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一切開始以前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生活中的靈光一閃

「定性」可以說是身為法律系學生的自己在處理任何問題經常被提醒要先處理的一件事情。因此在所有想探討的問題被我寫成文章以前,我想先將為什麼寫作的原因做為開頭來提醒一下未來的自己究竟是為了什麼開始這段旅程的。

「寫作」這件事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呢?我是一個仍在就讀法律系的大學生,寫作這件事對這個身分而言,就是不斷的輸出過往學習到的知識到紙張上的一種過程。不過如果拋開做為學生的這個身分,以創作者的角度來說,寫作對我而言就是傳遞自身價值的一種強力媒介。

也許會有人說:「沒有啊,現在這個時代大家都會看Youtube,去當一個Youtuber應該更能達到你的目標吧?」不過對我來說,以文字的形式塑造我的想法呈現給他人卻是一條相對直接且簡單的道路。自己偏向內向的性格使我偏好以靜態且低刺激的方式輸出;甚至與個人生活圈的互動以外,文字反而比較能讓自己的想法完整的傳遞到網路世界,與人產生比較深層的互動

那麼又是什麼事情開啟了我想創作的欲望呢?記得很久以前DCARD版上曾經有過一篇文章叫「有沒有一句話惹怒各科系」,說起來留言的每個人都還滿中肯的切入了一般人對自己唸的科系經常會有的刻板印象(像我一度真的以為心理測驗都是心理系發明出來的…)。法律系給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是什麼呢?我想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們,不論你的專業是什麼,一定都會冒出這一句:

「你們是不是都在背法條啊?」

沒有,我們沒有在背,都是法條自己鑽進去我們的腦袋的(ㄨ)

認真回答的話就是法律運作的原理比起純粹的文字對我們而言更重要,只是在過程中會不知不覺的把常用條文通通記起來而已。通常一般人聽到這裡都會理解的點點頭,然後再問出一句:

「那我最近發生了…,這樣要怎麼辦啊?」

這裡就又要再提到所有人,甚至是法律系的學生、教授…等等有著法律專業的人都會抱有的另一個有點像是期待性質的典型認知了。記得當初開始上每個法律人的第一堂法律入門——民法總則的時候,教授在說明完課程的要求後就馬上介紹了這門課的助教,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句話:

「〇〇〇在大學畢業進入我們研究所前就考上法官了,很厲害。」

之後的學生生涯中,「法官」、「律師」、「檢察官」等等的典型職業或多或少的就會從學生或教授的口中脫口而出。「你們以後當法官要注意…」「你們當律師要小心…」「我如果考上法官的話…」…等等的句子,彷彿自己在法律系學習的一切沒有選擇的就是為了這些職業而準備。

誠然,在法律系所學習的東西有很大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全部)都跟律師、法官、檢察官所必需的核心技能高度重疊,我也不免其俗的把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準備未來的國考。可是在讀書的空檔之餘我卻也時常思索一件事情:難道就真的沒有其他可能的道路可以嘗試嗎?


法律學的本質

我想請正在閱讀的大家一起思考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守規則」?

社會本身就是由一個個的規則所建立起來的:過馬路要看紅綠燈是規則;過年時要圍爐發紅包是規則;甚至自己決定自己明天早上要幾點起床也是規則。

不過為了趕時間有人會在紅燈的時候過馬路;因為在國外生活有人會缺席過年的聚會(順便規避發紅包的義務);由於棉被實在太舒服有人就會想讓自己再睡久一點…有規則自然就會有不守規則的時候,既然如此為什麼這些規定還要被產生出來限制我們呢?

在我看來,規則的本質實際上就是眾人對於「秩序」的期待。政府期待降低交通的危險和混亂所以產生了交通規則;家庭期待成員間的聯繫與和諧而產生了相對應的文化規範;個人期待時間的有效利用而制定了自身的生活準則,而這些期待又在規則形成的同時融入成為構建社會穩定的基本要素。

法律做為規則的一環,更是代表了社會對於具有重大價值的秩序期待下的產物,怎麼樣確切的「解釋」這種期待來保持社會的穩定便成為了法律學的主要任務,如何解構與分析法律這個特別規則的內涵、形式和可能影響的方法論也在幾百年的理論和思想中被慢慢建立。

推論到這裡我內心產生了一個想法:法律是特殊的社會規則,而規則既是社會期待的產物,也是構成社會的基石,那麼可以用來解構法律的方法論,會不會存在什麼基本的思維方式或原則,讓我們能夠了解社會這個整體的運作模式呢?


法律系學生的例行事項

要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法律系學生呢?大量的記憶、面對考試時能夠把這些記憶拿出來使用自如…等等的要求是絕對跑不掉的。以我目前在準備的研究所考試為例,其中一科課本的厚度大概是長這樣子:

國際海洋法的課本(只有上冊,IKEA鯊鯊是拿來當比例尺用的😆)

國際海洋法的課本(只有上冊,IKEA鯊鯊是拿來當比例尺用的😆)

在這裡我想談的不是過去幾年來我根本把大腦當固態硬碟來用這回事,而是在學習中自然而然會碰觸到更深層次的一種思辨模式。

人是一種獨特的生物,對一件事情通常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看事情的角度;法律人更是如此,針對一條法條要怎麼使用十個人會有十一種見解,身為學生的我們則經常會陷入「要支持哪一種學說」的難題之中(畢竟對我們而言,前輩們講的話都很重要很有道理…),比方說下面這個問題:


