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勢必會影響你
除了人類自身肉體與大腦的天然限制之外,還有什麼其他因素,會限制人類的思維和思考呢?
這裡有一個也許會讓人感到意外的答案,那就是「其他的人類」。
這話怎麼說呢?先讓我們來觀察一些讓人覺得似曾相識的情境。
在比較傳統的家庭裡,我們也許會聽到母親對上國中的女兒這麼唸到:「妳一個女孩子家,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學哥哥翹個二郎腿成何體統啊妳!」
或是說,父親看到五歲的兒子在玩姐姐以前的洋娃娃,忍不住唸個兩句:「男生要玩就玩男人的東西!來!爸爸帶你出門去打棒球去!」
時常也會聽到有些父母如此告誡兒子:「弟弟妹妹年紀還小,你做哥哥的,要多多讓著他們一點。」於是叫他把手上的玩具讓給弟弟妹妹們玩。
此外,華人的男性在成長的過程總是經常聽到長輩的耳提面命:「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多辛苦打拚一點,買一兩間房子,將來才有女孩子會願意嫁給你。」
以上幾個情景,講的都是各種不同的面向,而其背後都可以用「本就應該」或「理所當然」的句型結構,來呈現出人們在這些情景時常有的特定期待:
在此,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先不考慮社會慣例、文化習俗、或倫理道德的因素之下,以上情景裡的當事人如果想做出相反的行為,理論上他們是否有可能辦得到?
的確可能。不管是男是女,要擺個什麼姿勢、想做什麼休閒活動,他們都擁有那種身體能力來實現這一點。哥哥要主張自己私物的所有權,人不選擇結婚和買房,在擁有足夠的權力和能力的情形下,都是個人的自由和選擇。
相反的行為雖然有可能成立,但是大部分人遇到特定的狀況或問題時,理論上他們的思考和行為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選擇,但是真要他們選,會有相當高的機率選到的是特定的那麼一個選項。並且還會認為,這樣選才是理所當然。
就像是,思考被某種東西限制住,而被引導到特定的地方去。
這個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就隱藏在我們剛才那個思想實驗的題目本身。還記不記得那句「先不考慮社會慣例、文化習俗、或倫理道德的因素之下……」?
是的,社會上的文化、慣例、習俗、以及倫理道德,它們都會某種程度上限制人類思考與行動的方向。
簡單來說,它們都是思考框架的限制條件本身──並且是規模相當大的形式。
所謂的「社會」是什麼?在這裡我想給它這麼一個定義:「一群人生活在一個特定區域裡、並且擁有著複雜交流關係的系統」。
人類本身在思考、認知、情感、價值判斷上有著相當多層面的複雜度,而一群人聚在一起互動、生活,在極度複雜的人際交流之下,這團體的複雜度不是單純的數量加總,而是會呈現指數性的上升。
然而,還記得我們在幾個禮拜前曾經提到,人類有著模仿他人思考和行為的天性。團體中的人類長時間相互交流、磨和之下,總是會相互學習彼此的思考與模式。久而久之,處在這個團體中的人們,某些思考與行為會愈來愈相像。就像是在一個裝滿水的魚缸裡倒入好幾個不同顏色的染料,最後整缸水都會染成同一種顏色。
這種集體所擁有的、類似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就是所謂的「文化」。文化,可說是一群生活在同一個區域裡的人,彼此所共享的大型思考框架。
簡略來說,美國文化圈裡人們普遍注重個人獨立精神與開放性,日本文化則較為強調拘謹和合群,這些特質都是他們思維的慣性與特質,也可以說是他們思考框架的共通限制。
不見得非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那麼廣大,只要人數到達能夠被稱為團體的程度,這一群人就會產生文化。
例如說,在作風蠻橫、冷酷無情的老闆所領導之下,整個公司上上下下所有員工,普遍也會對供應商採取嚴格苛刻、毫不留情的生意風格。
名為文化的思考框架,會讓人們遇到特定情景時習慣性地做出特定的判斷和選擇,就像是被什麼東西誘導了一樣。
有的時候,在一個文化圈裡人們思想與行為上的限制或特性,單純是一種共通習慣,就是所謂的「習俗」。像是端午節的時候華人會吃粽子,日本人會趁著二月底到三月初櫻花盛開之時一起去賞櫻。
而有的時候,社會文化帶給人類思考上的限制,是為了要維持社會運行時所需要的秩序。為了讓社會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體系能夠正常運作,勢必要以秩序與規則來施以某種程度的限制。
像是中國古代所提倡的「五倫」:「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規定了五種人們與重要家族成員之間、依據身份的不同所應有的道德與倫理關係。
《論語》裡孔子這麼說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不論你的身份是君王、是臣子、是父親、還是兒子,都有其應有的行為本份,所該做的事都必須在特定的範圍裡,也就是「框架」。
倫理與道德的本質是一種規則,而這種規則不像法律條文般白紙黑字明定有效範圍,也沒有硬性的強制力,而是主要經由父母或師長的言教與身教,讓孩子們經由聽從教誨來學習、經由觀察來模仿,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簡單來說,所謂的倫理與道德規範,就是同個文化圈的人們長久施行下來,發現這麼做相對來說會帶來公眾利益,因而彼此之間默認的一種規定。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所處的社會與文化環境必然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決策,我們必定會與身邊的人們某種程度上相似。這是人類世界的規律。
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只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與周圍的人們同化了所有的思考。
在同一個社會與文化背景下的人們,依然會擁有其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表現出自身的個性和特質,以及──思考框架上的限制也各自不同。
下個禮拜,我會再試著針對這個話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