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句子內部的層次(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之前已經講過句子=主語+謂語,這章則要介紹一些不同性質的謂語,相異的謂語會區分出各種類別的句子。

1. 「謂語(predicate)」的概念

「謂語」就是針對句子主語的說明,根據說明方向的不同,「謂語」又可以分成幾種類型,例如下面的例句:

(1-1.)我 喜歡你。
(1-2.)你 很美麗。

這組簡單的例句中,有沒有覺得描述主語「我」的幾個謂語不太一樣呢?(1-1.)是說明主語的動作行為,謂語的主體是「動詞」,屬於動詞性的謂語;(1-2.)則說明主語的狀態性質,謂語的主體是「形容詞」,是形容詞性的謂語。[註一]


2. 動詞&述語?

瞭解完不同性質的謂語後,我們要針對「動詞性謂語」進行較深入的介紹,因為動詞性謂語句子通常更為常見,也更為複雜。我們先看看以下的例句:

(2-1.)我 在買書。
(2-2.)他 在操場跑步。

這些動詞性謂語句中,有沒有發現它們的謂語有不太一樣的結構,(2-1.)謂語中的動詞有一個作用的對象;(2-2.)的謂語動詞則沒有作用對象。如果我們用結構圖來表示,就會如下圖一樣:

圖一:動詞性謂語的結構分析

圖一:動詞性謂語的結構分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此處的動詞被稱為「述語」,而動詞作用的對象(一般稱為「受詞」),我們則稱為「賓語」。

為什麼會叫做述語呢?首先當然是因為它不是單純的一個詞,如上圖(2-2.)所看到的,謂語「在操場跑步」實際上是由多個詞語所組成的動詞性詞組,所以此處稱「語」而不稱為「詞」;再者,相對於「動詞」只有動作行為的意思,「述語」有敘、記的意思,定義範圍較廣,所以語法學家大多都以此來稱呼。[註二]


3. 受詞&賓語?

那麼,為什麼又叫做「賓語」,而不稱其為「受詞」呢?主要是因為在語意上,賓語不全然是「接受」動作的。[註三]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三個例句:

3-A. 我吃了一顆蘋果
3-B. 我有兩個弟弟
3-C. 我得到了三千元

例句(3-A.)的「一顆蘋果」是動詞「吃」的接受對象,所以也可以叫做受詞。但是例句(3-B.)的「兩個弟弟」表示所有關係、例句(3-C.)的「三千元」是獲得關係,這兩個短語如果稱做「受詞」,表示接受動作,似乎有點怪怪的。所以為了表達精準,語法學家都用「賓語」來指涉述語的影響對象,同時也形成與「主語」相對的概念。

此外,句子中的賓語並不是強制出現的,例如例句(2-2.)以及以下的例句:

4-A. 我的弟弟很愛哭
4-B. 媽媽已經離開了

這些例句都只有動詞性成分,卻不用賓語。


4. 小結

我們在這章介紹了謂語的基本分類,同時針對動詞性謂語內部的結構進行簡單介紹,讓大家瞭解為何要稱為「述語」、「賓語」。有了這個概念之後,之後介紹各種句型的時候,大家也就不會被這些表面的專有名詞所困擾,可以更好地掌握語言背後的規則。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讓我們一起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謂語其實也有名詞性謂語,如「今天『星期四』」,不過較為少見。更詳細的描述可見何淑貞、王錦慧,《華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社,2019),頁163-167。

註二:有關不是動作、行為的述語,我們之後有機會再行描述。而有關述語的組成,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馬真,《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53-54。

