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三階段中的「執空」和「執有」|天善緣|活在娑婆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回答學生的一個問題:「當一個人知道這個行動沒有意義、那個情緒沒有意義時,不就很容易變得什麼都不想做了嗎?」 這實際上是"執空執有"的一個問題,這也是我們在「修行三階段」的過程中:"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裡面,第二步的問題。 當我們覺得什麼東西都沒有意義的時候,那就還屬於在"看山不是山"的境界。 其實執空是挺正常的,這是所有人在修行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第一階段】 正常普通人是執"有",就是想一直有; 【第二階段】 而修行到一定程度,對什麼東西都覺得沒有意思的時候,就進入到一種叫執空的狀態; 再修行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傳統佛教的"空有不著」,也就是我既不認為它有,也不認為它沒有。 因為當我們知道足夠多的東西時,就會對「山」有不同的理解,我們相信了這個世界是假的是空虛的,一切都是夢幻泡影的時候,就很容易進入到"看山不是山"的境界,那麼肯定就會有這種想法。 也就是當我們覺得一切行為、一切思緒都沒有意義的時候,其實就是進入了執空的狀態。 【第三階段】 而當我們真正能夠做到"看山還是山"的時候,就會覺得世間萬事萬物一切皆有意義,一切皆是美好,一切都是有,而不是空。 在修佛過程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傳統佛教提到"空",也的確有"空",那是當我們真正出輪回之後回頭看才是「空」。 這屬於真假法則,「同層為真 異層為假」。 【修行三階段的總結】 初修時,我們看輪回中的很多東西,喜是喜,悲是悲,這是普通人的境界; 修到一定程度(尤其是修人間佛法)時就是喜悲同空,一切都是夢幻泡影; 只有真正到輪回外,從輪回外的角度再去看輪回內的一切規則的時候,我們才能達到喜悲同樂。 之前咱講過喜悲同樂這種境界是怎麼來的,這裡具體就不展開了。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我們最終要把所有的不美好、困難、挫折、傷害都轉變成美好、喜悅和快樂,這個才是最終的能力。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輪回內的最終能力 為什麼普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出現執空的情況? 我們不能光說他是處在某個境界,因為這就有點拿規則或狀態去框人,要知道用一種狀態去解釋另外一種狀態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心情(執空)?這種心情到底代表什麼? 實際上,有這種心情基本上是當我們只是一個普通人或曾經是個普通人,然後通過修行佛法或天地大道明白了這個世界,在我們想脫離這個世界的時候,就特別會容易出現執空。 這個階段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都是假的,什麼東西都沒意義,會想出離這個世界。 一旦我們曾經出過這個世界,又帶著任務重新進入這個世界,這個時候的我們是為了帶更多人離開這個世界。 我們會認為這個世界一切都是有意義的。 因為世間萬物的所有一切東西,它也許是個幻象,但是它能歷練我們的人生,歷練我們的心。 一個能歷練我們心的東西,我們會覺得它沒有意義嗎? 比如,我們去看電影《唐山大地震》,很多人都哭得稀裡嘩啦的。 雖然講的是真實故事,但影片是假的。而一個虛幻的故事,難道對我們沒有影響嗎?難道就不能鍛鍊我們嗎?難道不能長一些本事、知識或者認知嗎? 如果我們因為這些虛幻的東西得到了成長,那麼這些虛幻對我們的意義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是有意義還是沒意義呢? 就像我們出生最後就一定會死亡。 那麼,既然我們一定要死的話,那活著學這麼多東西是為了什麼? 既然學的所有東西最終都會化成一杯黃土,那我們還學它幹什麼?我們活著幹什麼? 所以有的東西終將走向虛無,難道就沒有意義了? 因此,希望大家可以記住,佛說的世間一切是夢幻泡影,這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夢幻泡影之後還會留下一些東西,比如因果、福報,還有我們在幻境中對種種眾生幻象所做的行為,以及他人對我們的印象都留下來了。 輪回不散,且它還能成為我們出輪回的唯一的動力。 那我們還能說這些虛假的東西都是假的嗎? 東西是假的,但心是真的; 幻境是假的,但歷練是真的; 事情是假的,但功德業力是真的; 我們可以認為一切所有萬事萬物都是假的,但眾生善緣是真的。 那如果我們能在這種幻象中歷練自己,讓自己不斷強大,並幫助更多的眾生提升自己。那我們所看到的這些幻象難道真的沒有意義嗎?沒有意義那為什麼還要讓我們去做好事呢? 雖然佛法說一切皆空,但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琢磨琢磨。