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句子內部的層次(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之前已經講過句子=主語+謂語,這章則要介紹一些不同性質的謂語,相異的謂語會區分出各種類別的句子。

1. 「謂語(predicate)」的概念

「謂語」就是針對句子主語的說明,根據說明方向的不同,「謂語」又可以分成幾種類型,例如下面的例句:

(1-1.)我 喜歡你。
(1-2.)你 很美麗。

這組簡單的例句中,有沒有覺得描述主語「我」的幾個謂語不太一樣呢?(1-1.)是說明主語的動作行為,謂語的主體是「動詞」,屬於動詞性的謂語;(1-2.)則說明主語的狀態性質,謂語的主體是「形容詞」,是形容詞性的謂語。[註一]


2. 動詞&述語?

瞭解完不同性質的謂語後,我們要針對「動詞性謂語」進行較深入的介紹,因為動詞性謂語句子通常更為常見,也更為複雜。我們先看看以下的例句:

(2-1.)我 在買書。
(2-2.)他 在操場跑步。

這些動詞性謂語句中,有沒有發現它們的謂語有不太一樣的結構,(2-1.)謂語中的動詞有一個作用的對象;(2-2.)的謂語動詞則沒有作用對象。如果我們用結構圖來表示,就會如下圖一樣:

圖一:動詞性謂語的結構分析

圖一:動詞性謂語的結構分析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此處的動詞被稱為「述語」,而動詞作用的對象(一般稱為「受詞」),我們則稱為「賓語」。

為什麼會叫做述語呢?首先當然是因為它不是單純的一個詞,如上圖(2-2.)所看到的,謂語「在操場跑步」實際上是由多個詞語所組成的動詞性詞組,所以此處稱「語」而不稱為「詞」;再者,相對於「動詞」只有動作行為的意思,「述語」有敘、記的意思,定義範圍較廣,所以語法學家大多都以此來稱呼。[註二]


3. 受詞&賓語?

那麼,為什麼又叫做「賓語」,而不稱其為「受詞」呢?主要是因為在語意上,賓語不全然是「接受」動作的。[註三]讓我們看看以下的三個例句:

3-A. 我吃了一顆蘋果
3-B. 我有兩個弟弟
3-C. 我得到了三千元

例句(3-A.)的「一顆蘋果」是動詞「吃」的接受對象,所以也可以叫做受詞。但是例句(3-B.)的「兩個弟弟」表示所有關係、例句(3-C.)的「三千元」是獲得關係,這兩個短語如果稱做「受詞」,表示接受動作,似乎有點怪怪的。所以為了表達精準,語法學家都用「賓語」來指涉述語的影響對象,同時也形成與「主語」相對的概念。

此外,句子中的賓語並不是強制出現的,例如例句(2-2.)以及以下的例句:

4-A. 我的弟弟很愛哭
4-B. 媽媽已經離開了

這些例句都只有動詞性成分,卻不用賓語。


4. 小結

我們在這章介紹了謂語的基本分類,同時針對動詞性謂語內部的結構進行簡單介紹,讓大家瞭解為何要稱為「述語」、「賓語」。有了這個概念之後,之後介紹各種句型的時候,大家也就不會被這些表面的專有名詞所困擾,可以更好地掌握語言背後的規則。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還請繼續鎖定【用語言學學語言】這個專題,讓我們一起更有效率地學習語言。此外,如果你願意且可以負擔,也歡迎你小額贊助,讓作者有能力產出更多的內容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與註釋:

註一:謂語其實也有名詞性謂語,如「今天『星期四』」,不過較為少見。更詳細的描述可見何淑貞、王錦慧,《華語教學語法》,(臺北:文鶴出版社,2019),頁163-167。

註二:有關不是動作、行為的述語,我們之後有機會再行描述。而有關述語的組成,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馬真,《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53-54。

註三:有關賓語的更多語意類型,可以參考馬真,《簡明實用漢語語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54-5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佚名:語言、歷史與生活
66會員
127內容數
不定期努力更新,內容包含: 1️⃣自己學習語言的心得與訣竅 2️⃣中學學生國文文法相關問題 3️⃣歷史、語言、教育相關讀書心得與想法 4️⃣動漫與小說的心得與推薦 5️⃣日常生活觀察與紀錄
2024/03/31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
Thumbnail
2024/03/31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
Thumbnail
2024/03/17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前面已經介紹語言的基本語序、修飾語序,瞭解每個語言都又不同的排列規則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一個語言要如何表達一個完整句子。
Thumbnail
2024/03/17
這個系列的文章希望讓大家能夠學習一些語言學的概念,並且利用它們更有效率地學習各種語言。在文法篇的部分,希望大家瞭解有關語言使用的規則,讓大家能夠更輕鬆地去學習一個語言。前面已經介紹語言的基本語序、修飾語序,瞭解每個語言都又不同的排列規則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學習一個語言要如何表達一個完整句子。
Thumbnail
2024/01/18
大家是如何說出一句話、如何理解一個句子呢?想必是不同詞彙的排列組合,而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排列規則,就是語序不同。
Thumbnail
2024/01/18
大家是如何說出一句話、如何理解一個句子呢?想必是不同詞彙的排列組合,而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的排列規則,就是語序不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術語在專業領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簡化複雜的概念並區分不同系統。然而,在自媒體興盛的環境下,用於轉譯的術語不一定能傳達完整的知識。此外,一些本應是專業術語的詞彙,卻常常被誤用和濫用,失去了原本的明確內涵。
Thumbnail
術語在專業領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簡化複雜的概念並區分不同系統。然而,在自媒體興盛的環境下,用於轉譯的術語不一定能傳達完整的知識。此外,一些本應是專業術語的詞彙,卻常常被誤用和濫用,失去了原本的明確內涵。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日常使用」詞語意義與定義的文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定義的來源、日常使用詞語的定義及解釋力等議題。文章中提到了詞語定義的主觀性,以及透過不同詮釋方式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篇討論「日常使用」詞語意義與定義的文章,從多個角度探討了定義的來源、日常使用詞語的定義及解釋力等議題。文章中提到了詞語定義的主觀性,以及透過不同詮釋方式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人文思維:哲學基本問題期末報告;關於我對語言哲學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2403 承上篇 今天要談的是此篇文章裏, that的其他例句. 在一篇文章裏, 先把that找出來, 再對應相關文法書分析為何如此應用, 然後進行歸類, 會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而不是看到就背起來, 只看就背, 馬上就忘, 來回幾次, 就走到放棄了.  當然, 如果老師的評量方式就是明天要考, 
Thumbnail
2403 承上篇 今天要談的是此篇文章裏, that的其他例句. 在一篇文章裏, 先把that找出來, 再對應相關文法書分析為何如此應用, 然後進行歸類, 會是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而不是看到就背起來, 只看就背, 馬上就忘, 來回幾次, 就走到放棄了.  當然, 如果老師的評量方式就是明天要考,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Thumbnail
對於渴望提升溝通和寫作技巧的人來說, 了解論證的本質是關鍵。 論證不僅是一種言論形式, 更是一種藝術, 它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和理解爭議性問題。 本文將揭示論證的三大核心關係, 幫助你在任何溝通場合都能更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立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