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語言文字如此不可信,人又該如何運作自己的感知能力呢?
對此,賽斯提出了一個修行法門:
在日常用語裡,物件有特定的名字。顯然名字並非物體,而是符號。可是,即使這些符號也把你自世界中分離出來。你是感知者, 而世界被客觀化了。
舉例來說,你自己能了解心靈的本質遠超過你以為的。可是,要做到這個,你必須把日常語言至少暫時遺留在後面,去注意自己的感覺和想像。
你的語言告訴你某些事是真的,或是事實,而某些不是。然而,許多你最栩栩如生和動心的感覺,並不符合語言的事實,因此被你棄之不顧。
顯然提醒讀者要更關注自己的感覺、直覺,接納自己內心的聲音。《老子》說「希言自然」,一個人很少說話,才合乎自然本相。特別強調的是:許多人的寡言來自於壓抑,其後果不是精神受創、人格分裂,就是將內在的說話衝動轉化疾病(包括身體上或精神上)。
一個對自己有把握的人,不會被別人的每個藐視激怒,也不會記恨。然而一個對自己價值沒有信心的人,在上述的情況下,就會暴怒起來。你的情感的自由流動,如果沒有受到阻礙,永遠會帶你回到引起你情緒的那個有意識信念。
一位能體認宇宙創造之「道」、了解語言本質的人,自然不會輕易受物質世界的種種表相所輕易影響,更不會急於發表高見、無法耐心傾聽。《老子》 說「善者不辯,辯者不善」,「善」解釋為「行為良善」或「善於言說」,不妨將「善」解釋為開悟解脫。當一個人願意時時覺察自己的言語,從中發現情緒,然後順著情緒之流而行,回歸情感,他即是回歸了「道」、回到「一切萬有」的懷抱。
去愛一個人,你必須欣賞這人與你、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必須把那人容納在你心智中,因此到某個程度,愛是一種冥想 (meditation)─對另一個人的一種關愛聚焦(loving focus)。 一旦你體驗那種愛,就能將之轉譯到其他方面。這愛本身散布出去而擴展,因此你隨後能在愛的光輝中凝視其他人。
宇宙萬物的創造者並不想左右、控制被創造者,而是尊重它們的獨特性、 個人性。 《老子》所說的「無為」,同樣是如此意志的展現。
若你相信自己是適者生存力量之最終產物,如何能帶著自我尊敬、帶著尊嚴,或帶著喜悅看自己?
作為一個「適者」,便暗示了他看起來是謀殺的一方;因為不論你是樹葉、青蛙、植物或動 物,都得犧牲你的同伴來生存。按照那理論來說,你並不透過合作而生存,自然也並不賦予仁慈或創造性的意圖,卻是謀殺的意圖。
所以,當你想到你的信念及你是誰時,也必須想到你的族類,以及被告知你的族類是如何開始存在的。因為,你個人的信念也是建立在那些理論,以及當代的文化信念上。
教育告誡學子們如何一方面:生命的準則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另一方面卻又要求他們做個有愛心、能真心為他人付出的人?這一套衝突的信念系統當然無法創造出人所渴望的事物及真善美的世界。 不過,這似乎也正是「道」或「一切萬有」創造的目的,是人類輪迴轉世的必然過程。
以賽斯的說法:人類是帶著愛來到地球,其目的在於遊戲、學習、創造,並且不斷修正、整合累世人格。當一個人能了悟此理, 懂得如何愛自己、愛別人,並遵從內心渴望、發揮長才而發光發熱,輪迴自然就會結束,邁向更寬廣不同次元的意識之旅。老子及賽斯都十分強調宇宙萬物的同源及一體感,聖經也有「我與父原為一」的話。
當人失去了這些信念,無法體認到所有地球上的事件(無論天災人禍、社會案件)都是集體創作,那麼大自然對人們的提醒、呼喚將會持續。但,這提醒永遠都是善意的。
賽斯說:「每一個人都參與了每一場暴風雨、每一股新泉,以及每一次洪水、地震與夏雨的創造。」「你所有的感受都有一種電磁實相,它向外流出影響了大氣本身。」
