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再也沒有難談的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閱讀書名

再也沒有難談的事:哈佛法學院教你如何開口,解決切身的大小事


📖閱讀筆記

第一章 「高難度對話」的三種基本類型

  • 類型一:「談事實」
    • 假設真相(CH2)
    • 猜測意圖(CH3)
    • 追究責任(CH4)
  • 類型二:「談情緒」(CH5)
  • 類型三:「談尊嚴」(CH6)

■ 邁向「學習型對話」

改變立場就是邀請對方與我們展開對話,協助我們解決問題。如果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瞭解對方,並協助對方瞭解我們。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學習型談話」。


第二章 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

■ 不同的故事:為什麼彼此看到的世界不一樣

由於每一個人所接觸到的資訊不同,而又以自己獨到的方式詮釋,因此,每個人的故事自然也就不盡相同了。

■ 從武斷轉向好奇

瞭解對方故事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

■ 包容雙方的故事:採用「同時立場」

「同時立場」提供了一個緩衝的空間,讓我們可以充分主張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又不必否定其他人的觀點及感受。同樣的,我們可以聆聽別人對事情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及看法,而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感受。因為雙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資訊或不同的詮釋,而且雙方的故事可能都很合理。

「同時立場」可以幫助你維持好奇心,願意去探究對方的立場,同時保持你自己的清醒。


第三章 不要假設對方是故意的:將「意圖」與「造成的衝擊」區隔開來

■ 兩種關鍵錯誤

  • 第一種錯誤:關於對方意圖的假設,通常都是錯的
  • 第二種錯誤:好意還是會造成負面的衝擊

■ 避免這兩種錯誤

  • 避免第一種錯誤:將「意圖」與「造成的衝擊」區隔開來
    • 行為:對方實際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
    • 衝擊:對自己造成什麼衝擊?
    • 假設:根據這樣的衝擊,我針對他人的意圖做了什麼假設?
  • 避免第二種錯誤:傾聽對方的感受,並反省自己的意圖

第四章 別再指責:找出原因來

■ 如何區別「探究原因」和「指責」

在本質上,指責的重點是批判(只看過去),而探究原因的重點則是瞭解(看見未來)。

■ 關於原因的三大誤解

  • 第一種誤解:我們只應該探究「可歸責於自己的原因」
  • 第二種誤解:放棄指責,就等於壓抑自己的情緒
  • 第三種誤解:探究原因就等於「指責受害者」

■ 找出屬於自己的原因:四種難以發現的原因

  1. 你一直逃避問題
  2. 你難以親近
  3. 你們雙方的基本差異
  4. 你不知不覺會扮演某種角色

■ 找出原因的兩種方法

  • 把自己和對方的角色互換
  • 採取旁觀者的角度

具體要求對方做些改變,以協助你改變自己,這樣可以讓對方清楚知道,他們先前的行為就是問題的原因和癥結。這就是瞭解原因系統的真正目的:找出雙方必須做的改變,藉以影響並改善狀況。


第五章 控制情緒,否則會被情緒控制

■ 不要一味的發洩:謹慎描述情緒

表達情緒的三大指導方針,可以幫助你降低焦慮,進行有效的溝通。

  1. 解決問題必須討論情緒
  2. 表達完整的情緒
  3. 不要評論——單純的分享

第六章 確立自我認知:你最在乎什麼?

■ 高難度對話威脅我們的自我認知

常見的認知問題有以下三大類,也是我們在處理高難度對話的時候最關心的:

  • 我能勝任嗎?
  • 我是好人嗎?
  • 我值得被愛嗎?

■ 脆弱的自我認知:兩極化症候群

  • 兩極化之一:否認與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
  • 兩極化之二:誇大與自己有關的負面資訊

■ 確立自我認知

  • 步驟一:熟悉自我認知議題
  • 步驟二:讓你的自我認知更多元(接受「同時立場」)
    • 請接受自己這三項特質:①自己會犯錯、②人的意圖並不單純、③問題的部分原因是你造成的。

第七章 你要什麼?何時談?何時放下?

■ 三種不合理的談話

考慮要不要談某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雖然主動展開談話通常都是合理的,但有時候主動談也沒用。針對「到底該不該主動談」,應該先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 真正的衝突發生在我內心裡嗎?
  • 有沒有比「提出來討論」更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
  • 我的目的合理嗎?

