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所有插圖均來自上方影片
**本篇與該YouTube頻道無合作關係,也無業配
現實世界與親朋好友之間的互動,是比網路上小上非常多的超級小圈圈,所以真正的同溫層是你的現實生活,而非網路生活。
過去二十幾年的主流觀念是:網路同溫層導致我們越發分化、互相仇視。
而且,如果網路開拓了我們視野,難到我們不該更加有包容心、更能感同身受嗎?
人類個體需要團體合作才得以生存,這也是為何被孤立或被排擠會令人感到害怕恐懼:
在演化過程中,人類祖先的大腦處在周遭人們與自己價值觀相近的環境中,大腦也習慣了接受相似的人,而這也就足夠我們的祖先放下不同並合作,達成個體存續的目標。
從村落→村鎮→城市→酋幫→王國→國家時,儘管過程中我們的大腦與建構的區域社群需要適應更多元的鄰居,也衍生出更多的衝突,但整體而言我們依然活在相對隔離的社群中,仍舊處於相似的文化中。
並且,衝突與矛盾本身並非不好的事物:
另一方面,我們又需要社群凝聚媒介(social glue)以讓社會運作:
過往允許我們祖先和周遭人們合作的模式,受到史無前例的考驗。因為,無論你有意還是無意,你的大腦以世界觀和意見將人們分門別類,也就是「社群分類」(social sorting)。
在「數位廣場」中,你遭遇和自己相左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可這次對方不再去同間廟拜拜,不再有「社群凝聚媒介」弭平不同,對方與你相左的意見成為你的大腦「社群分類」的主要依據,導致你未來都難以接受對方的意見,並容易無條件相信任何關於對方的負面資訊。
相反地,
網路上也有人與你的價值觀非常相近,甚至比你在現實中遇到的人更貼近,導致你的大腦自動將他們視為好的--因為他們和你很像,而你絕對是好人嘛?這導致你的大腦更容易無條件接受他們的意見,且更容易拒絕相信任何關於對方的負面資訊。
最能讓人投入心力的情緒,好死不死就是「憤怒」
越是生氣,越想反擊,所以社群媒體演算法不只向使用者展示相左意見,更傾向展示最極端與最爭議的類型,好讓使用者願意花更多時間筆戰與轉傳。
而因為你有顆笨笨的大腦,這時就會把所有抱持你認為最糟糕意見的人們,全都社群分類為最糟糕的一群人,進而導致塑造我們個體身分的各方面——食、衣、住、行、育樂、信仰——都被濃縮為「非我族類,其必敵對」的社群分類,使我們總覺得對方似乎無時無刻都在刻意讓世界變得更糟糕,根本就是邪惡的化身,所有以邏輯、事實與理性討論來判別的想法均被拋諸腦後。
可有沒有想過?儘管自己一定是正確的一方,但相對地在對方眼中,你可能也與你所認為的對方一樣糟糕和邪惡呢?
這破壞了過往的「社會凝聚媒介」效應,更破壞了民主的根基--如果你認為你的鄰居邪惡,這是要怎麼住在隔壁啊?尤其當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是兩黨角力時,更容易讓人以負面角度評判全國另一半的人們。
過往我們的祖先需要適應部落、城鎮等小團體,現在我們卻必須適應幾十億人共處的網路大廣場。可是演化太慢了,我們需要的是尋找
好比PTT式的網路論壇、佈告欄、部落格的「被動式」老派媒介:
比起全部人共處一個大廣場,或許劃分界線的小團體就能解決問題。
除了《Kurzgesagt – In a Nutshell》製作的短片所提出的解決方法以外,筆者認為可以嘗試養成「對事不對人」的思維。畢竟,雖然我們有顆笨笨的大腦,但這顆大腦的運作模式是能以後天努力改變的呢。
*強烈推薦英文還不錯的讀者親自看完來源短片。(目前僅有英文字幕,但過一陣子也可能會有繁體字幕,因為該頻道有部分的影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