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0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7.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金剛經》〈法會因由分第一〉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ㄑㄧˊ)樹給(ㄐㄧˇ)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舍衛國】:又名「聞物國」,國王為波斯匿王,亦是佛陀之弟子。《天台金剛般若疏》曰:「舍衛,名聞物國,勝物多出此境。嘉名遠振諸國,故名聞物。」舍衛本是城名,是印度古代城邦國家憍(ㄐㄧㄠ)薩羅國的首都,為別於南方之憍薩羅國,故以城名為國號。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多居於此城和摩揭陀國的王舍城,演說諸妙法。


  【祇(ㄑㄧˊ)樹】:祇陀太子奉獻的樹林。

  【給(ㄐㄧˇ)孤獨園】:「給孤獨長者」奉獻的園地。

  【祇樹給孤獨園】:舍衛城內有一位富豪長者,名為須達多,性慈善,好施孤苦伶仃之人,故得名「給孤獨」。給孤獨長者原本信奉婆羅門教,一日在王舍城內,聽聞佛說法,即證得第一聖果,發願在舍衛城內營造精舍講堂,恭迎佛陀於舍衛國講經說法,利樂群生。長者選中了波斯匿王的兒子,祇陀太子所擁有的園林。祇陀太子不好意思拒絕,於是出了一道難題,若是給孤獨長者能夠以黃金鋪滿整座園林的地,就以此金為價賣給長者。沒想到一句戲言,長者卻是依言而行,長者耗盡家產,運來一箱又一箱的金箔,以無數金箔遍鋪園中約莫八十頃的土地。祇陀太子大感驚訝,問長者何以能做到這種地步?長者答道:「偉大的佛呀!是大聖人呀!」祗陀太子感動說道:「園中土地,盡滿金箔,已為公得。惟我園中木未貼金箔,仍為我有,吾亦欲以獻佛也。」就這樣,祗陀太子奉獻樹林,給孤獨長者奉獻園地,二人合蓋道場,此處便稱為「祗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

  釋迦牟尼佛於「祇樹給孤獨園」開演《金剛經》,最後教示眾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說是經已。法會因由在於「給孤獨長者」以及「祇陀太子」發菩提心,一人捐園,一人捐樹,合力建造了「祇樹給孤獨園」的精舍講堂,這是「一念發心,獲福亦爾」。釋迦牟尼佛於祇樹給孤獨園開演《金剛經》,一再教示眾人,當離一切相,所說言辭是因緣說,而非真說,為人演說應作如是觀,不取於相,無所得心,無勝負心,無希望心,無生滅心,如如不動,這是「應化非真,豈得已哉」。佛說是經已,即是「真佛流通,於事畢矣」。《金剛經》的開始與結束,合在一起就是《金剛經六祖口訣》題解〈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所說的:「一念發心,獲福亦爾,應身化物,豈得已哉?真佛流通,於事畢矣。」

母娘慈悲

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