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未來,楊牧思想的航海圖】​​​​​​​​之二:文學是對抗黑暗的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字:沈眠 / 攝影:謝程雁

楊牧被譽為最有希望榮獲諾貝爾獎的華人詩人,其融合人文與自然、縱橫古今東西,且創作、翻譯與研究並行的淵博學識,一般讀者若想深入理解,則需《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這樣一塊敲門磚,作為楊牧浩瀚思想汪洋的導引航海圖。本書收錄曾珍珍訪談楊牧的重要紀錄與多篇研究賞讀,在他們接連辭世之後,更成絕響,分外珍貴。

促成《同樣的心》出版的須文蔚、許甄倚兩位教授,特別分享此書得以付梓的緣由,以及記憶中曾珍珍與楊牧兩位師者身影形神。如果您喜愛楊牧的詩,或曾聽聞曾珍珍教授對文學研究、翻譯、創作的貢獻,歡迎加入這充滿溫暖故事的聚會。

本場對談文字分兩篇,此篇為須文蔚教授的座談側記。以本書為軸心,須文蔚教授於此次座談旋繞而出的重要面向在於──楊牧多部作品的創作背景;從楊牧與曾珍珍於東華大學任教時期的軼事,窺見兩人對辦學的熱忱與信念、待人之周到與深情;而曾珍珍又是如何從師生關係、研究同行的雙重角色,勾勒楊牧創作的自覺與反思。

▉ 致遠方知音,以同樣的心

須文蔚教授從書名的來龍去脈開始──《同樣的心》化自楊牧詩作〈故事〉(收錄於《時光命題》):「假如潮水不斷以記憶的速度/我以同樣的心,假如潮水曾經/曾經在我們分離的日與夜/將故事完完整整講過一遍了/迴旋的曲律,纏綿的/論述,生死俯仰/一種迢迢趕赴的姿勢//在持續轉涼的海面上/如白鳥飛越船行殘留的痕跡/深入季節微弱的氣息/假如潮水曾經/我以同樣的心」。而曾珍珍曾以「同樣的心:一封短簡,致遠方知音」評述〈故事〉一詩,須文蔚以為是十分精準的說法。

隨後,須文蔚談起楊牧曾參與香港科技大學創校過程,其重要作品如《時光命題》、《亭午之鷹》、《疑神》等都是在此時期誕生。須文蔚表示,楊牧在港時期並不快樂,甚至感覺到孤單。為什麼能這麼判斷呢?須文蔚笑言:「因為以詩為證啊,《時光命題》裡有不少非常寂寞的詩作,再加上他也直接在後記寫著『二十一世紀只會比這即將逝去的舊世紀更壞──我以滿懷全部的幻滅向你保證』,可以想像當時他有多麼的沮喪。」

raw-image

▉ 開創文學風氣,蔚成人文風景

1996年楊牧回到台灣,並於東華大學任教,協助成立人文社會科學院,擔任首任院長,引進駐校作家制度,開啟東華濃厚的文學創作風氣,任內英美語文學系、中國語文學系、運動與休閒學系、經濟系、歷史系和創作研究所等相繼成立,其後曾珍珍於2000年也來到東華大學,2014年開始辦理楊牧文學獎,給予年輕創作者更多奧援。須文蔚滿懷敬佩地說:「楊牧與曾珍珍確實改變、厚實了文學的環境,我想有為者當如是,我們也該抱有積極奮起的心態和信念吧!」

而在楊牧離開東華後,曾珍珍總想著楊牧會再回到東華,所以從「歸來」的概念開始,辦了一系列活動,包含在東華校園楊牧書房舉行「春天讀詩讀楊牧」等,藉由戲曲、舞蹈、聲樂等不同藝術形式演繹楊牧作品,且嘗試透過不同語言朗讀楊牧詩作,期盼讓人更能接近、理解楊牧作品。