甲、乙為夫妻,尚無子女。甲因經商失敗,出國避債,失去音信達十年之久。其善意之妻乙聲請法院為死亡宣告後,與善意第三人丙結婚。乙繼承甲所有之土地一筆、房屋一棟以及現金一筆。其後,乙將現金全部捐贈給某慈善基金會,該屋則因瓦斯氣爆而完全燒毀,只剩一筆土地。甲突然回國現身,聲請法院為死亡宣告之撤銷。請問:乙、丙婚姻的法律效力如何?(節錄自103年原住民特考)


法律不允許甲、乙和乙、丙之間兩個婚姻同時有效,因此要解釋和適用法律的我們就必須面臨選擇:

讓原本甲跟乙結的婚(前婚)有效比較重要呢?或是乙後來跟丙結的婚(後婚)有效比較好呢?

讀到這裡的大家又是怎麼想的呢?為什麼呢?

也許你會想甲都因為經商失敗消失那麼久,回來後連老婆都沒有了不就更倒楣;又或者你會想乙可能就是對過去放下了,讓他再一次被剝奪掉重要的事物真的好嗎……

然而不管我們決定的答案是哪一種,其實就代表了自身所支持的價值是什麼;這種價值選擇或多或少也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體現。既然如此,法律解釋上利用各種學說做出的結論整體而言亦是一種論理更完整的價值選擇而已,不是嗎?

那麼,利用法律學所做出的價值判斷方式,可以拓展到社會的其他面向上嗎?


未來的想像

文章做為我整理思緒的有效工具,在準備面臨研究所考試,及最後的大魔王律師國考的自己而言,除去做為較為輕鬆的複習手段外,更是我想藉此向外界發聲的媒介。我期待過去學習將近四年的法律學能在解決法律問題的同時,得以利用相同的思維面對社會其他面向的各個難題,我也得以因此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出法律學可以帶給世界的更多可能。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曾經說過:

「你是這世界的禮物。」

身為人類的我們,獨特性讓我們得以發揮自己所長影響世界,並為世界帶來好的轉變。我希望之後自己所撰寫的文章有一天也能帶來這種幫助他人、影響社會、進而改變世界的結果,到那時我應該也會感謝最初打開電腦開始創作的自己。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每天早上,我都會質疑自己未來要去唸諮商研究所的決定 尤其是昨天滑 threads 看到諮商師普遍低薪尤甚 但我也心知肚明,如果我能突破框架,當個規則破壞者 就能不被體制束縛,而是成為創造體制的人 昨天,我的腦中忽然響起「以終為始」這句話 這是我大學時期在管理顧問社的核心宗旨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內心經歷法律系學習時的困擾與挫折,感受到正向與負向能量對人生的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啟發讀者細心解讀言語,免於誤解而導致負面情緒。內容充滿深入的宗教與心理探討。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為什麼奉勸學子們:不要讀法律?! 當然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安和,但有句話是這麼說:想賺錢,刑法以外的事都可以... 雙城記既有良善,便有灰暗;有正義凜然的律師法官從業人員,當然也有始作俑者的混帳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你想讀法律系嗎?3分鐘了解:法律系在讀什麼?如何選擇法律系組別?讀哪間學校,真的會差很多嗎?
Thumbnail
總有些時候,我發現規則已經開始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規則我的生活才不會搗亂,規格可以讓上位者不需要花費時間去處理可能會有的突發狀況,不用去擔心會有很多事情,但規則也常常是吸引某些人去打破的一個好玩的事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每天早上,我都會質疑自己未來要去唸諮商研究所的決定 尤其是昨天滑 threads 看到諮商師普遍低薪尤甚 但我也心知肚明,如果我能突破框架,當個規則破壞者 就能不被體制束縛,而是成為創造體制的人 昨天,我的腦中忽然響起「以終為始」這句話 這是我大學時期在管理顧問社的核心宗旨
Thumbnail
經由追溯「法」的來源是「意」,而發現當最好的「意」被實現後,感受到具體為社會帶來的福祉時,而被眾人所效法時,此時法律與法規就會出現。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內心經歷法律系學習時的困擾與挫折,感受到正向與負向能量對人生的影響。作者以自身經歷啟發讀者細心解讀言語,免於誤解而導致負面情緒。內容充滿深入的宗教與心理探討。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為什麼奉勸學子們:不要讀法律?! 當然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安和,但有句話是這麼說:想賺錢,刑法以外的事都可以... 雙城記既有良善,便有灰暗;有正義凜然的律師法官從業人員,當然也有始作俑者的混帳
Thumbnail
  在談實用主義的建築法規之前,必須先談何謂實用主義的法律?法律難道也是屬於經驗、經由經驗、為了經驗嗎?沒錯,實用主義者認為:「法律的生命並非邏輯,而是經驗。」   為何法律的生命非邏輯而是經驗?因為法官的任何判決,必然是先決定了某方面的可能性,然後才依法推論。此決定便是透過每個法官不
Thumbnail
你想讀法律系嗎?3分鐘了解:法律系在讀什麼?如何選擇法律系組別?讀哪間學校,真的會差很多嗎?
Thumbnail
總有些時候,我發現規則已經開始進入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有規則我的生活才不會搗亂,規格可以讓上位者不需要花費時間去處理可能會有的突發狀況,不用去擔心會有很多事情,但規則也常常是吸引某些人去打破的一個好玩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