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焦慮

九日-avatar-img
發佈於白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面對疑似進入失智前期的長輩,主要照顧者的焦慮,可能遠大於長輩本身。

 

衛教師在幫一位重聽的奶奶做常規的簡易智能測驗,開始測驗前,例行性的詢問奶奶有沒有失智病史,一旁的女兒幫忙答道:「我們趕時間,可不可以今天不要做,她沒有失智。」

「她沒有嗎?她不是有在看神經內科?」

「沒有吧!你們神內的醫師有開失智的藥給她嗎?」

「要看醫師有沒有跟您說有失智的狀況。」

「應該沒有,她是來看中風的。她車禍腦傷後復原得不錯,最近都可以自己出門買東西了,她沒有失智。」女兒再強調了一次,彷彿說媽媽失智是很嚴重的誤解。

「沒關係,腦傷後剛出院沒多久,我們還是評估一下好了。」

奶奶不知是因為重聽還是真的比較遲緩,很多問題都要重覆很多次才聽得懂,女兒覺得衛教師的問法不清楚,或是聲音太遠,奶奶會誤解或聽不到,反覆打斷衛教師,重覆衛教師的問題,或是一直提示母親答案選項,到最後衛教師乾脆問一次問題再請女兒轉述一次。

「奶奶,一百元用掉七塊,剩下多少?」衛教師問。

「三塊。」奶奶想了一下回答。

「你這樣問她聽不懂啦!媽,你有一百塊,去菜市場買了七塊錢的青菜,還剩多少錢?」

「三塊。」奶奶想了一下又答。

女兒提高音調:「怎麼會是三塊呢?」

衛教師想打圓場:「沒關係。」通常這樣的評估,長輩答錯時,我們並不會特別糾正她,有時候會讓長輩覺得自己答錯了很難堪,正常執行方式就是繼續問下一個項目就好。

但女兒似乎不敢相信媽媽怎麼答不出這樣的算術,不能這樣就算了:「等一下,來,媽媽,如果你有一百塊,請人家去菜市場,幫你買13塊的豆子,你還剩多少塊?」

看來實在有點太難,老奶奶杵在那邊不知道怎麼回答女兒。

女兒看起來有點沮喪,此時平常熟識的護理師路過,詢問女兒,奶奶是不是有失智的狀況。女兒的聲音小了些:「可能有一點點失智吧!」

評估結束後,衛教師告訴女兒,奶奶的評估分數比去年少了七分,大幅退步,建議要再帶奶奶去神經內科的門診作完整的失智評估,看有沒有失智的可能,同時也說可能因為重聽和剛腦傷痊癒不久,才會有這樣的評估結果。

女兒吶吶地說:「對啊!你們這樣子問,她根本聽不懂你們的意思,她最近都很好,在家裡都很穩定。」


奶奶是不是真的退化了,不得而知,但這次的評估溝通並不順利,衛教師的問題奶奶確實大多有聽沒有懂;照顧者的焦慮不斷地打斷評估,增加奶奶的緊張,兩者都沒有得到化解;也讓我看到為什麼在以前在高齡醫學科訓練時,很多課程一直要強調有效的評估方式,為什麼高齡衛教師要經過反覆的教育訓練和溝通練習,只有這樣,在現場,才能妥善處理病人認知障礙對題目的理解和照護者現場的焦慮,讓評估盡量做到最貼近病患的真實現況。

