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2|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大慧書信 (30)

三十、示妙明居士 (李知省伯和)
道由心悟,不在言傳。

近年以來、學此道者,多棄本逐末、背正投邪,不肯、向脚跟下推窮,一味、在宗師說處著到;縱說得、盛水不漏,於本分事上、了沒交涉。

古人、不得已、見學者迷頭認影,故設方便、誘引之,令其自識本地風光、【明見】本來面目而已,初無實法與人。

如,江西馬祖、初好坐禪,後被南嶽讓和尚、將甎、於他坐禪處磨。

馬祖從禪定起,問:「磨甎何為?」

讓曰:「欲其成鏡耳。」

馬祖笑曰:「磨甎、豈得成鏡耶?」

讓曰:「磨甎、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

蓋讓和尚、嘗問馬祖「坐禪何圖?」,馬祖以「求成佛」答之;教中所謂:「先以定動,後以智拔。」

馬祖聞「坐禪豈得成佛」之語,方始著忙,遂起、作禮致敬,曰:「如何即是?」

讓知其時節因緣已到,始謂之曰:「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車即是?」

又曰:「汝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馬祖、於言下、忽然領旨,遂問:「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

讓曰:「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又問:「道非色相,云何能見?」

讓曰:「心地法眼、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

曰:「有成壞否?」

讓曰:「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者,非也。」

前所云:方便、誘引;此,是從上宗乘中、第一箇樣子。

妙明居士、請依此參。

昔,大珠和尚、初參馬祖。

祖問:「從何處來?」

曰:「越州大雲寺來。」

祖曰:「來此,擬須何事?」

曰:「來求佛法。」

祖曰:「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甚麼?我這裏、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

珠、遂作禮,問:「那箇是慧海自家寶藏?」

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

珠、於言下、識自本心,【不由知覺】。

後,住大珠,凡有扣問、隨問而答,打開自己寶藏、運出自己家財,如盤走珠、無障無礙。

曾,有僧問:「般若大否?」

珠曰:「般若大。」

曰:「幾許大?」

曰:「無邊際。」

曰:「般若小否?」

曰:「般若小。」

曰:「幾許小。」

曰:「看不見。」

曰:「何處是?」

「何處不是?」

爾看:他悟得自家寶藏底,還有一星兒實法、傳授與人否?

妙喜常常說與學此道者:若是真實見道之士,如鐘在虛、如谷應響,大扣、大鳴,小扣、小應。

近代、佛法可傷,為人師者、先以奇特玄妙、蘊在胸襟,遞相沿襲、口耳傳授、以為宗旨;如此之流、邪毒人心、不可治療,古德謂之「謗般若人」,千佛出世,不通懺悔。

此,是宗門善巧方便、誘引學者底、第二箇樣子。

妙明居士、決定究竟、當如此樣子參。

既辦此心、要理會這一著子,先須立決定志:觸境、逢緣,或逆、或順,要把得定、作得主、不受種種邪說,日用、應緣時,常以無常迅速,「生死」二字、貼在鼻孔尖頭上。

又,如欠了人萬百貫債、無錢還得,被債主、守定門戶,憂愁怕怖、千思萬量、求還不可得;若常存此心,則有趣向分。

若半進、半退、半信、半不信,不如三家村裏、無智愚夫;何以故?為渠百不知、百不解,却無許多惡知、惡覺、作障礙,一昧守愚而已。

古德有言:「研窮至理,以悟為則。」

近年以來、多有不信「悟」底宗師,說「悟」為誑謼人,說「悟」為建立,說「悟」為把定,說「悟」為落在第二頭,披却師子皮、作野干鳴者、不可勝數;不具擇法眼者、往往、遭此輩幻惑。不可不審而思、思而察也。

此,是宗師、指接群迷、令見月亡指底、第三箇樣子。

妙明居士、欲【跳出生死窟】,「作是說者、名為正說,作他說者、名為邪說」,思之!

怕怖生死底疑根、拔不盡,百劫、千生、流浪,隨業受報,頭出、頭沒、無休息時;苟能猛著精彩、一拔淨盡,便能不離眾生心、而見佛心。

若夙有願力,遇真正善知識、善巧方便誘誨,則有甚難處?

