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一本終結拖延的經典之作──《拖延心理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0多年經典書籍《拖延心理學》Procrastination Why You Do It, What to Do About It Now)絕對是帶領我們認識拖延、克服拖延的良藥!長期開設拖延團體治療課程的心理師珍‧博克(Jane B. Burka)與萊諾拉‧袁(Lenora M. Yuen)從文化、家庭與大腦來探究拖延的成因,並給我們相當實際的行動處方。他們指出,拖延不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而是逃避恐懼的自我保護策略。

拖延者常常感受不到時間的流動,以及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聯。他們的主觀時間與鐘錶時間會有很大的脫節,導致較難與他人一起合作、完成任務。更重要的是,他們雖在拖延時會得到短暫的快樂,但在時間逼近時會產生莫大的焦慮,並開始自我懷疑、定罪,認為都是自己性格軟弱的問題。

拖延不是因為自身的性格缺陷,而是逃避恐懼的自我保護策略。

迴避不願面對的恐懼

作者指出,每個拖延者,背後都可能藏著從小到大接受的錯誤信念

  • 「我害怕做不好,所以乾脆先不做。」若從小被父母抱有極大的期待,認為唯有成功才是有價值的,就會造就完美主義的性格,以至於害怕冒險,遲遲不願行動。
  • 「每次都要聽他們的,這次我要擺爛給他們看!」若從小被父母控制,什麼事情都無法自主決定,就會透過拖延來宣示自己的主權,達成反抗權威的目的。
  • 「考駕照跟搬出去住好難,還是算了吧!」若從小被父母視為是軟弱的,必須永遠倚靠他們才活得下去,就會不願去嘗試新的事物,甚至逃避下一階段人生的責任。

拖延看似是打安全牌,卻是迴避內心不願面對的恐懼。因此,若要克服拖延,首先不應用譴責的口吻說:「你不要再拖延了!」而是問問自己:「對,我現在在拖延,那我的感受是什麼?」坦承自己的不安、焦慮,就是接納自我的開始,也是改變的開始。

raw-image

克服拖延小技巧:分解目標、獎勵過程

作者在書中的第二部分提到許多克服拖延的小技巧,我分享2個我覺得相當實用的方法。

1. 把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

大目標是從小目標構成,一直聚焦於大目標會徒增壓力,不如先從小目標獲得成就感開始。如果你立志要讀完一本書,不用一直告訴自己:「我書還沒讀完。」而是:「我每天要在睡覺前10分鐘讀完2頁。」

2. 把焦點放在付出,而不是結果

即使是前進一小步,那也是進步。適時獎勵自己在過程的付出,無須認為一次就要做到好。別告訴自己:「我還沒跑完10圈,這讓我很不開心。」而是:「我已經願意走出家門,甚至花半小時在外跑步了,我的努力值得肯定,我決定回家洗澡後看Netflix犒賞自己。」

raw-image

跟拖延者共事:重視過程,而非結果

我自認是個很難跟拖延者共事的人,而傾向用「指導」跟「直接幫他完成」的方式來解決事情。但《拖延心理學》告訴我,這些是無效的!不斷提醒他該做什麼,或直接幫他完成,會讓對方感到不被信任,甚至養成依賴你的習慣。到頭來,拖延的問題只會更加嚴重。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試著專注在拖延者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並適時給予獎勵。任何進度都值得鼓勵。「你這樣安排場地的動線,我覺得很用心。」「這個流程表製作得很清楚。」「你成功邀請到這位講師,真是了不起!」

我們很常在一份任務結束後才檢討或慶祝,但真正感到被尊重、鼓勵、重視的感覺,往往是過程中彼此的肯定。如此一來,拖延者才能逐漸建立信心,去完成下一個任務。

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自己是否將拖延者的問題誤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彷彿你需要對方表現得很好,才能證明自己的好。然而,我們沒辦法逼迫他人做事情,只能影響他做你希望能做的事情。適時放棄自己的控制,意識到彼此是獨立的個體,反而能給彼此有更多喘息的空間。

raw-image

看見渴望被接納的脆弱者

最後,要讓拖延者知道,他們本人的特質,比他們的表現更加重要。多數的拖延者都透過「辦事能力」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然而,我們可以做的,便是欣賞這些人身上的「特質」(好奇心、幽默感、慷慨、勇敢、勤奮),讓他知道你對他的認識與尊重不只是因為他很會做事情,更是因為他的特質是美麗的。更重要的是,成功並非因為他做到100分,而是他了解自己的有限,仍願意去突破。我們可以幫助他們改變成功的定義。