此外,照顧者對失智這個名詞的抗拒和焦慮也不少見,門診很多認知功能已經明顯退化的長輩,照顧者常常覺得這是正常老化或老了本來就這樣,這不是失智,而拒絕進一步檢查和評估,常常會延遲長輩的診斷。這個個案的女兒,雖然有一樣的焦慮,但她很清楚怎麼跟母親溝通,所以在她眼裡,母親溝通和理解良好,不像有失智的問題,直到算術問題怎麼反覆解釋提示媽媽都算錯時,她才露出難以置信的挫折感。其實在做評估時,家人是不應該介入提示的和自行解釋衍生問題意思的,如果遇到這樣焦急想要讓個案答對的家人,應該要提醒她們這樣會影響評估準確性,並讓家人理解評估分數低不代表失智,只是提醒我們個案的認知能力可能有下降,需要進一步去評估造成下降的原因。高齡醫療溝通:醫療、照護者、病人,都很重要。

avatar-img
59會員
217內容數
因為重拾幽默感而倍感欣慰的愛吃鬼。 希望文字除了散播歡樂散播愛之外,還可以散播健康與故事。 努力朝醫師斜槓小說家持續邁進! 出版作品: 菜醫師,借過一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131287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九日的文字廚房 的其他內容
立冬卻仍溫暖的屏東午後,貓咪慵懶的伸了懶腰,長長的屋簷雖然沾染了歲月的塵埃,仍掩不住典雅的韻味。灰藍色的門楣,雕刻著雲彩的壁飾,想必也曾是個氣派人家。老爺爺在電話那頭聽到居家護理師說三點要來訪,有點為難的回答:「可是我午睡都從一點睡到下午四點,你們不能四點再來嗎?」 護理師回答:「可是我們三點就離
疾管署今年肺炎鏈球菌疫苗大放送,為了保障高齡者的健康,65歲以上長輩,已往需要自費的PCV13肺炎鏈球菌疫苗,今年也開放公費施打了。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比傳統公費的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有較強效的免疫保護力,雖然涵蓋的血清種類較少,但引起的免疫效果較佳,
從滿肚子惡性腹水的阿姨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的第一天,九日就跟她的子女說明,這樣的病人,是很難有機會拔管回到正常的生活的,與其想著難以實現的期望,或者更該思考媽媽想要的是什麼? 子女們似懂非懂,瞪大的眼睛問九日:「媽媽還這麼清醒,怎麼會是末期,不能再打化療試試看嗎?」對於一個敗血症風雨飄搖的患者,化療當然
或許,陪病會增加感染的人數;但陪伴,可以減少染疫後的不良預後和遺憾。
疫情初期,因為種種個隔離政策和對未知的害怕,人與人的關係相對疏離,記得那時候,無論透過甚麼宣導和鼓勵,根深蒂固的害怕根植在隔離政策背後,就是疏離。
  下午加護病房收了一個癌末敗血性休克合併急性肺水腫的病人,伯伯已簽署了拒絕急救同意書,唯一的心願就是要在家裡走。聽完了病情解釋後,伯伯覺得積極治療沒有意義,留在醫院可能只是讓他無法如願在家裡離開而已,當下決定傍晚自動出院,回家安寧臨終。我們安寧個管師很仔細地和伯伯夫妻說明了回家安寧的細節,加護病房
立冬卻仍溫暖的屏東午後,貓咪慵懶的伸了懶腰,長長的屋簷雖然沾染了歲月的塵埃,仍掩不住典雅的韻味。灰藍色的門楣,雕刻著雲彩的壁飾,想必也曾是個氣派人家。老爺爺在電話那頭聽到居家護理師說三點要來訪,有點為難的回答:「可是我午睡都從一點睡到下午四點,你們不能四點再來嗎?」 護理師回答:「可是我們三點就離
疾管署今年肺炎鏈球菌疫苗大放送,為了保障高齡者的健康,65歲以上長輩,已往需要自費的PCV13肺炎鏈球菌疫苗,今年也開放公費施打了。 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比傳統公費的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PPV23)有較強效的免疫保護力,雖然涵蓋的血清種類較少,但引起的免疫效果較佳,
從滿肚子惡性腹水的阿姨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的第一天,九日就跟她的子女說明,這樣的病人,是很難有機會拔管回到正常的生活的,與其想著難以實現的期望,或者更該思考媽媽想要的是什麼? 子女們似懂非懂,瞪大的眼睛問九日:「媽媽還這麼清醒,怎麼會是末期,不能再打化療試試看嗎?」對於一個敗血症風雨飄搖的患者,化療當然
或許,陪病會增加感染的人數;但陪伴,可以減少染疫後的不良預後和遺憾。
疫情初期,因為種種個隔離政策和對未知的害怕,人與人的關係相對疏離,記得那時候,無論透過甚麼宣導和鼓勵,根深蒂固的害怕根植在隔離政策背後,就是疏離。
