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心得]人命如何定價

raw-image



閱讀這本書讓我覺得有點延續之前的討論,當我們要探討怎麼補償遭到政治迫害的人才叫做正義的時候,總會牽涉到金錢數字,談錢很俗氣,但是當生命逝去,能留在世上的或許也只有這些身外之物可言。


這本書的切入點是九一一攻擊事件,對比其他恐怖攻擊政府採取國賠的方式處理,而非資本主義式的-飛機事故由航空公司或保險公司支付賠償損失。但是在這些賠償過程中,有許多生命的差別待遇被突顯出來,高低之間的價格差異甚至高達三十倍。


作者探討幾個面向來說明其中的疑點,生命的的重要性為什麼會跟生前賺取金錢的能力掛勾?種族、年齡的差異,為什麼變成我們判斷賠償的潛在指標?同時,他也指出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往往不自覺地附加了價值判斷;戰爭的時候,士兵們的賠償是單一費率,意思是我們往往認為這是他們應該承擔的風險。被殺害的敵軍或平民,往往在攻擊方的統計裡被視為沒有太大意義的數字,攻擊方在乎的是自己投入多少成本、達到多少目標、犧牲多少生命,以此來計算自己付出的代價與期望對方賠償的金額。


最後,作者基本上主張生命應該是均一價的對待方式,比較符合眾人的期望與公平正義的感受


我覺得作者強調生命無價、生命應該平等這的確應該是多數人認同的價值觀。點出各種評價上的缺陷、從國賠事件異常的九一一作為切入點也是相當發人深省。不過,當生命等價看待的時候難免還是會有它的問題。多年前我有去幾趟越南,因為茶園都在偏遠深山,往往要坐8-10小時的路程才能抵達。在顛簸的行程中問他們,如果發生事故,保險會賠償多少,他回答2000美金。年代久遠,也許數字不一定記憶正確。但是確實當人命變成均一價的時候,在不同國家的經濟條件來看,會有其悲哀的色彩:已開發國家的人命終究比開發中國家的人命值錢


此外,我們也不時耳聞砂石車若是撞到人,寧願將人輾斃,也不願留下殘廢的生命,因為殘廢與死亡的賠償價碼相比,殘廢的賠償高出許多。


生命均一價的問題就在於:有可能當犯罪者的所得超過一定水準之後,那些被折算成現今的生命彷彿失去了意義


當然,這的確是一個複雜且難解的問題,到底該如何評價生命的價值,當它折算為數字的時候。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情況,諸如保險的精神起於互助,後來因為同業競爭,有些人願意接受副本理賠,同一個事故可以在不同保險公司取得多次賠償,甚至因此大賺一筆,進而衍生出所謂的道德風險(蓄意透過傷害自己或被保險人的行為,作為換取更多財富的手段)。


俗話說,一種米養百種人。在多元社會,總是會有人想的跟我們不一樣,原本立意良善的法律或規範,總是會有人會從不同角度切入,企圖謀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這是難以更改的人性。也因為這樣,我們必須更審慎地去處理這些問題。就像很多人開始注意到交通規則的不合理性導致不同立場用路人的彼此仇視。現實的更改完善或許沒有辦法立刻改變,但是人群的活動總是要在多數人都意識到問題的不對勁,才有帶來轉變的可能性。


談錢或許俗氣,但現實也確實是被金錢所驅動。即便提不出解決問題的良方,至少我們可以保留對這個問題的意識,逐步探求解決的可能,同時在生活中意識到這些評價生命的方式對我們的影響,如何保障自己的生存價值?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