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切入角度「正確」那不管誰來都很廢
做為人,面面俱到只能是盡力,或者有侷限範圍的。
往死裡挑骨頭,一個人是幾乎很難不被挑出錯,所以一個好好讀書的人想知道他自己跟別人比起來廢不廢,我只能說「這肯定的」,而這只會加深這個人相信自己的無能,那他大概率是穿著個高學歷,準備啃食人成果的傢伙之一。
也不是特別覺得正能量沒用,是只是確實有用的雞湯少量,所以一般不給。
因為聽者你得真的相信,我所說出去的話才有效果;如果你從來不去質疑「找工作」的合理性,又如何相信自己有當老闆的潛力,如果你從來不去質疑「讀英文」的必要,那你不可能打從心裡相信,生活有學歷以外的可能。
這社會畫給你的任何大餅,都有可能要用「翻身」作為交換。
...
換個領域搞不好自己就是翹楚。
本人花了很多時間在適應自己不如人這件事,這裡的「不如人」是套用到普世價值,比方說被問到將來怎麼樣可以變得比較好,沒幾秒洋洋灑灑的就有一長串答案。
不過事實是:不管怎麼套,總有人比較好。
前些日子看到校板真的很多同學,會因為成就(成績)無法達成,引發的各種壓力覺得:要怎麼說服他們很困難;因為發覺大社會底下的人都缺少一支「質疑」的天線,他們很少質疑那些已經被自己合理化、內建的普世準則。
沒有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很大可能是因為這個模具不是你的。
如果你的自信得來自外界,那你其實更應該小心挑選準則
還是可以區分一下想法的來源。
如果你是一個害怕自己沒錢的人,那可以想一下你是真正在沒錢,還是社會灌輸給你的焦慮,看哪個佔大半;再來說到學歷好了,你的頭腦會有千萬個理由迫你去相信「這麼做是為自己好、沒有它不行」,即便周邊充斥的是摒棄學歷而同樣「成功」的人。
你的相信其實不是你的相信,純粹是習慣合理化很多價值觀。
現在已經很確定,我要學歷就是個虛榮,就是喜歡好聽的東西,僅此而已,學什麼不重要;也是說到為何會不會英文,跟我生活會不會變好沒有關聯,因為「非必要是我」得學會,而試圖讓我相信的人其實也可以去想:為什麼得是你;這問題就還給你了。
有什麼想要,我自己去學就行。
...
餘下的空間你可以透過方格子既有功能,與我的內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