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何谓修行?究竟修行都包含什么? )里,我们简单说过修行要福慧双修,修行时要没有我念。这是修行上的概念,但具体要怎么做?其实有的人还真没有想明白。
具体怎么做这事,其实佛祖在《金刚经》里就有一句:“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得明明白白,我就用白话文和例子再讲一遍吧。
这话的意思是,要修出轮回,你需要的是啥也不想而去行善。
为什么要啥也不想?因为那会中了“轮回的污染法则”。
当你想了,就说明你做的东西,做的努力是为了在轮回里出现变化。这是在认同自己在轮回当中的一切为真。那就着了“轮回相”了。
想了,就“着相”。
那怎么叫想呢?这个想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我就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展开去理解。
当我帮你,不论是事前想,还是事后想一件事——就是我能得到什么,都叫“着我相”,成了“有我”。
不论是想得到尊敬,成就感,快乐,金钱回报,名誉,人情,功德,善因……还是出轮回。这些都是叫有“我相”。
这么理解很容易是吧?那么我们深入去理解。
比如你没有想法去帮一个人,但当你帮完后,你想了一下,这事算是有功德吗?
完了,你就有了“我念”,也着“我相”。所以,大家懂不懂什么叫做啥也不用想呢?这是连“疑我”、“我疑”都不能有。
在明白了这种直接的“我相”后,我们再去说“间接的我相”。
比如我说我帮伴侣,帮父母,帮子女,帮兄弟姐妹,想他们有好处,而我就轻松了。那也是我相。因为他们变好了,我就能省点心,这就会对我有利。这就是“间接的我相”。
所以,我可以有帮人的这个行为,但帮成了有什么好处和效果就不用想了,不论是对自己而言,对他人而言,对众生而言,有什么好处也一样不用想。不是“刻意而为”,而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而且,也不用有我在帮人的想法。不然就着“人相”。
那么,我不对人,我对物可不可以?可以的,但一样不能有念。比如说,我看这街道太脏了,所以我去扫街。那我扫完就行了,就不用有别的想法。
若是说我是刻意去打扫。
为的就是自己会走得舒服点,然后一直想着去做,那就有“我相“。
若是刻意打扫是为人民服务,那没问题,但若想人民看到后会开心,然后一直想着去做,那就是有了“人相”。
若是刻意在想打扫完后,小鸟都会欢快点,苍蝇就不会来了,总是想着不要那些众生的话,那就有了“众生相”。
若是说刻意打扫完了,街道就应该干净了,整个街区变美丽了,执于是否干净了,那就有了“寿者相”。
所以,什么都不用想,包括行动前也不是为了什么而做。而是只管做,专注在行动上。就好比我们呼吸一样,我们会留意一呼一吸吗?我们会说为了生存而呼吸吗?
记住,着相和无相的核心区别就是刻意(含在意)和没有刻意(含不在意)。
而这个无一切相行善法的行为本身,其实就是所谓实践了《阿含经》里的“四念住”。
当做到《金刚经》里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时。那么,《具舍论》里说的“苦圣谛有四相”(非常,苦,空,非我)自然也就通了。
佛法里很多东西都是通的,正如我在【求真与修真(修行课 2022/05/06 知识点)】 里说的,当你爬出轮回里回头看,各种法自然就能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