不見,古德有言:「江湖、無礙人之心,佛祖、無謾人之意。」只為時人、過不得;不得道:江湖不礙人。

佛祖言教、雖不謾人,只為學此道者、錯認方便,於一言、一句中,求玄、求妙、求得、求失,因而透不得;不得道:佛祖不謾人。

如患盲之人、不見日月光,是盲者過,非日月咎。

此,是學此道、離文字相、離分別相、離語言相底、第四箇樣子。

妙明居士、思之!

疑「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底心未忘,則是生死交加;但向交加處、看箇話頭:

僧問趙州和尚:「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州云:「無。」

但將這、疑「生、不知來處,死、不知去處」底心,移來「無」字上,則交加之心、不行矣;交加之心、既不行,則疑「生死、來去」底心、將絕矣。

但向欲絕、未絕處,與之廝捱;時節因緣到來,驀然、噴地一下,便了教中所謂:「絕心生死,止心不善,伐心稠林,浣心垢濁」者也。

然,心、何有垢?心、何有濁?謂:分別善惡、雜毒所鍾,亦謂之「不善」、亦謂之「垢濁」、亦謂之「稠林」;若真實、得噴地一下,只此稠林、即是栴檀香林,只此垢濁、即是清淨解脫、無作妙體。

此體、本來無染,非使然也;「分別不生,虛明自照」,便是這些道理。

此,是宗師、令學者捨邪歸正底、第五箇樣子。

妙明居士、但只依此參,久久,自𡎺著、磕著也。

道、無不在,觸處、皆真,非離真、而立處,立處、即真;教中所謂:「治生產業、皆順正理,與實相、不相違背。」

是故,龐居士有言:「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

然,便恁麼認著、不求妙悟,又落在無事甲裏。

不見,魏府老華嚴有言:「佛法,在爾日用處、行住坐臥處、喫粥喫飯處、語言相問處,所作所為、舉心動念、又却不是也。」

又,真淨和尚有言:「不擬心,一一明妙、一一天真、一一如蓮華不著水,迷自心故、作眾生,悟自心故、成佛;然,眾生本佛,佛本眾生,由迷、悟故,有彼、此也。」

又,釋迦老子有言:「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此亦是「不許擬心」之異名耳。

苟於應緣處,不安排、不造作,不擬心思量、分別計較,自然、蕩蕩、無欲無依,不住有為、不墮無為,不作世間、及出世間想。

這箇,是日用、四威儀中、不昧本來面目底、第六箇樣子也。

本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己事未明故,參禮宗師、求解生死之縛,却被邪師輩、添繩、添索,舊縛未解,而新縛又加,却不理會生死之縛,只一味理會閑言、長語,喚作「宗旨」;是甚熱大、不緊?教中所謂:「邪師過謬,非眾生咎。」

要得不被生死縛,但常教方寸、虛豁豁地,只以「不知生來、不知死去」底心,時時、向應緣處、提撕;提撕得熟,久久,自然、蕩蕩地也。

覺得日用處、省力時,便是學此道、得力處也;「得力處、省無限力,省力處、却得無限力」,這些道理,說與人不得、呈似人不得,省力、與得力處,如人飲水、冷煖自知。

妙喜一生、只以「省力處」指示人,不教人做謎子、摶量,亦只如此修行,此外,別無造妖、揑怪。

「我得力處、他人不知,我省力處、他人亦不知;生死心絕、他人亦不知,生死心未忘、他人亦不知。」

只將這箇法門、布施一切人,別無玄妙、奇特、可以傳授。

妙明居士、決欲如妙喜修行,但依此說,亦不必向外、別求道理;真龍行處、雲自相隨,況神通光明、本來自有?

不見,德山和尚有言:「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若毛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

這箇,是學此道、要徑底、第七箇樣子也。

如上七箇樣子,佛病、法病、眾生病,一時說了。

更有第八箇樣子,却請問取妙圓道人。

又代妙圓道人、下一轉語,云:「大事、為爾不得,小事、妙明居士、自家擔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