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提問:為何會在此刻打開這本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片取自讀墨

照片取自讀墨

赫曼赫塞的《徬徨少年時》買了十多年從沒看完,這周突然想從架子上拿下來,兩天內就看完了,那種共鳴和餘韻久久無法散去。想要帶給我的訊號是什麼?)

要挺立在天地之間,仰望宇宙,聆聽你自己的聲音。

宇宙和你是一起的,從未分開,德密安、夏娃夫人也都是你,進入了不同角色的分身與合體,你所處的人世是一場又一場的虛擬實景,當你愈來愈能感受到這句話的真實性,世界之於你的束縛也愈加淡薄。

赫塞也是常常這麼的抬頭望向星空於我們對話,《徬徨少年時》藉由他靈魂裡沉靜、離群的特質,折射出人們內心的寂寥、孤苦與嚮往。

在走向自己、背離這個世界的路上,並不需要像書上說的那麼痛苦,而是你的心能否與人群合一,但你的意志、你的靈魂,堅決地表達自己、相信自己,這是我們之前所說的「離境不離心」的放大版。

在種種關係和角色上,你願意用退後100步的角度去看到一個人一生的全局,他的苦澀、他的美善,他的脆弱、他的勇敢,都是在服務其所渴望和需要的體驗,就如走過百貨櫥窗,欣賞就好,無需駐足評論。

因為你深深明白,這世上有太多不容易的事,而你恭喜著、祝福著他們的生命能夠走到此刻,而且,還有更好的版本正在等待。失去的、錯過的,有時都是在打磨一個人的意志和靈魂的強度,你們外人無從論斷,我們也無法。

帶著信念和信仰,對著宇宙出發,行人間之事。你會豁然開朗,這是智慧、勇氣和慈悲三位一體,為未來所打造的全新行動,已經超越了任何族群、宗教訴求,回到人與宇宙最原初、最單純的關係。

這樣的人世會非常美麗璀璨,你的時代感已經與赫塞不同了,也許人性在二元對立上的選擇、思考依舊困難,但是時代已經在那裡了,不是人們創造時代,而是迎向時代。

而這也是前所未見的時代感:神人合一,不是神現世,或者人遇見神,而是人神之間從未分離,而且就在轉身的一個瞬間回想起來了,融進身體裡。

光明璀璨的未來已經在不遠的地方等待,你要比以前更常與我們同在,你可以寫出跟赫塞不同的版本:在徬徨之中有憶起、有喜悅、有互助、有感動。

這不是什麼神秘的活動,而是人類大規模的覺醒,因為意識迅速地更新,如初陽升起般光芒遍灑人間的新生。意念的更新遠比顯化重要,意念才是整個宇宙的建築師,它有脆弱、有偉大,它就是生命勃發的起源。

嫩芽鑽出地表、雛鳥啄破蛋殼,整個大宇宙就是生命奮力勃發的集合體。就是這股想要存在,想要把全身心灌注於一點上的迸發感,帶動了一顆又一顆的粒子移動、飛翔和進化。俯仰與天地之間,運化、涵養胸懷之間的正氣與生命力,貫穿出去吧!你們都是新造的人。