■ 如果決定要談:三個合理的目的

  1. 瞭解對方的故事
  2. 表達自己的觀點及感受
  3. 一同解決問題

第八章 對話的開始:從中立的敘事出發

■ 正確的開場方式

  • 步驟一:從中立的敘事出發
  • 步驟二:提出邀請

■ 向前走的地圖:中立的敘事、對方的故事、自己的故事

從「中立的敘事」出發,只能說是「安全抵達對話的山腳」了,之後還得爬上對話的那座高山。當我們清楚描述了問題和自己的目的,接著還需要花時間從各自的觀點探索前面說過的「三種型態的談話」,讓對方分享他的觀點和感受,而你也回到自己的故事裡面做分享。


第九章 學習型談話:聆聽的技巧

■ 如何仔細聆聽:好奇心

把自己的心態從「我瞭解」轉變成「請幫助我瞭解」。其他的動做都源自於這個轉變。

■ 三大技能:探詢、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確認某事存在

  • 探詢:探詢的目的是為了瞭解
  • 用自己的話重新說一遍:弄清楚對方的意思
  • 確認某事存在:確認對方的感受存在

第十章 表達:清楚、有力的為自己說話

■ 用以下三種方式,清楚說出自己的故事:三大指導方針

  1. 別把自己的結論當成事實來說
  2. 分享自己結論的依據
  3. 別用「每次都」和「從來不」這一類的話來誇大事實:給對方改變的空間

第十一章 解決問題:由你主動開始

■ 重組、重組、重組

重組就是擷取對方話中的精髓,轉化成更有幫助的概念。

第二種重組的策略是從「兩者擇一」轉向「兩者同時」。

■ 每一刻都是聆聽的好時機

不論我們多麼擅長重組,最重要的原則是:除非對方覺得受到聆聽及瞭解,否則對話不可能朝正面的方向進行。

■ 點出雙方的互動:讓問題更清楚

重組和聆聽可以把對話引導到我們希望的方向,大部分的對話都需要用到這兩種有用的工具,但有時候還是不夠。這種時候,「點出雙方在對話中的互動」這個技巧就很有用:把我們在對話中看到的狀況,當成要討論的主題攤在桌上。


第十二章 5個步驟全面運用對話技巧

■ 步驟一:透過演練「三種類型的談話」做好準備

  • 談事實
    • 故事:我的故事/他的故事
    • 影響/意圖:我的意圖/對我的影響/他的意圖/對他的影響
    • 原因:哪些屬於我的原因?/哪些屬於他的原因?
  • 談情緒:影響我歸咎原因和判斷的情緒有哪些?
  • 談尊嚴(自我認知議題):發生的事對我的自我認知有什麼威脅?

■ 步驟二:檢視自己的目的,然後再決定要不要提出來

■ 步驟三:從中立的敘事開始

■ 步驟四:探索對方的故事及自己的故事

■ 步驟五:解決問題


📝閱讀心得

此書寫到:『所謂「高難度對話」,就是你覺得不好開口或很難討論的事。』

此書介紹三種「高難度對話」基本類型:

  • 談事實
    • 假設真相(CH2):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
    • 猜測意圖(CH3):別假設對方是故意的,區分「意圖」與「衝擊」
    • 追究責任(CH4):別再指責,找出「原因」
  • 談情緒(CH5)
  • 談尊嚴(CH6):自我認知議題

「好奇心」、「同時立場」與「重組」是我認為本書的亮點:

好奇心

第二章〈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提到:瞭解對方故事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好奇心。

第九章〈學習型談話:聆聽的技巧〉也提到:如何仔細聆聽:好奇心。

《鬆綁你的焦慮習慣》一書中提到第三檔的關鍵也是:好奇心。換句話說,好奇心是同理他人與自己的重要樞紐。這也與重組相關,將自己原本的觀點轉換為好奇的觀點。

同時立場

第二章〈別爭對錯,先瞭解彼此的故事〉,提到:「同時立場」可以幫助你維持好奇心,願意去探究對方的立場,同時保持你自己的清醒。

第六章〈確立自我認知:你最在乎什麼?〉,提到:讓你的自我認知更多元(接受「同時立場」)。

第十一章〈解決問題:由你主動開始〉,提到:第二種重組的策略是從「兩者擇一」轉向「兩者同時」。

其實簡單來說,同時立場就是承認各方論述成立,可以用「一方面…同時另一方面…」來呈現,不過這種技巧也被稱為循環放屁,好像說了什麼感覺很有道理,但其實什麼也沒說。例如:「一方面我知道你會很難過,同時另一方面我還是決定要分手。」沒有共識的論述能各自成立。

相反的論述一樣能各自成立「一方面你可以向右走,另一方面向左走也不是不行。」這結構聽起來是放屁的廢話,但其實常常出現在算命、官僚、激勵型演講中,例如巴納姆效應會用:「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善於交際,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官腔會用:「一方面我們會彙集外部專家意見,另一方面我們內部也會積極開會研擬…」,激勵型演講會用:「是你選擇成功,也是你選擇失敗!」

