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快樂vs逃離痛苦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人不會在追求快樂上拼盡全力,但會為了逃離痛苦奮不顧身",聽到這句話的當下,蠻震撼的

它表達了人們在面對快樂和痛苦時,所展現出的不同心態和行為,指出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人們更傾向於逃離痛苦,而不是積極追求快樂

逃離痛苦和追求快樂都是人類天性中的本能,然而,這句話所說的是,人們對快樂和痛苦的不對等對待,當人們感到痛苦、憂愁或不適時,往往會立即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地試圖逃離這種狀態,例如:忙碌工作、迷戀遊戲、沉溺娛樂或逃避現實…等,願意不惜一切代價來避免感受到痛苦,這種行為是出於自我保護的需求

相反,當人們感到快樂或滿足時,往往不會主動去追求更多的快樂,他們可能會停下來享受當下的幸福,但很少會像對痛苦那樣全力以赴的採取行動,這是因為快樂通常被視為一種正常的狀態,而痛苦則被視為異常和不舒服的狀態

這種心理現象反映了人類保守的本性和對風險的敏感度,因為,痛苦往往被視為威脅和危險,因此人們努力地迴避它;相對的,快樂被視為一種穩定和安全的狀態,就不需要額外的努力去追求

然而,這種心態卻限制了個人的成長和幸福,如果我們只專注在逃避痛苦上而忽視了追求快樂的可能性,我們可能會錯過了更多快樂和滿足的機會,很可惜的,幸福指數也就因此停滯了...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與其執著發現你是誰,不如決定你想做誰",這是一句發人省思的話,它強調了個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塑造的重要性,提醒我們不要過度執著於發現自己的身份和本質,而應該更關注於"主動"決定自己想成為的人 人的身份和本質是一個複雜而且多元的概念,可能是由多方面和層面組成的,有時候,我們可能陷入尋找自己真正身
傷口清創和情緒療癒雖然是不同領域的術語,但其實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處: 1. 處理傷痛:傷口清創是為了治療身體上的傷害,而情緒療癒是為了處理情緒上的傷痛,無論是身體還是情緒的傷痛,都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以清除感染、促進康復和恢復健康 2. 清除毒素:在傷口清創過程中,醫生會清理傷口,去除殘留的污
情緒是人類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自然反應,就如同心跳是身理的自然反應一般,當我們在看心電圖時,心跳一定會有波動,不可能平靜無波(如果成了平坦的一直線,事情反而大條了),情緒也會有高低起伏,甚至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變化,從興奮和喜悅到憂鬱和焦慮,可能也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 人們每分每秒都在經歷不同的
許多人好奇,為何我設定的療癒旅程目的地會是”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永遠陪伴者,因此,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和自我支持的重要性,把自己視為最好的朋友,才能夠有健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係,有助於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唯一無
"放鬆"和"放下"是兩個與情緒相關的概念,字面上的感覺也許有些類似,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放鬆通常是指釋放身體和心靈上的緊張和壓力,透過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瑜珈...等,可以減輕壓力、降低焦慮和平撫情緒,並且有助於紓解身心的緊張狀態、促進平衡和恢復 放下則是強調釋放和接受過去的情緒、想法和
當我們面對屢勸不聽並發生了料想之中的不良狀況時,最容易脫口而出的就是"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但這句話,但也都會發現,這句話,不但不能達到正面效果,往往反而會進一步造成反效果,這是因為它可能觸發了一些心理和溝通上的問題: 防禦心理:當人們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感到被指責或批評,進而引發防禦心理,導致他
"與其執著發現你是誰,不如決定你想做誰",這是一句發人省思的話,它強調了個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塑造的重要性,提醒我們不要過度執著於發現自己的身份和本質,而應該更關注於"主動"決定自己想成為的人 人的身份和本質是一個複雜而且多元的概念,可能是由多方面和層面組成的,有時候,我們可能陷入尋找自己真正身
傷口清創和情緒療癒雖然是不同領域的術語,但其實可以找到一些相似之處: 1. 處理傷痛:傷口清創是為了治療身體上的傷害,而情緒療癒是為了處理情緒上的傷痛,無論是身體還是情緒的傷痛,都需要經歷一個過程,以清除感染、促進康復和恢復健康 2. 清除毒素:在傷口清創過程中,醫生會清理傷口,去除殘留的污
情緒是人類情感和心理狀態的自然反應,就如同心跳是身理的自然反應一般,當我們在看心電圖時,心跳一定會有波動,不可能平靜無波(如果成了平坦的一直線,事情反而大條了),情緒也會有高低起伏,甚至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快速變化,從興奮和喜悅到憂鬱和焦慮,可能也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 人們每分每秒都在經歷不同的
許多人好奇,為何我設定的療癒旅程目的地會是”愛自己、心疼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呢? 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永遠陪伴者,因此,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了解自我關愛、自我接納和自我支持的重要性,把自己視為最好的朋友,才能夠有健康的自我認識和自我關係,有助於更快樂、更有意義地生活 人的一生中,唯一無