「我之前曾問過楊牧為什麼到東華任教不是去英美系,而是來中文系教書?楊牧的回應是,教中國古典文學的好處是註解版本夠多,不像英美文學還得要自己多番猜想推敲。這也的確是現代詩的困境,因為缺乏完善的註解,包含每個典故的淵源與流變,有時候很像是在瞎猜詩人們的所指與心事。」須文蔚充滿感傷地講著:「我記得有一回曾珍珍跟我嚷嚷著想退休了,她說要編一本更完整的楊牧評論彙編,以及為楊牧詩歌做更多的註釋,以便讓人了解楊牧詩歌世界的偉大。她忽然離世,我接下楊牧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之後,第一時間想做的就是為曾珍珍編一本書,關於楊牧研究的書。」

raw-image

▉  師生靈犀相通,接續成為黑暗之光

緊接著須文蔚談起《同樣的心》內容,閱讀曾珍珍如何詮釋解讀楊牧詩作,比如〈俯視〉一詩,返台的楊牧帶著妻與子同遊太魯閣,浮現離鄉遊子近鄉情怯的中年情懷,當他俯視秀麗山水,彷若探入原初神話,直達太虛幻境,儼然將《紅樓夢》中賈寶玉陷入情慾糾葛的情境亦寫入詩歌。須文蔚讚嘆地說:「曾珍珍則藉由《楚辭》的女巫神話,以及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艱深的中國古典詩等視角解讀〈俯視〉,發覺楊牧詩中涵蘊的女性、男性生殖象徵,從而得到俯視是交合過程的觀點,深刻理解出楊牧動用神話想像描繪回家鄉、彷若青春重臨的巨大喜悅。我想,唯有如同楊牧女兒的曾珍珍,才能這般清晰地分析楊牧詩歌。」

最後,須文蔚朗讀楊牧所譯的愛爾蘭詩人葉慈(William Butler Yeats)詩作〈白鳥〉:「我心縈繞無數的島嶼,和許多丹黯海灘,/那裏時間將把我們遺忘,憂鬱也不再來接近,/很快我們就要遠離薔薇和百合,和火焰煩心,/假若我們果然是白鳥,愛人,在海波上浮沉。」他指出曾珍珍在對楊牧〈故事〉的賞讀就提到:「異代詩人同心契合使用白鳥象徵,恰恰印證了這首詩所詠頌的:知音,知音,靈犀相通!」

「我有時候真的會非常惋惜地想著,如果曾珍珍還在世,一定可以解開更多楊牧詩歌的奧祕。畢竟她也是楊牧的知音啊。」須文蔚唏噓地總結:「楊牧的老師陳世驤曾言『文學作為對抗黑暗之光』,楊牧也講過『而我總以為愛是黑暗裡的省識,風雨中的辨認』;而《同樣的心》的出版,足堪標記我們對曾珍珍、楊牧的不捨想念,更是兩位傑出學者如黑暗之光的證據吧。」

