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9/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書評│一本終結拖延的經典之作──《拖延心理學》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0多年經典書籍(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絕對是帶領我們認識拖延、克服拖延的良藥!長期開設拖延團體治療課程的心理師珍‧博克(Jane B. Burka)與萊諾拉‧袁(Lenora M. Yuen)從文化、家庭與大腦來探究拖延的成因,並給我們相當實際的行動處方。他們指出,拖延不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而是逃避恐懼的自我保護策略。
拖延者常常感受不到時間的流動,以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他們的主觀時間與鐘錶時間會有很大的脫節,導致較難與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他們雖在拖延時會得到短暫的快樂,但在時間逼近時會產生莫大的焦慮,並開始自我懷疑、定罪,認為都是自己性格軟弱的問題。
拖延不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而是逃避恐懼的自我保護策略。

迴避不願面對的恐懼
作者指出,每個拖延者,背後都可能藏著從小到大接受的錯誤信念
  • 「我害怕做不好,所以乾脆先不做。」若從小被父母抱有極大的期待,認為唯有成功才是有價值的,就會造就完美主義的性格,以至於害怕冒險,遲遲不願行動。
  • 「每次都要聽他們的,這次我要擺爛給他們看!」若從小被父母控制,什麼事情都無法自主決定,就會透過拖延來宣示自己的主權,達成反抗權威的目的。
  • 「考駕照跟搬出去住好難,還是算了吧!」若從小被父母視為是軟弱的,必須永遠倚靠他們才活得下去,就會不願去嘗試新的事物,甚至逃避下一階段人生的責任。
拖延看似是打安全牌,卻是迴避內心不願面對的恐懼。因此,若要克服拖延,首先不應用譴責的口吻說:「你不要再拖延了!」而是問問自己:「對,我現在在拖延,那我的感受是什麼?」坦承自己的不安、焦慮,就是接納自我的開始,也是改變的開始。

克服拖延小技巧:分解目標、獎勵過程
作者在書中的第二部分提到許多克服拖延的小技巧,我分享2個我覺得相當實用的方法。
1. 把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
大目標是從小目標構成,一直聚焦於大目標會徒增壓力,不如先從小目標獲得成就感開始。如果你立志要讀完一本書,不用一直告訴自己:「我書還沒讀完。」而是:「我每天要在睡覺前10分鐘讀完2頁。」
2. 把焦點放在付出,而不是結果
即使是前進一小步,那也是進步。適時獎勵自己在過程的付出,無須認為一次就要做到好。別告訴自己:「我還沒跑完10圈,這讓我很不開心。」而是:「我已經願意走出家門,甚至花半小時在外跑步了,我的努力值得肯定,我決定回家洗澡後看Netflix犒賞自己。」

跟拖延者共事: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我自認是個很難跟拖延者共事的人,而傾向用「指導」跟「直接幫他完成」的方式來解決事情。但《拖延心理學》告訴我,這些是無效的!不斷提醒他該做什麼,或直接幫他完成,會讓對方感到不被信任,甚至養成依賴你的習慣。到頭來,拖延的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試著專注在拖延者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並適時給予獎勵。任何進度都值得鼓勵。「你這樣安排場地的動線,我覺得很用心。」「這個流程表製作得很清楚。」「你成功邀請到這位講師,真是了不起!」
我們很常在一份任務結束後才檢討或慶祝,但真正感到被尊重、鼓勵、重視的感覺,往往是過程中彼此的肯定。如此一來,拖延者才能逐漸建立信心,去完成下一個任務。
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將拖延者的問題誤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彷彿你需要對方表現得很好,才能證明自己的好。然而,我們沒辦法逼迫他人做事情,只能影響他做你希望能做的事情。適時放棄自己的控制,意識到彼此是獨立的個體,反而能給彼此有更多喘息的空間。

看見渴望被接納的脆弱者
最後,要讓拖延者知道,他們本人的特質,比他們的表現更加重要。多數的拖延者都透過「辦事能力」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然而,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欣賞這些人身上的「特質」(好奇心、幽默感、慷慨、勇敢、勤奮),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認識與尊重不只是因為他很會做事情,更是因為他的特質是美麗的。更重要的是,成功並非因為他做到100分,而是他了解自己的有限,仍願意去突破。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改變成功的定義。
當然,作者也指出,我們必須回過頭來為自己著想。如果拖延者真的嚴重拖累自己,我們必須劃清界線,終止合作關係。這並非代表冷酷,而是為了讓彼此都能活下去。
作者在書末如此總結道:
「許多拖延者相當聰明,充滿創意,很多拖延者有強烈的獨立傾向,凡事都想自己來。他們都很在意自己做得夠不夠好,夠不夠強,夠不夠格。如果你可以記得,在拖延者的表面下,都有一個充滿不確定感,渴望被接納與被愛的脆弱者,或許你會比較容易接納這些為了個性瑕疵而掙扎的人。」(頁341)
拖延本身並不可怕,而是我們看待拖延的態度。先接納自己的拖延,並透過簡單的技巧來執行小行動,我們就會漸漸與時間成為朋友。很推薦大家讀這本《拖延心理學》,幫助自己或身旁的朋友脫離拖延之苦,透過覺察與行動達成實質的改變!

延伸閱讀 好書│你須要做更少,不是做更多! 《少,但是更好》讀後心得medium.com 好書│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比起時間管理,你更需要的是管理自己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讀後心得medium.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