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職場觀察01-談2個問題

隨著年紀漸長,歷經了發散、累積、囉唆、彙整的過程,開始試著將重點收斂,化繁為簡,希望能讓聽眾們理解想傳達的意念,方向對了,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方式與節奏前進,這也是我最常執行的,以教練的方式而不是老師的指導。

raw-image

每次我跟實習生初次談完後,都會送給同學們的兩個問題: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 」

許多道理跟作法,就化成這兩個問題,讓同學們可以隨時想起來,並開始問自己。當今天督導交代了一份工作,第一時間不是馬上接受,思考要怎麼進行,而是開始問自己:「為什麼督導要規劃這個活動?」、「為什麼督導要將這份工作交給我?」、「為什麼督導要以活動方式來達成這個目標?」…,腦中要能夠開始跳出這些問題,然後試著去找出答案。一開始可能會不知道方向或是答案,詢問就是最好的方式,透過適當與階層式的詢問(這個留待之後的碎念分享),跟督導進行深入的互動。我們常常覺得,學生們都不會問問題,其實我們小時候不也是一樣嗎?是否有個清楚的辦法,讓我們知道怎麼問問題,這才是會不會問問題的關鍵。「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就是要讓同學學習如何去瞭解背後的原因,然後學習去問問題。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就是學習如何找到問題!

而「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就是開始往上一層思考,在不同位階,考慮的作法會有什麼不同。回到剛剛的問題,如果我是督導:「我會這樣規劃活動嗎?」、「我會什麼時候將工作交給同學,還是我有其他方式作法?」、「除了活動方式,我是否還能以團體或是課程方式來處理?」…,當問完第一個問題後,緊接著思考第二個問題,換位思考,跳出執行者的角色,以規劃者的角度來看工作目的,訓練自己的思考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做?就是學習如何找到方法!

一開始對同學們來說,自然是不習慣的。但隨著三明治法的運用,獲得鼓勵的同學們,也能慢慢開始發表意見,開始詢問問題,開始找到自己學習的方式與節奏,不但讓大家有成就感,對基金會來說,也能有源源不斷的創意注入,讓氣氛更活躍。

或許很多人覺得,年輕人都太草莓,想法都太天真。但我一直認為,是我們沒有認真聽年輕人的想法,沒有讓他們有發表的空間與機會,沒有提供適當犯錯的接納。回想當初我們的跌跌撞撞,如果能有人伸出手來拉我們一把,除了讓我們少走冤枉路,會不會也能給我們更多照顧後輩的機會呢?

謝謝年輕的時候,曾拉我一把的您!

(本文同步發表於LKK的心聲:龍大叔的嘮叨碎念002-談2個問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