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堂「主動」和「被動」關聯認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建構孩子語言邏輯思考,培養孩子有整敘述能力,增加孩子對事件/事物之間,了解主動被動的關聯認知。家長可以引導孩子進行換句話說的練習,並確保他們能夠清楚理解主動被動句型之間的區別,建立幼兒在未來入學後,面對文本閱讀具備清楚的邏輯能力。

一、在家時

從一早起床至一天結束,任何事件或事物都可以帶領兒童觀察,同時進行「把/被」語句練習。例如:

1.掀開棉被→我把棉被掀開了/棉被被我掀開了

2.穿外套→妹妹把外套穿上了/外套被妹妹穿上了

3.吃排骨便當→爸爸把排骨便當吃掉了/排骨便當被爸爸吃掉了

二、玩玩具時

鼓勵孩子進行遊戲或操作玩具,反覆練習主動與被動問的語句轉換,例如:

1.我把玩具車往前推/玩具車被我推到前方

2.我把積木往上疊/積木被我疊高高

3.我把洋娃娃的衣服換成禮服/洋娃娃的衣服被我換成禮服

三、外出時

1.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去觀察路上的人與事物發生什麼事?

例如:工程人員正在修理馬路/馬路被工程人員修理好了

2.拖吊車把汽車拖走了/汽車被拖吊車拖走了

3.小鳥被樹枝叼走了/樹枝被小鳥叼走了

4.觀眾把電影院佔滿了/電影院被觀眾佔滿了

附件一

連連看:讓孩子將事件與事件間連接起來,並練習「把/被」的不同角度轉換成練習句

此堂課製作鬆餅,把製作鬆餅流程,讓孩子們依依練習,「把/被」放入製作鬆餅流程裡面。

材料:

  • 麵粉
  • 泡打粉
  • 砂糖
  • 牛奶
  • 雞蛋
  • 溶化的無鹽奶油或植物油
  • 香草精(可選)

步驟

1.製作麵糊:將材料混和後,用攪拌器輕輕攪拌。(此過程繁雜,所以只口述帶過製作麵糊流程)

2.預熱電烤盤:我把電烤盤預熱/電烤盤被我預熱

3.塗上沙拉油:我把沙拉油塗在電烤盤上,避免麵糊沾黏電烤盤上/

電烤盤被我塗上沙拉油,避免麵糊沾黏電烤盤

4.倒入麵糊:把麵糊用湯匙鋪平整個烤盤/麵糊被我用湯匙鋪平整的烤盤

5.享用:我把鬆餅拿起來放入碗裡,加入巧克力豆或蜂蜜,把美味鬆餅大口大口吃掉/

鬆餅被我拿起來放入碗裡面,加入巧克力豆或蜂蜜,把美味鬆餅大口大口吃掉




回想起以前帶孩子參加DIY薑餅屋活動,我記得過程只是主辦單位將烤好的薑餅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塗上糖霜並黏貼,然後準備一些巧克力果醬和棉花糖,讓他們裝飾薑餅。事後,我感到這只是一場騙局。主辦單位只是提供了結果給孩子,並沒有加入其他的認知元素,讓孩子理解薑餅的由來和製作過程。這樣的活動缺乏對孩子的引導和啟發,無法讓他們真正理解製作薑餅的意義和樂趣。

因此,我之後看到類似的DIY活動時,都不再參加。這樣的活動無法讓孩子理解本質,僅僅是用最快速的方式帶過去。孩子無法從中領悟到任何有意義的事情,可能還會覺得製作過程就是看到的結果,失去了DIY活動的真正意義。


親子生活花絮,歷歷如在眼前,慢慢寫下寶貴親子相處花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透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視角和整體認知,可以讓孩子練習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草率地從局部就下定論。提供在家中和外出時的觀察方法,並強調語言的練習對於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就是信任,家庭是我們學習信任的首要地方 一個人的信用能力多少,都攸關著這個人的可信度,可信度影響觀感,也影響機會
這堂課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洞察力,讓他們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推斷可能的原因和後果,並學習將事情的排列順序整理清楚。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利用了烹飪時會用到的辛香料,來讓孩子觸摸、嗅覺、味蕾得到刺激,促進他們的感官發展。使用「一⋯⋯⋯就⋯⋯⋯」這種句型,讓孩子在課堂中能夠連貫前後的表達。
「A是B/B在A」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許多事情與物品像是一串一串的連結,讓孩子們能理解一樣物品背後會有很多連結。 認識柑橘類水果,哪個是柳丁?哪個是
擴展小朋友對於「人際關係」和「社會運作」的全面認識。人際關係定義了兩個或多個人之間的社會聯繫、連結或從屬關係,社會運作不只指涉個 人,也包含團體或組織,例如公司或政府。社會的運作看似自然,但卻是由許多個人和團體,在不同時間、地點,對特定目的所從事的有意識的社會行動,所共同創造出來的結果
透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視角和整體認知,可以讓孩子練習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草率地從局部就下定論。提供在家中和外出時的觀察方法,並強調語言的練習對於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就是信任,家庭是我們學習信任的首要地方 一個人的信用能力多少,都攸關著這個人的可信度,可信度影響觀感,也影響機會
這堂課的目標是提高孩子的洞察力,讓他們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來推斷可能的原因和後果,並學習將事情的排列順序整理清楚。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孩子思考事情背後的原因,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我們利用了烹飪時會用到的辛香料,來讓孩子觸摸、嗅覺、味蕾得到刺激,促進他們的感官發展。使用「一⋯⋯⋯就⋯⋯⋯」這種句型,讓孩子在課堂中能夠連貫前後的表達。
「A是B/B在A」主題為讓小朋友了解許多事情與物品像是一串一串的連結,讓孩子們能理解一樣物品背後會有很多連結。 認識柑橘類水果,哪個是柳丁?哪個是
擴展小朋友對於「人際關係」和「社會運作」的全面認識。人際關係定義了兩個或多個人之間的社會聯繫、連結或從屬關係,社會運作不只指涉個 人,也包含團體或組織,例如公司或政府。社會的運作看似自然,但卻是由許多個人和團體,在不同時間、地點,對特定目的所從事的有意識的社會行動,所共同創造出來的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 專為孩子設計課程,從小啟蒙,培養智慧 💭 活動充滿趣味與挑戰,讓孩子在玩耍中訓練思維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孩子唸書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呢?趁此時完成家務嗎?還是會陪著孩子一起唸呢?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專題式學習是一種有益於幼兒成長的教學方式,通過引發問題、實際參與和統整學習內容,幫助孩子建立持久和有影響力的學習。本文探討了專題式學習的特點和如何幫助孩子進行問題驅動的學習。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 專為孩子設計課程,從小啟蒙,培養智慧 💭 活動充滿趣味與挑戰,讓孩子在玩耍中訓練思維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Thumbnail
在親子互動中, 當覺察到自己的情緒開始出現波動, 就要留意此時已進入了「誘發期」。 當父母情緒進入了誘發期, 可以這樣做來穩定自己...
Thumbnail
若是在親子雙方都處於冷靜期時, 在教養上可以做些什麼,預備未來可能會發生的親子風暴。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孩子唸書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呢?趁此時完成家務嗎?還是會陪著孩子一起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