raw-image

編輯:劉芷妤、陳育萱、陳夏民、王乃葵

raw-image

同樣的心:楊牧生態詩學、翻譯研究與訪談錄
作者:曾珍珍
出版:逗點文創結社
定價:300元

avatar-img
24會員
110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甄倚如是結語:「我想,曾珍珍一定與碧許、狄金生同感到內在孤寂相通吧,所以才能在萬物中一起看到靈光乍現的時刻。而曾珍珍的敏感和見解,同樣也可以在分析楊牧詩作裡讀到,並提供閱讀詩歌文學的深刻可能與路徑。」
「閱讀的樂趣,既有精采的畫面、角色的情感活動,以及文字的力量如何把氛圍、人物內在情緒表現出來,這些在文學裡能夠得到的東西,都會讓生活變得更為飽滿,我也相信如愛倫坡這樣優秀的作品,一定可以讓不同的土壤長出來的人們,各自有著不同的體會。」
「雙相意思是分為躁症、鬱症。鬱症就什麼都不想做、人生無趣、會想要輕生。躁症的特徵,通常患者會認為自己是偉大的,甚至無所不能如神一般,能夠想通天上天下所有的道理,感官也會很敏銳,然後愛亂花錢,而且精神異常地好,能夠連續好幾天都不睡覺,講話的語速也會極快,且在各種話題不斷跳躍,讓人根本無法溝通、交流。」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策畫,於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舉辦,由劇場藝術家程鈺婷主持、且場場帶來教人寒慄讀劇演出的「打開耳朵閱讀經典」系列講座,本週迎來最後一堂。程鈺婷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翁稷安,一同探討愛倫坡小說〈紅死病的面具〉,從中延伸出人類面對疫情的恐懼、不安,以及人心的極可怕之處。
「社群假面。」何孟倫說完,台下發出輕輕的笑聲,「大家不要跟我搖頭(笑),大家社群上應該都是另外一個樣子吧!」何孟倫的生活經驗橫跨了有手機跟沒手機的年代,認為那是最明顯的差異。這也引來陳育萱附和:「我也是這一兩年才知道原來社群的假面還有分很多種。有大的假面、小的假面,因為有ig有……」
「音樂聽不進去,或者發現老師或有人在看啊,於是開始緊張,眼睛的那個薄膜感也就會呈現出來。」隨即分享了更多案例,並討論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薄膜感,使他們的藝術創作更自由。「不如我用一些方法讓你喜歡我,然後我再帶你去另外一個(街舞的)世界,然後我們再回來這個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然後我們再走下一個未來。」
許甄倚如是結語:「我想,曾珍珍一定與碧許、狄金生同感到內在孤寂相通吧,所以才能在萬物中一起看到靈光乍現的時刻。而曾珍珍的敏感和見解,同樣也可以在分析楊牧詩作裡讀到,並提供閱讀詩歌文學的深刻可能與路徑。」
「閱讀的樂趣,既有精采的畫面、角色的情感活動,以及文字的力量如何把氛圍、人物內在情緒表現出來,這些在文學裡能夠得到的東西,都會讓生活變得更為飽滿,我也相信如愛倫坡這樣優秀的作品,一定可以讓不同的土壤長出來的人們,各自有著不同的體會。」
「雙相意思是分為躁症、鬱症。鬱症就什麼都不想做、人生無趣、會想要輕生。躁症的特徵,通常患者會認為自己是偉大的,甚至無所不能如神一般,能夠想通天上天下所有的道理,感官也會很敏銳,然後愛亂花錢,而且精神異常地好,能夠連續好幾天都不睡覺,講話的語速也會極快,且在各種話題不斷跳躍,讓人根本無法溝通、交流。」
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陳夏民策畫,於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舉辦,由劇場藝術家程鈺婷主持、且場場帶來教人寒慄讀劇演出的「打開耳朵閱讀經典」系列講座,本週迎來最後一堂。程鈺婷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翁稷安,一同探討愛倫坡小說〈紅死病的面具〉,從中延伸出人類面對疫情的恐懼、不安,以及人心的極可怕之處。
「社群假面。」何孟倫說完,台下發出輕輕的笑聲,「大家不要跟我搖頭(笑),大家社群上應該都是另外一個樣子吧!」何孟倫的生活經驗橫跨了有手機跟沒手機的年代,認為那是最明顯的差異。這也引來陳育萱附和:「我也是這一兩年才知道原來社群的假面還有分很多種。有大的假面、小的假面,因為有ig有……」