註三:有關賓語的更多語意類型,可以參考馬真,《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54-59。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歸納句子規則之前,要先瞭解句子中有那些成分,以及這些成分分別代表的意義與功能,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分析一個句子。
在講完語音、詞彙之後,真正要和人溝通,是需要一些完整的句子的,而瞭解句子的法則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在歸納句子規則之前,要先瞭解句子中有那些成分,以及這些成分分別代表的意義與功能,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去分析一個句子。
在講完語音、詞彙之後,真正要和人溝通,是需要一些完整的句子的,而瞭解句子的法則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貴安,在轉品修辭時有簡單介紹各種詞性,其他地方也提及過標題三個字的重要性,但很表面,所以直接做個詳細整理。   【前言】   首先,要理解詞性,主要詞性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結構助詞。介詞語助詞狀聲詞等等不在此次討論內,因為無關。   名詞(N):代表一個人、事、物,可實可虛。如:一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十 按《文通》的意見,句必有起﹑語兩詞,這是最基本的句子結構。「字之為語詞,動字居多」。動字又分外動字和內動字。如是外動字,必有止詞,位於其後。22 如是內動字則不可以有止詞。如語詞非動字,而是靜字,用作語詞的靜字則稱為「表詞」。如表詞不用靜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本書關注的是句子成份的分析。 如前述,詞類和句子成份是兩個很不一樣的概念。 詞類的劃分屬歸類性的描述。我們先有一個給定的詞彙,然後劃分若干詞類,比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再進而對詞彙中的每一個詞進行分類,即說某詞屬名詞﹑某詞屬動詞﹑某詞可以是名
Thumbnail
感謝大家撐到這裡,這次是文言文系列的最後一回啦(灑花)。回我們將把視野拉更大一點,看「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幾個讀文言文時可以注意的小訣竅。
  嘿,很高興來到第八個主題「修辭」。(雖然講這個似乎意義不大,但畢竟寫過了還是得放出來呢)   那麼我們只談常見的幾個修辭。   先說說修辭是個什麼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文字技巧」、「字句手法」,巴拉拉怎麼解釋都可以,修辭主要是長在句子或字詞上的,當然也有通篇建立在一種修辭上,例如:轉
Thumbnail
想看懂文言文,就得先看懂文言文的句子。想看懂文言文的句子,就得先看懂句子裡的詞。 「但我就是看不懂那些詞啊!」 放心!這回將告訴你如何用「猜詞義」讀懂文言文的句子!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日常使用」詞語意義與定義的文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定義的來源、日常使用詞語的定義及解釋力等議題。文章中提到了詞語定義的主觀性,以及透過不同詮釋方式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貴安,在轉品修辭時有簡單介紹各種詞性,其他地方也提及過標題三個字的重要性,但很表面,所以直接做個詳細整理。   【前言】   首先,要理解詞性,主要詞性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結構助詞。介詞語助詞狀聲詞等等不在此次討論內,因為無關。   名詞(N):代表一個人、事、物,可實可虛。如:一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十 按《文通》的意見,句必有起﹑語兩詞,這是最基本的句子結構。「字之為語詞,動字居多」。動字又分外動字和內動字。如是外動字,必有止詞,位於其後。22 如是內動字則不可以有止詞。如語詞非動字,而是靜字,用作語詞的靜字則稱為「表詞」。如表詞不用靜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九 屈折變化沒有標誌句子成份如何構成句子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另一個觀察。句子成份屬規範性的操作指引。現再返回《文通》的意見。《文通》將詞分成七種便是語法上的規範性指引。就句讀而言,《文通》說﹕ 「夫文者,集句以成,如錦繡然,故謂之文。欲知文,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1 句子成份 本書關注的是句子成份的分析。 如前述,詞類和句子成份是兩個很不一樣的概念。 詞類的劃分屬歸類性的描述。我們先有一個給定的詞彙,然後劃分若干詞類,比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再進而對詞彙中的每一個詞進行分類,即說某詞屬名詞﹑某詞屬動詞﹑某詞可以是名
Thumbnail
感謝大家撐到這裡,這次是文言文系列的最後一回啦(灑花)。回我們將把視野拉更大一點,看「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係」,並且提供幾個讀文言文時可以注意的小訣竅。
  嘿,很高興來到第八個主題「修辭」。(雖然講這個似乎意義不大,但畢竟寫過了還是得放出來呢)   那麼我們只談常見的幾個修辭。   先說說修辭是個什麼東西?   簡單來說,就是「文字技巧」、「字句手法」,巴拉拉怎麼解釋都可以,修辭主要是長在句子或字詞上的,當然也有通篇建立在一種修辭上,例如:轉
Thumbnail
想看懂文言文,就得先看懂文言文的句子。想看懂文言文的句子,就得先看懂句子裡的詞。 「但我就是看不懂那些詞啊!」 放心!這回將告訴你如何用「猜詞義」讀懂文言文的句子!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日常使用」詞語意義與定義的文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定義的來源、日常使用詞語的定義及解釋力等議題。文章中提到了詞語定義的主觀性,以及透過不同詮釋方式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