有高度監察權力和罷免權力等等,在這些條件之下而出現仁政,也未嘗不可;而有仁心,只是促成仁政的其中一個條件而已。「無仁
何謂「類比推理」? 它是一種推理方法,通過兩個或以上事物的相似之處,來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似性質的一種推理方法。舉個例子: 水和火都具有溫度,水具有冷卻功能,而火具有加熱功能;因此在某些方面,它們可能具有相似的特徵。(例子摘自網絡) 有另一位批評孟子常見的邏輯錯誤,他說:孟子的類比推理
種善因自然  / 必然會得善果嗎? 綜合上述「得民心者,得天下」和「失天下也,失其心也」這兩個命題,得到一些啟示: 在人心世道上,往往都會有「應然問題」和「實然問題」的。當種善因而得善果,固然是理想不過了;但若得不到善果,甚至反而得到惡報的話,能明乎此理,就不必怨天尤人,不必推諉卸責;只要反躬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孔子名丘,字仲尼,近代文人余光中幫孔子取了一個摩登的英文名字:Johnny Kong(註1)。孔子如果知道,必定會莞爾一笑,並欣然接受。 孔子擁有禮學權威稀缺的幽默感,要真正認識他,必須將他從聖人的祭壇上請下來,從中華文化的刻板框架中請出來,還他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他高度讚揚「野」及「野人」。相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