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社會,是個「積極向上」的成就導向社會。然而,絕大多數的人是含辛茹苦的過了一生,無臭無味的出現又消失在這個世界。每個人如何有個具價值又有尊嚴的人生呢?被稱為「先知」的拿撒勒人耶穌,以一位默默無名的鄉下人,遊走周遭小城鎮,宣揚他生活理念。由於他的「人生定向方案」,擄獲了貧苦的廣大基層老百姓,轟動了西元一世紀羅馬行省猶太自治區,讓猶太自治政府受到威脅,處決了這「麻煩製造者」。但是耶穌的「人生定向方案」卻無法被處決。不用武力,而用和平軟實力征服羅馬帝國的耶穌「人生定向方案」是什麼呢?
耶穌生活的時代,是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猶大行省,一個猶太人半自治地區。當時社會制度是建立在「施恩主—受恩人」的架構下。比如說:羅馬皇帝是施恩主,所有帝國臣民都是受恩人;猶大地巡撫比拉多是施恩主,猶大地的猶太人都是受恩人;又,猶太貴族賓漢是施恩主,他地產上的佃農都是受恩人;一個猶太鄉紳約書亞是施恩主,他的奴僕就是受恩人,等等。如此的社會階級,層層節制,維持社會穩定。照理說,最底層的農民、奴隸、販夫走卒、匹夫村婦,都是受恩人,永遠仰人鼻息而無自己發揮權力的時候,在社會上永遠是被壓在最下面的人。可想而知,這種層級的人,是何等憂悶可憐。
但是,當耶穌向社會底層的人發言時,他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這群鄉下農民在社會階級中,只能被施恩主憐恤,他們有什麼資格或對象可去憐恤呢?而憐恤的意思和內容又是什麼,使他們經驗耶穌說的話呢?如果有位老鄉問耶穌:「老師,您可在說得淺白詳細些嗎?」耶穌大概會這麼回答:「對他人動慈悲的心,會憐憫眾生,見他人有困難願意提供援助,你若有這些想法和行動,你就是個快樂的人。不但上帝會給你按讚,你們也會被別人給予恩慈悲憫和援助救濟。」
哎呀!這些老鄉最需要恩慈悲憫和援助救濟了!日子過得苦哈哈,每天心情陰沉沉,這些基層百姓需要耶穌的話語激勵他們。就算一無所有的人,也可以有慈悲憐憫的心腸,有幫助他人的慾望。他可以憐憫他的家人,可以對鄰居有慈悲的心,必要時幫助他們;他也可因著同理心憐恤他的老闆,可為管理他的人「多走一哩路」;最底層的百姓,也可以有開放的心,憐憫權力無邊但人生可憐的皇帝,為他禱告。這樣去做,耶穌給出上天的應許:「你們必蒙憐恤」——助人者人恆助之。這些,在一個人的信念上,都可以是在一念之間發生,我到底要做什麼樣的人?咒詛這些欺壓我的施恩主,包括皇帝、執政者、老闆?還是祝福我生活世界的每個人,憐憫他們不過「是個人」並提供他們需要的幫助?
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社會,我們仍可有這樣的省思。我要去憐憫我的家族親戚嗎?我能對水準低下的鄰居有慈悲的心嗎?我要對同事或老闆悲憫為懷嗎?我會憐恤政府難做事、甚而因無可奈何的無能使我的生活過得很苦嗎?我會對同性戀者的難處提供援助嗎?我能夠在能力範圍之內為些弱勢傷病者捐獻財務嗎?……等等。今日的我們仍可做到「憐恤人的人有福了!」,當然並不是也不應該為了「我們必蒙憐恤。」,如果有這樣的因果關係是最好不過了,感謝上主的垂顧!我們心底一定都希望「助人者人恆助之」,使自己也得到憐恤人的益處,但最好退一步想:我盡到一己之力,對得起自己身為人應有的道德態度,至於有否回報,就隨緣了。
現今生活的社會不容易,有時做好人還被人嫌,甚至被人害。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用智慧來面對。不能像小白兔入叢林般,將一切想得美好,做個模範公民,結果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只是在積極面上,不要塞住自己憐憫人的心腸,在參考資訊多加理解後,能夠的話,為別人付出心力,幫助別人;消極而言,甚或只要不背後捅人一刀也好,就是「憐恤人的人有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