「音樂聽不進去,或者發現老師或有人在看啊,於是開始緊張,眼睛的那個薄膜感也就會呈現出來。」隨即分享了更多案例,並討論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種薄膜感,使他們的藝術創作更自由。「不如我用一些方法讓你喜歡我,然後我再帶你去另外一個(街舞的)世界,然後我們再回來這個眼睛看到的這個世界,然後我們再走下一個未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楊雲,字大宇。江蘇人,前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教授,已謝世多年。喜詩藝、好書畫。藝苑之傑人也。 楊公樂道體壇芳,化育英才燦瑞光。 雲義如星懸碧漢,高情似桂植蘭房。 大章小令從容撰,楮素苔箋傳寫詳。 宇內宗師題句贈,鏘金振玉美名揚。
Thumbnail
愛默生性喜孤獨 愛倫坡上建茅屋 濟慈烏啼失母怙 雪來風寒念慈烏 學庸2006.11.20/13:48 作品號03-0363-03 慈烏:典出白居易慈烏夜啼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前幾篇不斷在說1970年代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嗎?當然也不是。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著名的《左手的繆思》說得即是余光中的散文,但在他的作品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國文課本裡的<等你,在雨中>。我喜歡這首新詩裡還帶著古典的韻律,卻不失現代的故事感覺,你可以感受到沐雨裡洗禮後的紅蓮的熠熠生暉,彷彿滌塵後的清晰,在朦朧之中見到詩詞色澤的瑰艷欲滴...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得知洪範書店出版了《楊牧全集》,集結楊牧一甲子的豐厚創作,其中的〈別卷〉八冊,是楊牧未公開過的創作和書信,以及照片手稿和年表,作為他的讀者,實為期待。收到這樁消息,動心起念,二月二十二日即動身前往台北書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楊雲,字大宇。江蘇人,前國立臺灣體育學院教授,已謝世多年。喜詩藝、好書畫。藝苑之傑人也。 楊公樂道體壇芳,化育英才燦瑞光。 雲義如星懸碧漢,高情似桂植蘭房。 大章小令從容撰,楮素苔箋傳寫詳。 宇內宗師題句贈,鏘金振玉美名揚。
Thumbnail
愛默生性喜孤獨 愛倫坡上建茅屋 濟慈烏啼失母怙 雪來風寒念慈烏 學庸2006.11.20/13:48 作品號03-0363-03 慈烏:典出白居易慈烏夜啼
Thumbnail
臺灣的詩人學者,現任香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余光中在評析她的詩時說:「她是繆思最鍾愛的幼女。」名小說家朱西寧在談到她的散文時說:「她日常生活里的敏思,一滴清露,一粒河砂,在她皆是山川日月,人世無限⋯⋯她的文章好,根子裡自是成於天趣者更多。」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朱炎則在替她的小說作序時形容:「可曾
Thumbnail
別毀了台語文的優雅 楊渡 台語文的議題引發另一個人的回響,他的觀點跟我雷同!所謂「欲速則不達」,「愛之適以害之!」 愛的方法不對,只會溺死對方! 從沒有爭議的書面字開始,再擴大到生活用語,這樣循序漸進,至少障礙會減少很多! 許夢青是鹿港詩人,生於1870年,卒於1904年,只有35歲。他自幼受漢
Thumbnail
前幾篇不斷在說1970年代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嗎?當然也不是。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著名的《左手的繆思》說得即是余光中的散文,但在他的作品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國文課本裡的<等你,在雨中>。我喜歡這首新詩裡還帶著古典的韻律,卻不失現代的故事感覺,你可以感受到沐雨裡洗禮後的紅蓮的熠熠生暉,彷彿滌塵後的清晰,在朦朧之中見到詩詞色澤的瑰艷欲滴...
Thumbnail
楊牧的作品跨越了詩歌、散文、雜文等多種文類,充滿豐富的深意,對臺灣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文章探討通才與專才的優勢,並提到了楊牧專注而嚴謹的態度對其持續創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得知洪範書店出版了《楊牧全集》,集結楊牧一甲子的豐厚創作,其中的〈別卷〉八冊,是楊牧未公開過的創作和書信,以及照片手稿和年表,作為他的讀者,實為期待。收到這樁消息,動心起念,二月二十二日即動身前往台北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