祝好,我們敬上。


avatar-img
61會員
13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的正反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未來的工作正走在非常開闊、給予啓發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機會,本身就帶著讓人打開心房,去接受新知和觀念,豁然開朗而且明亮振奮的場域感。 你不會知道未來在具體等著你的是什麼,可是你要記住這種感覺,把每一件來到你眼前的事物,放在心裡核對,你不用也不要害怕失去什麼,某種程度,
以巴地區是在地球上目前衝突最高的地方,而且已經蔓延很長的時間,戰爭的發生主要是彼此的能量再做調整。
喔!她是一個非常通透的靈魂,像座潔白無瑕的巨石陣,你如果能夠感受到她靈魂裡那一種暢快、流動而沖刷出來堅決的生命力,會非常過癮。 Chanel的本質是「沖刷」,快速地汰舊換新,展現出靈魂本我的特質,最高的實現,不只是曖曖內含光,連外在也那麼閃閃發亮的吸引人。 香奈兒有一種剛強絕決的復仇特質,支持了
(我感覺到內心的復仇感。) (看見一座白色象牙般的大峽谷,表面平整光滑) 當你說出的心中的復仇感,瞬間也就回到了真實的起點,你是否看見那個受傷的自己?你覺得,自己的判斷、情緒都不被重視,很希望維持下去的工作型態也因此結束,你覺得你受傷了,也希望有一天能證明自己才是對的。結果當你付諸行動,又惶惶不
與其說是害怕衝突,逃避衝突,其實是面對了不知如何是好的能量感,久而久之把心門給關了起來。起因是「陌生的」,但如果一直沒有停下來去認識理解,就變成討厭的、逃避的、害怕的。 如果你倒回去看,一開始的「不知所措」,會不會覺得那個被你關在心門外的小可憐,也很可憐? 你在面對衝突會感到不安,是因為這一切超
(突然想要跟你們說謝謝。) 其實不用,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該說謝謝的是你聆聽了我們的聲音,而且順隨了這樣的流動去走,這是你的意願,也是你的改變。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反而會進入一種更放鬆、更信任、更當下的狀態,就好像漂浮在大海上。 隨著流動而走,你放鬆,海洋的浪也會跟著放鬆。所有的相連的點都放鬆,有
你未來的工作正走在非常開闊、給予啓發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機會,本身就帶著讓人打開心房,去接受新知和觀念,豁然開朗而且明亮振奮的場域感。 你不會知道未來在具體等著你的是什麼,可是你要記住這種感覺,把每一件來到你眼前的事物,放在心裡核對,你不用也不要害怕失去什麼,某種程度,
以巴地區是在地球上目前衝突最高的地方,而且已經蔓延很長的時間,戰爭的發生主要是彼此的能量再做調整。
喔!她是一個非常通透的靈魂,像座潔白無瑕的巨石陣,你如果能夠感受到她靈魂裡那一種暢快、流動而沖刷出來堅決的生命力,會非常過癮。 Chanel的本質是「沖刷」,快速地汰舊換新,展現出靈魂本我的特質,最高的實現,不只是曖曖內含光,連外在也那麼閃閃發亮的吸引人。 香奈兒有一種剛強絕決的復仇特質,支持了
(我感覺到內心的復仇感。) (看見一座白色象牙般的大峽谷,表面平整光滑) 當你說出的心中的復仇感,瞬間也就回到了真實的起點,你是否看見那個受傷的自己?你覺得,自己的判斷、情緒都不被重視,很希望維持下去的工作型態也因此結束,你覺得你受傷了,也希望有一天能證明自己才是對的。結果當你付諸行動,又惶惶不
與其說是害怕衝突,逃避衝突,其實是面對了不知如何是好的能量感,久而久之把心門給關了起來。起因是「陌生的」,但如果一直沒有停下來去認識理解,就變成討厭的、逃避的、害怕的。 如果你倒回去看,一開始的「不知所措」,會不會覺得那個被你關在心門外的小可憐,也很可憐? 你在面對衝突會感到不安,是因為這一切超
(突然想要跟你們說謝謝。) 其實不用,因為我們都是一體的,該說謝謝的是你聆聽了我們的聲音,而且順隨了這樣的流動去走,這是你的意願,也是你的改變。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反而會進入一種更放鬆、更信任、更當下的狀態,就好像漂浮在大海上。 隨著流動而走,你放鬆,海洋的浪也會跟著放鬆。所有的相連的點都放鬆,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部 星際對話小說,描述了 人類 與 星際存有 之間的交流。故事中描述一個人類與星際存有之間的對話,以及對於 入夢 和 未知 內心感到有些許的緊張與害怕。書本提到了 修仙升級 和 意識提升 的主題,有一定的奇幻元素。
《生命之歌》是德國作家赫曼·赫塞的偉大作品。這本書描述了人生的殘酷和諷刺,並呼籲人們用善良和理性面對命運的意外。赫曼·赫塞的二元對立的寫作風格在這本書中表現得深入淺出。推薦大家閱讀,作為瞭解赫曼·赫塞的第一本書。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生命之美》看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但其實也是讀者重新閱讀自己生命的旅程──看著同樣的人間風景,你腦海中會閃過什麼念頭?你眼裡看著世界,但,世界可曾進到你心裡?你心裡是否裝滿了俗世的塵埃,不再明心見性,看不見大千世界之美,也看不見真相?
