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心理遊戲的結果都是負向的,那有沒有辦法避免進入心理遊戲呢?理論上有方法,但實際上運作困難!因為,心理遊戲之所以讓人著迷及難以拒絕,是因為心理遊戲的結果滿足了雙方的內在/內心(潛意識)需求。
啟動心理遊戲需要「餌」,意即,當有人拋出「餌」時,他/她就像姜太公般耐心地等待著願意上鉤與其進行心理遊戲的人。
什麼是心理遊戲的「餌」?
「餌」指的是「曖昧溝通」,當講到曖昧時,可能容易被聯想為男女之間的曖昧關係。的確,曖昧就是隱晦及不清不楚的狀態,不過,曖昧溝通並不限於曖昧關係中。
曖昧溝通:當說出口的社交訊息與隱而未言的內心訊息不一致時,即,溝通的結果以非語言之內心訊息(內心的OS)為主,而非口語社交訊息所決定之溝通規則。
以前一篇文章中的情境對話來簡單說明:
************
父/母:等等要去寫功課!
孩子:好(眼睛仍盯著電視/手機)。
************
以[等等要去寫功課]這句話為例,曖昧溝通隱藏在哪裡呢?
1、[等等]兩字,有父母希望孩子聽到提醒後主動去寫功課的期待。
2、[等等]兩字,就算父母沒有特別講清楚幾分鐘後,仍希望孩子知道父母的期待。
3、父母內心未說出口的OS可能是:我都提醒了,你最好馬上去寫功課!
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嗎?當然有,因為沒說出口的內心OS反應的是每個說話者當下的狀態,所以會因人而異。
上述任何一種可能的內心OS,都是啟動心理遊戲的「餌」,當孩子的反應是「敷衍地回應、且沒動作」時,心理遊戲即將展開,因為人父母者通常難以接受「被孩子忽略」,故溝通的最後,就會是雙方不歡而散的心理遊戲負向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