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勵志文章】感恩你還有上進的動力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某天大家上班途中,發現距離規定上班時間還有5分鐘,而正常由你所在位置步行至公司起碼要6分鐘,大家會選擇急步走,追回時間以希望準時到達公司嗎?」相信大部份朋友在這情況都會願意走快一點,希望準時回到公司,以免留下遲到印象。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假如大家發現所在位置到達公司最少需要6分鐘,而現在距離規定上班時間只有2分鐘,大家還會加快腳步嗎?」相信在這情況,不少朋友都會覺得即使自己用盡全力追時間,也沒有可能趕得及夠鐘之前回到公司,因此大家都會放慢腳步,優哉游哉地步行回到公司,甚至回到公司時間比正常步速還要遲。 

  

如果大家都有這樣反應,先不用驚訝,這是正常的心理。準時回到公司就像我們每天小小的目標,如果我們發現正常步速或許會導致少少延誤,這就像生活中遇到的一點挑戰。這時候我們能夠選擇加快腳步追趕時間,也能夠選擇放棄並迎接遲到的結果。假如我們發現自己有機會透過努力改變遲到現實,通常我們會選擇盡力一試,畢竟遲到會為我們留下不好形象,而且我們心態上也覺得自己有責任準時。但當目標距離現實太遠,我們發現即使用盡全力也無法達到目標,就會出現消極心態,心想:「反正我用盡努力也不會達到目標,不如輕輕鬆鬆,迎接遲到的後果。」更可怕的是,我們腦海中會出現認知失調情況,我們知道遲到是不良的習慣,但既然已成事實,我們腦海中就會開始為遲到尋找各種辯解理由,例如當天公共交通工具延誤、當天路上人特別多導致擠塞、甚至當天天氣特別差導致我們身體不適等等,反正就是用盡不同方法為自己遲到進行解說,我們腦袋直接也會接受這些理由,並將當天遲到變成理所當然,撇清和自己的責任,結果我們不但沒有反省,而且更加將自己的責任推卸其他人和事身上。 

  

因此,我們需要努力制定一些目標,但同時需要考慮這些目標是否能夠達到,達不到的目標不是目標,反而會成為我們努力的反作用力。 


更多文章: 

https://www.benarticle.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