Thumbnail
「我們都來自於同一個來源─我們的母親;我們全都是由同一個門進來的。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各個深度的試驗─都努力奮鬥向他自己的命運走去。我們能夠互相了解;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卻只能夠向他自己解釋他自己。」 《徬徨少年時》描述了主角辛克萊,從小學到大學之間的經歷過程;一位徬徨的少年追尋內心安穩的過
Thumbnail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何用一句話簡單描述《流浪者之歌》的主旨?我想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美妙追尋,最後活在當下。當然,作者赫曼.赫塞讓主角「悉達多」踏上這段旅途,更多時候像是在和讀者們說話,說說自己在精神覺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从《德米安》到《悉达多》 本来不是很喜欢黑塞的 总觉得他的话特别无聊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云 在《精神与爱欲》里 修道院少年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身上 只觉相见恨晚 总觉得黑塞怀着一种深如长者般的慈悲 去觉察痛苦 去凝视深渊 去感知虚无 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各自代表理想与现实 两者互相交相辉映又彼此独立
Thumbnail
主人翁培德追尋自我的覺醒,也是所有年輕徬徨的讀者,學習成長過程的一盞明燈,指引迷失的心靈,走上光明大道,其思想上的永恆價值殆無疑義。 (一)追尋自我的覺醒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榮獲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赫塞的小說深具思想性及半自傳性,往往塗抹「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一部 星際對話小說,描述了 人類 與 星際存有 之間的交流。故事中描述一個人類與星際存有之間的對話,以及對於 入夢 和 未知 內心感到有些許的緊張與害怕。書本提到了 修仙升級 和 意識提升 的主題,有一定的奇幻元素。
《生命之歌》是德國作家赫曼·赫塞的偉大作品。這本書描述了人生的殘酷和諷刺,並呼籲人們用善良和理性面對命運的意外。赫曼·赫塞的二元對立的寫作風格在這本書中表現得深入淺出。推薦大家閱讀,作為瞭解赫曼·赫塞的第一本書。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這種時候,人對自己心靈正好有足夠的了解,隱約知道心靈超脫肉體的侷限,具有強大的力量,能跳脫塵世,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
Thumbnail
《生命之美》看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日記,但其實也是讀者重新閱讀自己生命的旅程──看著同樣的人間風景,你腦海中會閃過什麼念頭?你眼裡看著世界,但,世界可曾進到你心裡?你心裡是否裝滿了俗世的塵埃,不再明心見性,看不見大千世界之美,也看不見真相?
Thumbnail
「我們都來自於同一個來源─我們的母親;我們全都是由同一個門進來的。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各個深度的試驗─都努力奮鬥向他自己的命運走去。我們能夠互相了解;可是我們每一個人卻只能夠向他自己解釋他自己。」 《徬徨少年時》描述了主角辛克萊,從小學到大學之間的經歷過程;一位徬徨的少年追尋內心安穩的過
Thumbnail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何用一句話簡單描述《流浪者之歌》的主旨?我想可以說是一個人精神覺醒的美妙追尋,最後活在當下。當然,作者赫曼.赫塞讓主角「悉達多」踏上這段旅途,更多時候像是在和讀者們說話,說說自己在精神覺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Thumbnail
从《德米安》到《悉达多》 本来不是很喜欢黑塞的 总觉得他的话特别无聊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云 在《精神与爱欲》里 修道院少年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身上 只觉相见恨晚 总觉得黑塞怀着一种深如长者般的慈悲 去觉察痛苦 去凝视深渊 去感知虚无 纳尓齐斯和歌尔德蒙各自代表理想与现实 两者互相交相辉映又彼此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