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閱讀筆記-做自己的人生財務長

把人生最大的資產「勞動力」極大化

  • 教育讓勞動價值翻漲
  • 將技能、人脈與未來選擇極大化
    • 找工作是要找能讓自己技能、人脈極大化,為自己個人品牌加分的,讓你有能力在行業中脫穎而出。而不是寄望於公司。
    • 一般來說要找能獲得應用範圍最廣的工作經驗。這樣有機會跳槽、轉換行業。
    • 以成長型投資人的心態投資勞力,著重考慮未來的回報暫時屈就沒關係。
  • 用投資思維決定職涯
    • 累積財富的關鍵差異在勞動力的運作方式職涯選擇而非聰明才智
    • 評估一個機會,首先決定風險與報酬。以及如此評估的背後假設
    • 評估長期成長潛力
    • 打造個人品牌
  • 保險
    • 為會把全家拖下水的情境買保險
    • 單身,死了也不會造成負擔;有家庭後,會對家人造成負擔,此時就要買
      • 失能險:越年輕越要買,因為嚴重影響勞動力帶來的報酬。要持有直到有資產可變賣支應餘生開銷。
        • 續保條件
        • 失能定義要鬆
        • 給付時間要長,到65歲
      • 壽險:定期壽險比起終身壽險能降低成本且提供彈性
        • 對家庭主要收入人很重要
        • 階梯狀買法:理賠金符合剩餘勞動力價值




用財務長思維讓金融資產極大化 

  • 資產管理
    • 是為不時之需做準備,採購必要財貨及融資、經營職涯,及為退休做準備。
    • 順序是保障財務危機、供應必要開支,維持勞動的活動,然後才是投資
  • 資產配置
    • 策略取決於
      • 合理預測目標報酬
      • 當前和預估的收益
      • 當前和可預測的未來金融負債
      • 投資天期: 影響最大
    • 歷史經驗: 各資產類別表現不同,分散能夠有較小的波動性,報酬卻不會隨之打折。
  • 要注重IRR。資產的實質購買力是扣掉通膨、稅金和費用,要盡量降低。不要看2%很低,可能佔了總報酬1/3。
    • 歷史告訴我們股票雖波動較大,報酬比債券來的高。股票有溢酬。債券不算投資,只是短期保本的地方。
    • 風險容忍度高,預期持有天數超過10年的投資人,要用的槓桿比例約10~40%。也就是股票部分是投資款項的110~140%。但要注意家庭的舉債如房車。
    • 記得三點:
      • 報酬的波動性隨時間長而降低
      • 複利效應,報酬隨時間長而增加
      • 要把投資成果換成金額而非比例才能看出理財規劃的務實意義
  • 風險
    • 通膨影響最大實質資產購買力,所以應買股票,股票受影響最小。
    • 短絀風險: 退休資金用完。活得比預期長
  • 債務
    • 債券是用來保值與快速變現用的。挑高信用,短期的債。
    • 融資買資產
      • 利率夠低有利差(跟預期報酬率)的話可利用。
    • 融資買股票
      • 要跟家庭其他債務一起考慮。
      • 市場一定會修正,要能堅持住。
  • 回顧三重點:
    • 投資目標是極大化長期稅後、費用後的實質報酬
    • 合理的實質股票報酬是扣掉費用後4~5%
    • 投資策略須納入家庭所有資產,確保分散和風險極小化。
    • 被動投資:大型,流動好的成熟市場
      • 指數型基金
      • ETF  V
      • 指數期貨
    • 主動投資: 在風險高效率低的市場,如新興市場

 

投資組合

  • 按國家市值來做配置
    • 美國佔了一半,38%美國以外已開發市場,12%新興市場
  • 再平衡
    • 可每年再平衡,因再平衡需要成本
    • 或者偏離目標5%時平衡

 

  • 主動投資
    • 主動股票投資
      • 難以評估績效,運氣?風險多大?
      • 個人常沒法貫徹信念,受短期震盪影響極深。
      • 眼光精準消息也不會比第一線的人快。
    • 理財顧問
      • 不要給他們,他們賺錢方式是交易活動的費用,跟你目標不同
    • 主動基金
      • 不要買。因為我們常常是看近期績效來選,而不是看這個市場的潛力。
      • 難以評斷投資經理人好壞。
    • 理財顧問可提供你意見,但你不能外包出去