當然,作者也指出,我們必須回過頭來為自己著想。如果拖延者真的嚴重拖累自己,我們必須劃清界線,終止合作關係。這並非代表冷酷,而是為了讓彼此都能活下去。

作者在書末如此總結道:

「許多拖延者相當聰明,充滿創意,很多拖延者有強烈的獨立傾向,凡事都想自己來。他們都很在意自己做得夠不夠好,夠不夠強,夠不夠格。如果你可以記得,在拖延者的表面下,都有一個充滿不確定感,渴望被接納與被愛的脆弱者,或許你會比較容易接納這些為了個性瑕疵而掙扎的人。」(頁341)

拖延本身並不可怕,而是我們看待拖延的態度。先接納自己的拖延,並透過簡單的技巧來執行小行動,我們就會漸漸與時間成為朋友。很推薦大家讀這本《拖延心理學》,幫助自己或身旁的朋友脫離拖延之苦,透過覺察與行動達成實質的改變!

延伸閱讀

好書│你須要做更少,不是做更多!
《少,但是更好》讀後心得medium.com

好書│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比起時間管理,你更需要的是管理自己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讀後心得medium.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enBook 亨利說書的沙龍
16會員
111內容數
關於各種書的心得與評論,內容涵蓋社會學、哲學、心理學、科學、神學等領域。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31
在《時間神學》一書中,探討了屬靈計時的藝術,如何通過理解過去、現在與未來來豐富我們的信仰生活。面對現代人常見的「屬靈計時障礙症」,書中提供了必要的思考框架,讓我們不再困於過去的懷舊或羞恥,而是勇敢地活在當下,期待未來的來臨。這是一部充滿詩意和哲學思考的著作,值得每位追尋信仰與時間之美的讀者細讀。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2024/10/21
本文章探討了青少年工作者如何從潘霍華的神學視角反思對青少年的牧養,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和挫折。透過對潘霍華著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現代青少年事工應著眼於引導青年聆聽上帝的話語,而非只是填補知識的容器。文章強調,信仰的重視應在於與青年生命的真實接觸,並鼓勵教會工作者重新思考青少年工作的本質與目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每天都面臨著一堆待辦事項,卻總是無法及時完成任務?或許你也曾思考過,是什麼讓我們不斷拖延?我們是否可以改變這個習慣,讓時間成為我們的盟友? 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拖延症的迷思,通過探索這些問題,找到實際的解決的法法。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每天都面臨著一堆待辦事項,卻總是無法及時完成任務?或許你也曾思考過,是什麼讓我們不斷拖延?我們是否可以改變這個習慣,讓時間成為我們的盟友? 今天,讓我們一起揭開拖延症的迷思,通過探索這些問題,找到實際的解決的法法。
Thumbnail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Thumbnail
拖延的核心是情緒,而不是效率。拖延和心情不好,有直接的關係。 可以說,我們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常常取決於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依據理性思考,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安撫情緒上。
Thumbnail
你是否也明明知道應該開始某些事情,卻總是拖拖拉拉,滑著手機、社群媒體,想著明天再開始打掃、明天再開始創作、明天再開始讀書,想著想著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然後在迫在眉睫時才匆匆忙忙火力全開的趕工,在最後一刻壓線交差,或自責懊悔浪費時間,如果你經常反覆這個模式,你可能是個慣性拖延者。
Thumbnail
你是否也明明知道應該開始某些事情,卻總是拖拖拉拉,滑著手機、社群媒體,想著明天再開始打掃、明天再開始創作、明天再開始讀書,想著想著時間就這樣流逝了,然後在迫在眉睫時才匆匆忙忙火力全開的趕工,在最後一刻壓線交差,或自責懊悔浪費時間,如果你經常反覆這個模式,你可能是個慣性拖延者。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為自己訂下一年的人生計劃,卻無法專注在每個日子中一點一點的行動,總在面對你想要做的事情上,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卻把學習影片默默地放放在待看清單。拖延症和分心後,你是否感到罪惡感及深感內疚,並狠狠地批判自己一翻。 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訴你,別再責怪自己了,拖延和分心都是人性。