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馬偕回診的時間,這次除了要補打四個月的五合一疫苗(第2劑)、和六個月的B肝疫苗(第3劑),還要回去看腦波檢測的報告,確認腦部是否有異常放電。
去醫院回診,意味著我必須請一個下午的假,從公司先開車回家進行一連串前置作業:換穿乾淨衣服。擠奶。準備外出包(裝有尿布、奶嘴、口水巾、濕紙巾和備用衣服,以備外出炸屎的不時之需)。檢查是否有帶兒童手冊和健保卡。幫小孩換上長袖衣服,以免醫院太冷著涼。然後才把小孩移駕到車上。
車上又是另一個關卡,因為小孩的情緒不易控制,路途中若開始哭鬧,往往無法透過給予奶嘴、撫摸、放音樂、對他講話等方式安撫,聲嘶力竭的哭聲讓駕駛和乘客都造成無形的壓力。
好不容易到醫院,醫院停車又頗具挑戰。因為台北馬偕在車水馬龍的市中心,僅有機械車位,往往需要工作人員指揮才能順利停進去,因此光停好車,順利從狹窄的機械車位空隙中把小孩接出來放上背巾,就會讓我有種完成一半任務的舒暢感。幸運的是,今天工作人員體諒車上有嬰兒,通融我們停在車道邊的平面位子。
候診時我看到了不同月齡的寶寶,看到他們手腳靈活扭動、眼珠咕嚕咕嚕轉的模樣,不禁想像如果沒有發生意外,我的孩子該是什麼模樣。
醫生檢查了小孩的四肢,說手的張力比腳強、右手又比左手強,因此叮囑我們繼續幫他做輔以達和物理復健。用奶嘴測試了小孩的吸吮能力,有感受到舌頭波浪狀的反應,雖然力道微弱,相較一個月前是一大進步。
根據兩週前的腦波檢查報告,腦波正常,代表在現行的藥物控制下,腦部沒有亂放電,沒有癲癇發作,因此醫生決定將睡前吃的抗癲癇藥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停藥,僅使用低劑量(早晚各1.5ml)的優閒Keppra去控制癲癇。醫生說減少藥物種類會對認知功能恢復有幫助,因此後續要觀察是否能以Keppra一種藥物即控制住癲癇。
因為在持續復健下,頭部控制變好,較不容易嗆奶,所以也停掉胃利空消化液,並額外添加了寶益兒綜合維他命,以補足無法進食副食品的營養成分。
醫生建議我們帶小孩去看專門的眼科門診(臺大醫院的蔡紫薰醫師、大學眼科的王藹侯醫師,都是該領域的權威),以評估視力的恢復狀況,同時鼓勵我們多利用顏色鮮艷、具聲光效果的玩具,在他眼前「90度」的範圍裡多給予刺激,以讓腦部神經接合,未來是否能看見都還有希望。
雖然去醫院總讓我很疲累,但這是目前為止心情最輕鬆的一次回診經驗。
回到家,我把不用吃的藥收進抽屜深處,心裡默默祈禱這次的減藥能夠成功,希望孩子的身體能夠適應這樣的變化,不會因為減藥造成癲癇發作,也希望我們所有照顧者的愛和努力,能夠化為孩子進步的勇氣,讓他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