此書也寫到:

「同時立場」提供了一個緩衝的空間,讓我們可以充分主張自己的觀點及感受,又不必否定其他人的觀點及感受。同樣的,我們可以聆聽別人對事情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及看法,而不需要放棄自己的感受。因為雙方可能會有不同的資訊或不同的詮釋,而且雙方的故事可能都很合理。

熟悉此技巧的會知道這只是「提供了一個緩衝的空間」或轉移焦點技巧,但實際上只是各自表述,沒有共識,不過不熟悉此技巧的倒是會產生覺得很有道理、或被聆聽的感覺。

重組

重組其實就是認知治療的基石:認知重構。用不同的觀點來看事件,同時立場也是呈現各自觀點,NLP中也有換框法,另外也有誤導性的用法,例如偷換概念。而誤導性的技巧也有正向的用法,例如催眠。

而此書最後提到:

如果對方不願意去想他們怎麼樣造成了問題,或是不願意為自己行為造成的影響負責,你是不可能強迫他的。你所能做的只是好好的看看自己,敞開心胸,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改變自己的行為,並誠實面對自己覺得重要的事。

這也回到斯多葛主義所言:

通往自由的唯一路徑即是漠視「我們無法掌控的事物」—《奴隸哲學家的人生通識課》

或者佛法所言: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入菩薩行論》安忍品

這也出現「同時立場」技巧:「一方面如果事情尚有轉圜的餘地,那為何不歡喜呢?另一方面如果已無濟於事,那憂愁煩惱又有什麼益處呢?」

在減輕焦慮的建議中,有項是「檢查清單」,例如出門前都會檢查手機、錢包、鑰匙。面對「高難度對話」此書也提供了檢查清單與SOP,可以讓人在放棄對話前核對該做的都做了,此書雖然理性、樸實無華,沒有情感派的一系列騷操作,但對於有道德潔癖的人而言應該很受用。

avatar-img
101會員
452內容數
沉思靜心,簡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子非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00所學校都在上的耶魯大學情緒素養課,學會解讀與表達情緒,開啟被忽略的最大潛能!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
追尋真愛的萬用公式,人際互動專家讓你面對自我,走進關係
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一本幫助你擺脫迷惘,邁向美好人生的心靈指南
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2000所學校都在上的耶魯大學情緒素養課,學會解讀與表達情緒,開啟被忽略的最大潛能!
你的煩惱不是真正的煩惱,23個鬆綁焦慮、緩解壓力與享受當下的練習
追尋真愛的萬用公式,人際互動專家讓你面對自我,走進關係
你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是什麼?我們又該如何找到生命的意義?一本幫助你擺脫迷惘,邁向美好人生的心靈指南
問更好的問題,獲得更棒的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談判對誰都很重要,因為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是個參與者。談判的過程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瞭解之上。這篇文章為你介紹了許多買車的談判技巧,提出了各種方法和策略來達到雙贏的目標。除此之外,也分享了作者的實戰經驗,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改善談判技巧,進而享受閱讀的樂趣,歡迎單次贊助或訂閱,給予小小的鼓勵!
Thumbnail
在《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的書中,作者談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談判技巧,以得到更多。透過談判技巧與情感因素,可以在不放棄的情況下,達成更多的目標。書中涉及多種生活範例,並提及在追求getting more的同時,也要考慮道德與他人的損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忽視了不同對話類型的重要性: - 許多碩博士生在學術環境中習慣於參與務實對話(Practical Conversation),這種對話以分析具體狀況和決策為核心,著重於提出證據和邏輯推理。然而,他們往往忽略了感性對話(Emotional Conversation)和社交對話(Socia
第一種對話是「務實對話 Practical Conversation」。 對話內容基本上是分析具體狀況, 還有在目前可行的選項中做選擇的理由。 這類的對話,我想提出證據與邏輯, 就能讓對話有效前進。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幾乎所有的關係衝突都源自誤解。 而誤解,往往是因為沒有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談判對誰都很重要,因為不管你喜歡與否,你都是個參與者。談判的過程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瞭解之上。這篇文章為你介紹了許多買車的談判技巧,提出了各種方法和策略來達到雙贏的目標。除此之外,也分享了作者的實戰經驗,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改善談判技巧,進而享受閱讀的樂趣,歡迎單次贊助或訂閱,給予小小的鼓勵!
Thumbnail
在《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的書中,作者談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談判技巧,以得到更多。透過談判技巧與情感因素,可以在不放棄的情況下,達成更多的目標。書中涉及多種生活範例,並提及在追求getting more的同時,也要考慮道德與他人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