  下午加護病房收了一個癌末敗血性休克合併急性肺水腫的病人,伯伯已簽署了拒絕急救同意書,唯一的心願就是要在家裡走。聽完了病情解釋後,伯伯覺得積極治療沒有意義,留在醫院可能只是讓他無法如願在家裡離開而已,當下決定傍晚自動出院,回家安寧臨終。我們安寧個管師很仔細地和伯伯夫妻說明了回家安寧的細節,加護病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二章 我請了三個看護,二個跑掉,最後一個留下來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自從阿嬤失智後,我很少踏進她房間,一方面觸景傷情,一方面我一直避免自己聽見那個鈴鐺聲。 其實阿嬤在失智症前到確診失智症的中間,經過一段退化過程,那時候阿嬤還沒完全失智,但基本上很多行為都有失智跡象。她最常把錢包放到一個地方然後忘記,就會慌張地要我們幫她找錢包。所有的孫子都會在阿嬤的房間東翻西找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二章 我請了三個看護,二個跑掉,最後一個留下來
Thumbnail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過程。許多家屬錯誤地認為患者只是變得老糊塗或固執,以為這是年老的自然現象,因此忽略了帶患者就醫的重要性。但事實上,這些症狀表明他們已經患病,應該接受治療。 如何有效照顧患者,並與他們進行良好的溝通,成為許多家庭和照護者面臨的一大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您認
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用來辨識新資訊的「高度演化」區域是否有受損的情況?
Thumbnail
母親被醫師診斷有失智時,其實我和姐姐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畢竟她已經八十多歲,加上父親走得早,白天都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生活上越來越常出現的「遺忘」,並突如其來的狀況,我們在家時還好,但不在時,總會讓家人都擔心,加上一些慢性病得靠藥物控制,我們需要更關切她的生活狀況,想辦法改善母親身心上的負擔。
Thumbnail
「妳能想像再也無法和媽媽說貼心話、話家常嗎?這就是我現在的狀況。」佳佳話語透著無奈,「我能理解,只要想到得了失智症的親友未來會忘記我,我將成為他生命中的陌生人,我就很難過,妹妹說,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了。但後來我試著用另外的心
自從阿嬤失智後,我很少踏進她房間,一方面觸景傷情,一方面我一直避免自己聽見那個鈴鐺聲。 其實阿嬤在失智症前到確診失智症的中間,經過一段退化過程,那時候阿嬤還沒完全失智,但基本上很多行為都有失智跡象。她最常把錢包放到一個地方然後忘記,就會慌張地要我們幫她找錢包。所有的孫子都會在阿嬤的房間東翻西找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媽媽這些年來逐漸失智,是我們家人最操心的事,雖然生活上的變化還不算大,但隨著行動能力下降,活動量也大幅減少,我們很擔心她幾乎都待在家裡,失智況狀會更加嚴重。   在確認媽媽目前是中度失智後,我們透過醫師也了解到,目前這是不可逆、無法恢復的狀況,但如果都不治療,或以適當的方式應對,媽媽惡化的程
Thumbnail
失智症是什麼? 有些人會將記憶力減退、認知力下降等症狀視為老化的現象,但其實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失智症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因為腦部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且組合了多種症狀。 除了記憶力、認知能力受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注意力等功能也會逐步退化。
Thumbnail
本文討論照顧失智症患者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思考和溝通方式,以更有效地理解他們的想法。文章建議照顧者應該避免僅僅相信病患的答案,而是著重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和意圖,並從中分析如何處理困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