"放鬆"和"放下"是兩個與情緒相關的概念,字面上的感覺也許有些類似,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放鬆通常是指釋放身體和心靈上的緊張和壓力,透過放鬆技巧,例如:深呼吸和瑜珈...等,可以減輕壓力、降低焦慮和平撫情緒,並且有助於紓解身心的緊張狀態、促進平衡和恢復 放下則是強調釋放和接受過去的情緒、想法和
當我們面對屢勸不聽並發生了料想之中的不良狀況時,最容易脫口而出的就是"我早就跟你說過了"但這句話,但也都會發現,這句話,不但不能達到正面效果,往往反而會進一步造成反效果,這是因為它可能觸發了一些心理和溝通上的問題: 防禦心理:當人們聽到這句話時,可能會感到被指責或批評,進而引發防禦心理,導致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幸福不等同於積極的心態,也不等同於沒有消極的想法,而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過度自我評價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導致人們忽視生活中的小確幸,進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偶爾感到強烈快樂的時刻。珍惜日常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一旦產生執著,前途唯有痛苦,沒有例外。 揀選好的,挑掉不好的,迎向快樂,避開痛苦,趨吉避凶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不過呢,在某些情況下,人會選擇趨兇避吉。儘管違背了人性,許多人依然樂此不疲。 這些人,就是好人。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我真的很想用快樂的態度面對人生但快樂總是故意遠離我,我也不是故意用消極和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但以我現在的生活條件快樂是不可能的,我想快樂啊,但他總是故意遠離我,他故意不讓我快樂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看似選擇受苦,實際卻通往幸福」 差別在自主 當我們的心擴大到「都可以」的適應狀態時 選擇受苦或是選擇幸福,都是幸福的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幸福不等同於積極的心態,也不等同於沒有消極的想法,而是一種無欲無求的狀態。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過度自我評價可能引發焦慮和壓力,導致人們忽視生活中的小確幸,進而喪失對生活的熱情。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正向情緒的頻率,而非偶爾感到強烈快樂的時刻。珍惜日常中的小確幸有助於提升整體幸福感。
Thumbnail
甚麼是快樂?如何可以快樂?本文探討快樂的定義,質疑快樂是否可以追求得到,提出勉強自己去感恩可能會導致更加不快樂。文章指出人們有錢、有健康,但仍然不快樂,這代表快樂不在乎擁有甚麼,而是抱着甚麼態度去看待自己的際遇。所以快樂是一個態度,是大家抱着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際遇。
Thumbnail
一旦產生執著,前途唯有痛苦,沒有例外。 揀選好的,挑掉不好的,迎向快樂,避開痛苦,趨吉避凶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天性。不過呢,在某些情況下,人會選擇趨兇避吉。儘管違背了人性,許多人依然樂此不疲。 這些人,就是好人。
Thumbnail
人生在世活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錢】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辛苦』! 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你會活的很『疲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愛情】為中心,你會活的很『傷痛』! 如果你的生活以【攀比】為中心,你會活的很『苦悶』! 如果你的生活以【寬容】為中心,你會活的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追求幸福的意志與其結果之間的關係。雖然每個人都渴望快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使我們思考意志的質量及其對幸福的影響,探討好意志與壞意志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進而揭示幸福與意志之間的深刻聯繫。
Thumbnail
我真的很想用快樂的態度面對人生但快樂總是故意遠離我,我也不是故意用消極和悲觀的態度面對人生,但以我現在的生活條件快樂是不可能的,我想快樂啊,但他總是故意遠離我,他故意不讓我快樂
Thumbnail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中,我們發現人類感到痛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貪得無厭」和「擔心事物超出自己的掌控」。學會接納當下處境後採取適合的行動,即便是賦予當下事實新的意義,將有助於減輕痛苦。
Thumbnail
「看似選擇受苦,實際卻通往幸福」 差別在自主 當我們的心擴大到「都可以」的適應狀態時 選擇受苦或是選擇幸福,都是幸福的
Thumbnail
製造快樂的第一步,是走進痛苦。 這話千萬別被叔本華聽到。他在《人生智慧箴言》主張, 人不應專注於快樂,而是要盡量避免痛苦。更指出「約束造就幸福」,表示一個人若見識越廣,其操心、願望與恐懼也隨之增加;而一個人若見聞越少,則越幸福。 當然,趨樂避苦是人性之一,但逃避不應被作為幸福學格言。安慰時我們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