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學家的老鼠研究,讓有些學者推論:為何人類有會「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可能是因為多巴胺的作用,驅使我們不想放棄已經投入許多有形、無形成本,但繼續投入也可能完全得不償失的人事物。
研究很複雜,小老鼠研究也很不直觀,所以我們就不介紹研究內容了。這篇文章重點還是提醒我們:億萬年演化出來的哺乳類大腦,可能真的有什麼機制,讓我們捨不得放棄已投入的「沉沒成本」。
所以以後我們見到不願意放棄懶散、外遇、家暴壞男人的女生,不要下意識認為這個女生「傻了」,或覺得她有什麼特別的心理機轉,才會看不清現實。或許也就不過是因為她投入許多心力在這個男人身上,所以任何一個可能可以挽回的跡象,都可以鼓舞她的多巴胺系統釋放出正面的訊息,讓她一直無法下定決心抽身。
而類似的「沉沒成本謬誤」,也可能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只是我們會想辦法找理由為自己解釋,讓我們不要像那些癡情女生一樣看起來可笑,但現實上我們承受的經濟損失、失去的人生機會,可能是一樣巨大。
比如說,你長期投入在某個興趣,對這興趣有專業級的瞭解,想要把這興趣當成一輩子的工作。但可惜這個興趣已經脫離時代潮流、不再熱門、甚至用電腦或AI就可以取代。趕緊趁年輕放棄這興趣,改做其他比較好賺錢的事情,生活才會過得快樂一些,家人們也會比較幸福。
我們可以找出許多名詞來代入這個「興趣」,有許多行業很確定就是搖搖欲墜,市場規模不斷縮小、資深人員的薪水很難提升,除非家裡頗有資產,不需要靠工作賺錢,否則早點脫離,或從一開始就不要進入,才符合個人最大利益。但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從年輕時就對這些行業嚮往、或已經投入一段時間。這時,因為「沉沒成本」太大,多數人都很難斷然離開。
或者,也許你喜歡創業,開了一家店,起初賺了不少錢。但漸漸的你的規模不夠大、競爭力不夠強,雖然還可以賺錢,但你會損失你的「機會成本」。這時,把店賣掉,資金收回來,再開創別的事業,才是比較明智的抉擇,但許多人會捨不得。
為什麼人類大腦會演化出「沉沒成本謬誤」?或許,這些「傻瓜」,雖然犧牲了自己的利益,但人類社會需要許多「傻瓜」,才有可能推動社會進步。比如說,一開始研究「煉鐵」的人,已經投入許多心思,面對失敗率很高的未來,他可能拿起弓箭去打獵對自己家人比較有利。許許多多研究煉鐵失敗的人,都被部落裡的人嘲笑。但就是因為有些「傻瓜」被「沉沒成本謬誤」驅使,一直不想放棄。最後終於有人達到成功的第一步。他可能只有在煉鐵成功的那個剎那得到莫大的歡喜,之後這些成果就被部落聯盟的統治者收割,而研究煉鐵的人可能還付出健康的代價。但無論如何,這些成果最終讓後代人類都受益。人類文明的基礎,可能就是這樣一步步打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