勇於覺察內心、檢視自己的意識、信念的人,自然可以找回天賦的力量、知識、智慧、 愛。當一個人願意跟隨內心渴望、發揮最大的創造力,以實現來到地球之前所自行規畫的生命藍圖,沒有不成功的。可惜這方法常被視為虛無、軟弱的唯心論。
「改變、彈性」是《老子》及賽斯時時提醒的重要觀念。
如果一個人感覺生活困頓、受環境壓迫、有志難伸,問題仍在於此人的信念出了問題, 導致創造力受阻,而與大環境、任何人都毫無干係。
明心見性 回歸心靈
《老子》及賽斯思想均引導讀者如何邁向明心見性、「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開悟解脫之道,實為引領人類回歸心靈之路的明燈。然而,二者也有不同之處。傳說老子最後隱遁出世,不知所終。賽斯卻不鼓勵讀者離群索居。他十分強調生活實修、物質與精神平衡,主張唯有面對、接納真實的生活及自己,體察外境即內境,借外察內、借物觀心才是究竟之法。
沒有人強迫你要用那一種特別的方式去思考。在過去也許你已經學會了老是將事情往壞處想,你也許會相信悲觀性的想法比起樂觀性的想法要來得實際些。你甚至會跟很多人一樣,認為悲愴會令人高貴,是非常具有靈性的一個跡象,一種脫俗的徵象,或是一種做為一個詩人或是成為一個聖賢之類人物所不可或缺的精神裝扮。
矯情的謙虛告訴你,你什麼都不是,它常常掩蔽了一個扭曲、澎脹、 被否定的自傲,因為沒有一個人在否定個人自我價值之下能愜意地好好活著。矯情的謙虛能夠引起你去貼上對別人價值的標籤,因為,如果你不接受自己的價值,也不會在任何其他的人裡面看到他們的價值。真正的自信容許你去感知同類的完整性,而讓你幫助他們用他們自己的力量。
老子說「自勝者強」,賽斯說「做你自己,並且信任你自己的完整性,你就會自動去幫助別人」。現今人人都說要「做自己」,這是個既簡單又深奧的議題。老子與賽斯也都為它指引了方向。
我們人類的宇宙裏,所謂域中四大「道、天、地、人」,其實是個層層包含的關係,正如賽斯所言: 人,是「由地球的靈魂湧出」來的產物。在回歸的自然法中,當然「人」最直接的效法或遵守的對象是該以「地球」為依歸的,也就是「地球之法」。
而地球也只是「天體」眾多的星球之一,所以地球是該以「天體運行的法則」為依歸。那,天體又該以誰為依歸呢? 就是老子所謂的「道」,這個道就是這般的浩瀚而無所不含藏其中,祂的運行就是「自然而然」。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性本性,清靜如水,
赤子真人,無善無惡。
可欲污染,如水被污,與其淨水,不如淨性。
保護環境,愛護生態,不如歸根,保護人性。
人性自然,清清靜靜,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創世記一開始便記錄耶和華在空虛混沌中,用六天的時間創造物質的天地,先後創造了光、大氣、旱地、植物、天體和動物。
第六天耶和華按自己的形像造亞當和他的妻子夏娃,將他們安置在伊甸園,要讓他們的子孫治理全地。
耶和華對於一切的創造非常滿意,定第七日為安息日,歇了他一切的工作。
中文漢字裡隱藏的《聖經》信息
中國象形文字的祖先一定是敬仰上帝的,並且對《聖經》有屬靈的理解,從而把《聖經》記錄的意景,微妙微肖、形像生動的應用到象形文字的設置上來。
土
、口
、走
三部分組成,甲骨文中常以“口” 人,“造”字即為用土做出的能夠行走的人。造字的那個人把嘴當作人身上最重要的符號並用它來代表人並不是因為他把吃飯看作是人的第一大事,而是因為他把語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因為上帝就是用語言創造的世界
!另外,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會說話而動物不會。因此,“造”就是對上帝造人工程
的直接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