家庭理財的原則

    • 先買齊壽險、失能險、傘狀責任險。確保一家人勞動力和資產。
    • 扣除預備現金(救急金):6個月生活費。要以現金、約當現金(定存、債券)方式持有。
    • 退休年金按全球市值投入ETF
    • 清償房貸車貸以外的債務(因利率高)
    • 剩餘資本都投入ETF,按照市場市值。因大多數家庭都過度配置非股權標的如不動產。
    • 固定收益部分,包含救急金。在快要退休時(退休三年前開始),要保留三年的生活開銷。退休後亦同。
    • 多利用可節稅的帳戶、政策。
    • 每年重新平衡股票和固定收益目標。
    • 資產重新配置事件:如買房或繼承。可利用三年時間分批配置。例如提早三年把頭期款挪到固定收益。遺產讓固定收益超出30%,分三年配置到市場。

 

  • 害你虧錢的偏見
    • 所有權偏見:惜售。有感情賣不掉房子
    • 沈沒成本偏見
    • 預算規劃偏見:要把意外支出估進來,如修車、水電等臨時開銷。
    • 獎金偏見。獎金、股利覺得是多的而花掉。
    • 便宜就買沒用的東西
    • 挖東牆補西牆
    • 規模偏見:每年2%管理費很驚人的。
    • 馬後炮偏見:後見之明
    • 損失偏見:輸錢比贏錢更在意。讓你不敢投資。
    • 推斷偏見:短期好就覺得一定好。 不要讓短期消息影響長期決策。

 

  • 至少要持有股票20年,才能看出威力

 

打造財務表

  • 至少要有資產負債表現金損益表
    • 損益表
      • 收入
      • 支出:
        • 固定支出: 如貸款
        • 半固定支出: 會隨時間減少如保險
        • 變動支出
      • 算出:
        • 盈餘率: 存款率
        • 固定支出比例: 不宜佔過高
        • 半固定比例
        • 變動支出比例
        • (固定+半固定)/收入: 越高越安全
    • 資產負債表
      • 資產:流動、非流動、限制帳戶(退休帳戶)、不動產、折舊資產、勞動力、社會福利
      • 負債
      • 淨值=資產-負債
        • 財務淨值: 淨值-勞動價值-社會福利
        • 財務收入淨值: 財務淨值-折舊資產
      • 投資資產: 所有財務資產不含折舊。代表能帶來效益的生產型資產。
      • 流動性分析:
        • 可用來應急的錢
    • 負債
      • 最大化房貸:因利率低
      • 只要利率低<6%,就可放心借貸以購車或其他重大項目資金(考量通膨,實際借貸成本約3~5%)
      • 評估固定利率與變動利率
        • 一個家庭負債高,可能就無法負荷可能增加的利息,選固定利率
      • 信用卡利率很高(因無擔保),不用
      • 把二胎房貸視為潛在現金來源
      • 提前繳納房貸學貸等貸款前,審慎考慮,因這些成本很低
  • 想削減開支,焦點放在高額消費上。目的保有財務彈性確保財務安全。
    • 房屋:考量高額花費與其相關費用如稅金維修家具等,最佳投資就是不要購入更大的住宅
    • 子女:育兒成本須列入財務規劃
    • 車輛:不是不買,可以晚點再買。買二手車或延遲買新車。
  • 無形資產:人脈、信譽、教育。應以最大化勞動價值與資本為目標,培養無形資產。
    • 退休跟結婚最好只有一次。
      • 人們常常過早退休。延後退休一年,縮短了退休後花錢的時間,也多賺一年,退休前薪水都是最高的。要回職場不容易。
      • 財務淨值達到退休目標,才是該退休的時候,而不是某個年齡。

 

退休

  • 目標從追求增值和籌措應急金轉為應付年度消費和資產增值。
  • 承受波動能力變弱。
  • 消費性質改變。醫療需求增加。
  • 你需要
    • 擬定適當的消費率,防止過世前就花完錢
    • 投資組合要能穩定獲利,也要曝險證券獲得增值

保險

  • 年金險-避免活的太久沒錢
    • 越晚買越好
    • 穩定現金流
    • 如果有錢,自我保險才是王道。有錢就不用買啦
  • 長照險-獲得吃飯洗澡如廁等援助。

 

退休需要存多少錢?需要消費多少?

  • 提領4%法則,提領投資組合期初的4%來支應退休開銷。

有一些假設

  • 剩下壽命不超過30年
  • 股債6:4
  • 30年後錢花完
  • 決定提領率

 


替繼承人建立財務安全

  • 幫他存錢,贏在起跑點
  • 更有能力去創業追求更高風險
  • 培養接班人,延續財務計畫 
  • 在政府插手前處理好遺產



創業

  • 透過創業改變遊戲規則,結合勞動力跟資本
  • 好處:
    • 職涯更長
    • 投資報酬高
    • 稅率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