這點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說,當我們只是想逃離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當然會覺得一切都是假的。我們覺得虛假,就會想要到一個真實的地方。 但當我們真正出離了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唯一能得到鍛鍊歷心的機會,並且可以使自己的心達到涅槃,達到永不退轉境界的唯一方式就是重新回到這裡來,不停地再在所有的幻象中去經歷一次又一次。 那麼,我們還會覺得這個世界是假的嗎? 所以,對於我來說,這個世界就是一場遊戲,是種種的考核。唯一考核的重點就是在一切或好或壞的環境中,能不能保持一顆本心不動,能不能在所有的境遇中始終得到的都是眾生善緣、善因善果。 當然了,所有的好只是暫時的,有可能這個暫時是一瞬,也可能是幾十年或者一兩世,但它終將是短暫的,所有東西都會轉成壞的。 這才是這個世界對我們的唯一的考核,其他都是假的,什麼親人子女財富能力神通等等全部都是假的,全部都是考驗。 而考驗的方式方法,就是當我們出了輪回之後,再回輪回去幹事的時候,我們更多的不是對輪回的敬畏。 而是像下棋一樣,心裡想著我現在足夠瞭解規則了,所以我會按著你的規則去贏你。 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一切都變得很真實,很有意思,包括自己的痛苦都會變得很有意思。 凡人覺得這個世界是真,修行者覺得這世界是假,回來做任務的人覺得這個世界真實美麗且充滿趣味。 所以,當一個人的認知不足,尤其是沒有輪回外的認知時,是沒有辦法欣賞這個世界的美麗的。 遊戲規則世界 簡而言之,就像我們打「王者榮耀」,剛開始會覺得操作太複雜了,人心太叵測了,怎麼大家都這麼厲害。好不容易自己才打贏一盤,不然就別玩了吧,是一種逃脫心理。 但當我們熟悉王者世界里的所有規則、熟悉英雄的所有規則,並且組成了一個好的團隊的時候,我們會沈迷在這個世界里,就會覺得這可太有意思了。 大家都是在規則之下,大家都是這麼多兵,大家都是同樣地操作,就看誰把誰玩死了。 所以我們更多的是開始對這個輪回充滿一種有意思的感覺,然後希望大家都在規則的約定下去玩,就是說你用規則來坑我,我就用規則來拉人,通過規則來利益眾生,或者是作用在眾生身上,這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充滿了樂趣,這太有意思了。 其實輪回就跟打遊戲似的。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怎麼老死,普通模式下我們能過關就不錯了。 但等打熟了之後,我們就開始挑戰地獄模式,甚至有的時候中國玩家還能把一款遊戲給玩壞了。 這就是當我們足夠熟練熟悉一個規則體系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覺得這規則體系太有意思了,我們就開始折騰它了,而不是被它所折騰。 因此,當我們覺得輪回對我們來說是痛苦的話,規則很多很反復,又不知道這些規則如何落在我們身上,不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出問題,不知道我們怎麼著就中招了……我們就會感到很鬱悶,覺得這裡太可怕了,所以就想著能出去就趕緊出去。 但大家記住了,凡是一個後期的修行者對輪回產生的只是一種敬畏,產生的只是一種痛苦,或者覺得這個輪回內的一切都是假的時候。那只能說,他的整個過程都是正在努力地逃脫輪回。 而當我們能夠覺得輪回的規則太有意思了,然後開始挑戰輪回規則的時候,大家開始按著規則互相玩拉人遊戲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從輪回外殺回來的,並且對輪回內的規則還是有一定深入的瞭解,就屬於是想做一個資深玩家。 尤其我們發現唯一歷練自己本心的方式就是通過輪回中的種種考驗才能做到的時候,就更會發現輪回的一切都對自己可太有用了。 記住了,輪回中的一切雖然是假的,但不代表沒有用。 就像電影一樣,會有一些在現實世界中不存在的科幻片和靈異片,但不見得對我們沒有任何的教育意義,也不見得沒有心靈的共鳴。 比如像數學,從嚴格的定義來說,我們無法證明數學,雖然代數和幾何可以一一呼應,但我們只能說可以用數學證明點線的存在,而在現實中找不到; 比如像物理,我們也無法在現實的物理中去找到一個沒有長度和寬度的點和線,但這些東西的確都在物理中。雖然現實中它不存在,但不代表它對我們沒有用。 這世界假,不代表它不能對我們產生真。 言歸正傳,如果以後大家再碰到有人覺得這個世界是假的太可怕的時候,就基本知道他們是處於什麼狀態了。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我們講講輪回內的最終能力。 在輪回里,我們到底要擁有什麼? 是神通嗎?是智慧嗎?是能力嗎? 是口才嗎?是美貌嗎?是權力嗎? 我覺得這些東西都不是,因為我們並不可能每一生都完全帶著。 輪回考驗 眾生善緣 如果我們把輪回看成一個考驗的話,它最終的目的是
在修行當中,我們有一個事情是很重要的,就是「淨化」,但淨化對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對普通人來說是「止惡行」,我們希望他們不要去做壞事;而對修行者來說是「止思止想」,我們要求的是不能去想;對想出輪回的修行者來說,我們盡可能連「起心動念」都沒有。 【普通人】 以「色念」舉
