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2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文明該如何前進?

「勞則思,逸則淫,物之情也。」,因此「不以物喜」能成為通往自由的嚮導,隨時可以為執行驗證思考的邏輯來行動,再辛勞也甘之如飴;「不以己悲」能成為避免束縛的解藥,隨時可以為閃避氾濫情緒的感受去前進,再安逸也難入荒淫。 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實就是文明前進的道路,而並非是克己復禮的「儒」、四大皆空的「釋」、「自然無為」的道,是一種自由奔放的勇往直前。

當體驗著興榮與建設,呈現出文明昌盛繁榮的外在條件時,是來自於使命的榮耀感替代了喜悅,「任重而道遠」為讓自己一面接納著文明興盛帶來的「物之情」,卻又能昂然挺立的站在「勞則思,逸則淫。」的層次之上。 

因為當用榮耀追逐理想的崇高時,勞與逸都是一種狀態,可以用來表達情感,例如感受到「上善若水」時,就能辛勤勞動,用整理水族箱時的互動,來與魚兒們溝通,說著我們彼此都能在水裡,有多麽的幸福(有相關文章影片佐證);感受到「此情至真」時,就能放任情感,用偷得浮生面片刻閒的無所事事,來與對方表達互動,說著我們贏得彼此的一天,有多麽的幸福。 而保持因使命感而榮耀的感受,就能隨時將這些幸福感歸於上天,所以可以隨時掌控狀態,使其可以符合吻合現在的需要,甚至讓現況可以隨時連接到理想而自然最佳化,也終於可以理解共情- 莊子說:「我一輩子說了那麼多的話,但是,我實在沒有說過一句話。」時的心境與現狀。

既然可能會奪去人們的意志與自由,陷入驕奢與淫逸的泥沼中,為什麼還要如此重視外在物質生活條件,為什麼「物之情」如此重要?

因為大部分的人會因為貧窮,而被限制了想像,即便一時優渥,也看不見理想與崇高,進而獲得自由,彷彿只願意活在如同人體表面皮膚上的新陳代謝,而不願意成為心臟來帶動循環一樣,那麼的庸庸碌碌只為活著,不曾物喜、不曾己悲,因此感受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榮耀,被貧窮限制在這種狀態下,不曾自由,難以去呼吸到最神奇美妙的瞬間時,文明該如何前進?

感受過豐饒富麗帶來的極致物喜、體會過無用不堪呈現出的無限悲傷,才知道要讓哪些寶藏充盈著這個世界、才願意交付出生命給理想往崇高邁進。 沒有滿足一定的生活水準,人類難以感受到理想,只會崇拜理想而迷信地交出自由與意志,而非是往理想裡投入並給予自己的生命,用生命來充盈著理想,縱使理想一直都在,用它的全力全力幫助我們,我們也感受不到,當人類沒有生活水準時,真的會感受不到。



後記:  范仲淹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後,才提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可見其人格中的溫柔,輕柔的交付任重因此而自然道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