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3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會議回顧] PACDEFF 2023(一):心理學家在一個產業之中,到底可以做什麼?

在航空心理的領域之中,目前國際上大概會有三個研討會:

  • 歐洲航空心理學會雙年會(EAAP),為偶數年舉辦的年會,地點在歐洲
  • 國際航空心理學會議(ISAP),為奇數年舉辦的年會,地點在美國
  • 亞太地區組員資源管理(CRM)開發者論壇(PACDEFF),每年舉辦,地點在澳洲

這一次參與的是2023年的PACDEFF,於9/12-9/13在布里斯本舉行。上一次參與PACDEFF已經是2018的事情,這五年間甚至可以說是過了一個古老的世紀年分(BC,只是叫做Before COVID…這是英文語系的樂趣)。五年來,PACDEFF關心的事情沒有太多變化,仍然是以組員資源管理(Crew Resouce Management, CRM)或稱作非技術性技能(Non-Technical Skills, NTS)為核心,向外擴展至各種人為因素和航空心理現象。

PACDEFF 2023的開場,以及這場會議的Host,Wayne先生。他已經在這個會議付出許多年了。

到底心理學家在一個產業裡面,可以做什麼?

這一次有一整個Kenote在討論航空心理學的角色問題。作為一個曾經受過心理學扎實訓練的學生而言,從第一天不在醫院裡、進入產業工作時,時時刻刻都在想這個問題:到底自己能夠做什麼。產業本身的需求、視角和想法,以及對於心理學不是框架在一些想像的認識,大概也就決定了怎麼使用心理學來耕耘這個所身處的產業。

以功能為主的想法

這大概是最容易想像,也是最常見的安排作法:需要什麼功能,就找一個心理相關的放在那裡。從進入產業工作以來,經驗到的也是如此,例如:組員資源管理訓練,可能需要心理相關的人,就找一個放心理學訓練的同仁放在那裡。

實際上,就算是更大的組織,可會是類似的做法。例如,2023年的ISAP會議,美國航太總署(NASA)分享人為因素預防如何與安全部門作業相結合。較具規模的公司都會有一個安全部門,來監測和介入公司的安全表現和安全事件。人為因素是威脅之一,而且出現在所有作業環節中,因此公司或組織需要有一個針對人為因素預防的政策,並且轉換為可執行程序、執行人為因素監測和減少人為因素的相關訓練。因此,NASA是在安全部門下,建立人為因素的專門小組,將心理學者放在這個部門之中。

以層次為主的想法

在PACDEFF的會議中,Qantas在提出了一種航空心理學者在航空公司提供服務的多層次考慮。這個層次的結構一共有四個層次:

Qantas提出的航空心理學的服務架構

  • 基礎能力及法規符合:在民航主管機關的規範下,於組織中執行人為因素的政策及發展訓練作業(Competency and Compliance: Human factors embedded in policy and training developed and delivered as required by the CASA regulation)。最基本的來說,就是做法規要求要做的事。
  • 以管理機制為基礎的學習和洞見:於事件調查、主題性的檢視、風險管理及改變管理之中,有建設性的將人為因素融入程序之中(System-Based Learning and Insights: Human Factors meaningfully integrated in investigation, thematic reviews, change management processes and risk management)。這個層次要求是在將人為因素納入風險管理程序之中,像是NASA要求的事。
  • 功能介面的整合:以人為中心,整合健康、安全、人員與營運(Cross Functional Integration: Human performance approach with human-centric approach through cross-functional collaboration with health, safety, people and operations)。這個層次是不同作業單位的橫向連結,使得與人相關的都集中在一個平台上運作
  • 以事業群的文化整合:使學習與公正文化深入工作組織的各個環節,透過領導實踐,成為文化的一部分(Group-wide Cultural Integration: Human factors principles and thinking and a learning and just culture embedded in “how we do business“ and providing through leadership)。層次的目標在形塑文化,透過協助管理作為,對組織文化的層次面工作

而綜觀來說,現在的普遍達成的現狀是:

  • 法規是一定符合,而且在主管機關檢查、或是外部第三分公正單位執行稽核作業時,十分害怕被開不符合的陳述缺點。
  • 當希望能夠整合進入安全管理系統時,要先考慮安全管理系統實際上的運作情形。有些安全管理系統是僅具形式的安全管理,以文書性的危害辨識為主,少有可觀察而具體的風險緩解及安全監測程序,及是否針對安全問題實施安全促進。這時就不得不再提NASA:將人為因素納入安全組織,建立政策與程序,使全系統組織在作業時都有人為因素的考慮。我自己認為這是十分先進的作法。
  • 雖然都是跟人相關,但是一但跨單位,作業實際上是很遙遠的事。醫務室需要心理師,作業單位需要人為因素訓練,人事需要招募專業的心理學者,安全需要能整合人為因素的調查人員⋯每個單位都有各自的少少需要,卻沒有辦法在同一個平台上作業。一個可能的作法是參考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的建置:把所有心理人員放在一個區域,讓作業單位來提需求來照會,提供各個單位都需要但是長相不同的服務。
  • 文化的形成與組織的傳統有關。要改變組織的傳統,得從對主管的養成工作開始,或許十年十五年的工作來改變文化。

連結及整合資源,避免片段的化約論

要運作一間航空公司,小的一千人,大概上萬人。在這樣的組織裡,有太多的運作單位,職系的廣泛其實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職系間作業差異,真的也橫跨很大的範圍。從單一位置觀察的航空心理,其實都很像是摸大象的比喻:我們以為的面貌,其實只是整個作業中的一小部分。就算有機會在屬於中央的幕僚安全單位待過,過了一個辦公室的走廊,到了負責營收的營業單位,還是有太多屬於商業的東西不了解。但那也是航空公司很重要的一部分。

或許比較合理的想法是:我們就是不太可能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是我們願意聽對方說。在組織中,能夠連結、整合、促成溝通,就有機會去看出不同的樣貌出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