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為自己訂下一年的人生計劃,卻無法專注在每個日子中一點一點的行動,總在面對你想要做的事情上,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卻把學習影片默默地放放在待看清單。拖延症和分心後,你是否感到罪惡感及深感內疚,並狠狠地批判自己一翻。 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訴你,別再責怪自己了,拖延和分心都是人性。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舉凡交報告、寫作業──還有減肥,我們總是能拖就拖。報告和作業總是累積到最後一天才開始動手,而減肥總是明天的事〈那天真的會到來嗎?〉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為什麼我們總喜歡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有拖延的毛病,舉凡交報告、寫作業──還有減肥,我們總是能拖就拖。報告和作業總是累積到最後一天才開始動手,而減肥總是明天的事〈那天真的會到來嗎?〉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為什麼我們總喜歡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
Thumbnail
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有一些人總是喜歡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工作。在醫學上其實有一種病症可以解釋這種行為,那就是 – 拖延症!你是拖延症患者嗎?想知道為什麼會出現拖延症?想要增加自己的 效率 嗎?如何才能擺脫拖延症?想知道的話就必須要留意下面的內容了。 ▍你有拖延症嗎?
Thumbnail
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有一些人總是喜歡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工作。在醫學上其實有一種病症可以解釋這種行為,那就是 – 拖延症!你是拖延症患者嗎?想知道為什麼會出現拖延症?想要增加自己的 效率 嗎?如何才能擺脫拖延症?想知道的話就必須要留意下面的內容了。 ▍你有拖延症嗎?
Thumbnail
拖延症其實是「維護自尊心」的保護機制,透過這個可以發現:我們不僅在躲避這個世界的刺激,更是在躲避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拖延症其實是「維護自尊心」的保護機制,透過這個可以發現:我們不僅在躲避這個世界的刺激,更是在躲避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你一定很納悶,我到底是有多麼會拖延….竟然一直在看這一類的書籍!(哈哈) 除了時間管理,我也會看跟拖延相關的書籍,我認為拖延跟時間管理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我們不會拖延,很多事情都可以順利的完成。我讀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我自己一直在拖延,應該做的事情我沒有在做,或是有許多要做的事情,可是常常覺得時間
Thumbnail
你一定很納悶,我到底是有多麼會拖延….竟然一直在看這一類的書籍!(哈哈) 除了時間管理,我也會看跟拖延相關的書籍,我認為拖延跟時間管理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我們不會拖延,很多事情都可以順利的完成。我讀這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我發現我自己一直在拖延,應該做的事情我沒有在做,或是有許多要做的事情,可是常常覺得時間
Thumbnail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
Thumbnail
拖延是因為性格問題嗎? 說好要赴的約,卻在前一晚才跟人取消;明明知道死線將近,卻在最後的凌晨趕工做報告;房間很髒亂,卻覺得還有時間整理;已經空下一段時間要運動,卻躺在床上滑手機;處在痛苦的親密關係中,卻遲遲不肯結束。 你也是拖延症候群嗎?拖延代表我們天生的時間感不好嗎?還是我們在逃避些什麼呢?暢銷3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有過打算下班後去學個新東西?或是下班後要認真看書?但最後回到家都是癱軟在沙發上、床上滑手機,就這麼滑到了睡覺時間,把計畫通通又都移到了明天去。 其實我身邊也聽到好多這樣的案例,想要鼓勵他們行動卻又無能為力,但是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際且實用的好方法!
Thumbnail
你是否也曾有過打算下班後去學個新東西?或是下班後要認真看書?但最後回到家都是癱軟在沙發上、床上滑手機,就這麼滑到了睡覺時間,把計畫通通又都移到了明天去。 其實我身邊也聽到好多這樣的案例,想要鼓勵他們行動卻又無能為力,但是這本書提供了許多實際且實用的好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