今天和大家講講度人的要求。 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是修行者,我不希望輪回去坑害或污染我們的任何功德,所以我還是要求大家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包括我對一些學生的要求就會比較嚴格一些,就會多說一些,但是大家去度化眾生的過程中可千萬不能這樣。 度化眾生,一定是「次第增長」。
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通透心。 「心靜光」凝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通透心」。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通透心 以前給大家簡單說過一下通透心的作用和怎麼產生的。今天我再具體說說這是怎麼修出來的! 其實在20年以前,也沒感受到通透心對我有多大的幫助,但後來我就發現了。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今天,我們講講輪回內的最終能力。 在輪回里,我們到底要擁有什麼? 是神通嗎?是智慧嗎?是能力嗎? 是口才嗎?是美貌嗎?是權力嗎? 我覺得這些東西都不是,因為我們並不可能每一生都完全帶著。 輪回考驗 眾生善緣 如果我們把輪回看成一個考驗的話,它最終的目的是
在修行當中,我們有一個事情是很重要的,就是「淨化」,但淨化對於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 對普通人來說是「止惡行」,我們希望他們不要去做壞事;而對修行者來說是「止思止想」,我們要求的是不能去想;對想出輪回的修行者來說,我們盡可能連「起心動念」都沒有。 【普通人】 以「色念」舉
今天和大家講講度人的要求。 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是修行者,我不希望輪回去坑害或污染我們的任何功德,所以我還是要求大家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包括我對一些學生的要求就會比較嚴格一些,就會多說一些,但是大家去度化眾生的過程中可千萬不能這樣。 度化眾生,一定是「次第增長」。
今天再和大家聊聊通透心。 「心靜光」凝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出現「通透心」。 天善緣,公眾號:活在娑婆通透心 以前給大家簡單說過一下通透心的作用和怎麼產生的。今天我再具體說說這是怎麼修出來的! 其實在20年以前,也沒感受到通透心對我有多大的幫助,但後來我就發現了。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何為修行?為何要修行?修行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如何修行?修行哪些東西才算是真正的修行?怎麼確定自己修行是正確的?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 能夠回答出以上問題的,說明你真的在修行當中。但是你處於修行當中的什麼位置呢?那就得看你理解到有多深,有多廣,有多準確。 關於這個問題,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空觀觀因緣性空是真諦,確確實實如此;假觀觀因緣所生、唯心的現象,確實如此,我在這個現象界我應當怎麼做;又觀因緣性空、又觀因緣所生,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就是中觀。我們處世為人、人生的前途,以至於我們的菩提道,我們的生死和佛法、佛道,不外這三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充滿謊言的天下,真實能夠買單多少份量;普世追捧著另一個國度不朽的樣貌,平庸要如何不隨波逐流等著被比價;焦慮虛海之中各種泛泛的確幸,被稀釋的勇氣要如何認清一切面對自己。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
空觀觀因緣性空是真諦,確確實實如此;假觀觀因緣所生、唯心的現象,確實如此,我在這個現象界我應當怎麼做;又觀因緣性空、又觀因緣所生,不偏於空、也不偏於有,就是中觀。我們處世為人、人生的前途,以至於我們的菩提道,我們的生死和佛法、佛道,不外這三觀。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充滿謊言的天下,真實能夠買單多少份量;普世追捧著另一個國度不朽的樣貌,平庸要如何不隨波逐流等著被比價;焦慮虛海之中各種泛泛的確幸,被稀釋的勇氣要如何認清一切面對自己。
Thumbnail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
Thumbnail
所謂厭離輪迴,說直白點就是「厭離持續存在的狀態」,解脫就是「存在狀態的止息」。這也參照到存在主義治療的「存在焦慮」。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大乘起信论》云:“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