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順著地上畫的指標方向,它會教你如何排好隊。」
「不好意思~剛剛沒人排隊,所以我就走到櫃檯買票了。請問我是不小心插隊了嗎?」我嚴重懷疑早上睡眼惺忪的我,誤闖了某位大姊排隊的第一順位。
「沒有,小姐你沒有插到隊,你後面都沒人。我是在你買完票離開後,才來到櫃檯,但是我大老遠就看到你沒按照地上指標方向排隊。」
我聽完瞬間瞳孔地震,然後拼命在腦海中思索著「排隊」在文明社會中所代表的意義。
微帶怒氣的大姊指著我,再指指地上,告訴我地上畫線箭頭的方向及用處。
她離開時,我依舊呆若木雞。
返家時,不知怎地總是想起小時候玩的形狀積木,形形色色,或圓或方。
每塊積木都有它對應的缺口可以嵌回,有它各自歸屬的地方和用途,組合時我最愛方形積木當地基,三角積木當屋頂。
孩子們愛玩愛分享,無可避免的,小時候的積木組合即使收拾歸位,總是免不了還是會少了那麼一塊。
而某天,我遺失了我的三角積木,從此再也沒有房子屋頂可蓋。
看著別的小朋友開始蓋房子,我開始利用剩下的積木、一張紙跟幾隻色筆,玩起我的海底世界。圓形可以當螃蟹的肚子,我可以再幫它畫出幾隻腳;長方形可以當魚的身體,我可以再幫它畫出後面的尾鰭。
我可以不成調的亂哼著迪士尼小美人魚裡的"Under the Sea",可以一個人在角落裡玩得不亦樂乎。
長大後發覺,其實很多事情寓意極深,我們每一個階段都是在從做中學。
我想,成長並不是學會複雜,也不是學會隱藏自己的不足之處。成長是學會如何適應環境的方法,是了解自己的底牌底線,理解如何從擁有的資源裡,適性發揮一己之長。
就如同彼時我沒有三角形積木,也無從強搶他人積木嵌回三角形的缺口。
缺口會一直都在,我們只能學會向前走,得承擔現狀,得轉個方向走,得接受所謂的「遺失的美好」。
不勉強誰要活成誰的模樣,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也可能你並沒有要去羅馬),也因為無論這個世界是圓或方,規矩是橫或豎,只要沒造成誰的困擾,何苦為難自己每天削足適履去迎合多餘無謂的制式期待。
畢竟削到最後,你還是塊成型的積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