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決定孩子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未來想做什麼?想唸哪個科系?」

「我不知道。」

這是孩子的回答,亦是多數家長的困擾。

諷刺的是,我們學生時期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

抑或,孩子們早已習慣被安排的人生?


這樣的對話總讓我想起A和B。


A自小成績普通,國三那年進入補習班後一躍為黑馬。即便他表明自己想選擇高職,仍在師長勸說下就讀高中,進而一路唸至研究所,而後又在家人期望下參加國考而成為公務員。


技職體系出身的B,畢業後便在他人安排下進入親戚的公司,每每想出去闖一闖總無法獲得家人的支持,畢竟在有關係的工作環境裡,還是令人感到稍有保障些。


我認為是A和B無法堅持自己想走的路,但A和B覺得就因在乎親人感受與期望,使自己踏上較安穩的那條路。

而今他們珍惜、享受生活並心懷感恩,卻無法彌補內心的缺憾。


其實身為父母,總認為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米多,期盼孩子能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即便那個決定可能不適合他們。

與其冀望孩子過上舒適日子,不如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他們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一路上種種酸甜苦辣。我們只需在孩子跌倒時予以安慰,領先時給予掌聲,我相信,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無論是安穩的、變動的,那種能夠主宰自己命運的踏實感,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誰決定孩子的未來?/堤娜 |2024.01.31 人間福報家庭版

【親子之間】誰決定孩子的未來? (merit-times.com)

avatar-img
17會員
7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in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年節期間互相拜年很自然,但要認出對方並不容易。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拜年過程中誤認親戚的趣事,並提到了一位知名影星的面容失認症狀。文章透過幽默的故事和相關醫學研究來談談這個有趣的主題。
本文描述了一位女老師在自然科學研習中展現出其豐富內在的故事。她的穿著和外表並不起眼,但通過她的論述展現出自信和智慧。文章對內在美的讚揚,並反思了對外貌的鄙夷。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當和另一半溝通時,互相尊重與理解尤為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和先生溝通時的經驗,並提出了建議。透過善意的溝通,可以幫助夫妻之間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
最近練跑時在聽podcast,由於對暢銷作家黃山料感到好奇,聽了幾集後,我記錄下我特別有感觸的片段(其中可能極少部分是我的個人心得,我不太確定)放在這裡分享,也可適時提醒自己。 1.有人懂就好,我們太貪心,希望每個人懂並且認同、支持,可是我們也不見得認同周遭的人啊!無論是親人或朋友,也無法每件事都
年節期間互相拜年很自然,但要認出對方並不容易。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拜年過程中誤認親戚的趣事,並提到了一位知名影星的面容失認症狀。文章透過幽默的故事和相關醫學研究來談談這個有趣的主題。
本文描述了一位女老師在自然科學研習中展現出其豐富內在的故事。她的穿著和外表並不起眼,但通過她的論述展現出自信和智慧。文章對內在美的讚揚,並反思了對外貌的鄙夷。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當和另一半溝通時,互相尊重與理解尤為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和先生溝通時的經驗,並提出了建議。透過善意的溝通,可以幫助夫妻之間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彼此。
最近練跑時在聽podcast,由於對暢銷作家黃山料感到好奇,聽了幾集後,我記錄下我特別有感觸的片段(其中可能極少部分是我的個人心得,我不太確定)放在這裡分享,也可適時提醒自己。 1.有人懂就好,我們太貪心,希望每個人懂並且認同、支持,可是我們也不見得認同周遭的人啊!無論是親人或朋友,也無法每件事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真正的靈性追尋,或許不應該被外在的框架所束縛。無論是宗教的教條還是社會的價值觀,這些外在的「規則」常常成為人們內心的枷鎖,限制了對真理的自由探索。然而,真理並不隱藏於特定的文本或教義中,而是存在於每個人內在的深處。
Thumbnail
頻頻高漲的房價讓越來越多人吃不消,房屋成交價到底是由誰決定的?當然是市場買賣雙方決定的,但是這個房價又以甚麼當作合理的參考標準呢?實價登錄嗎? 在沒有實價登錄之前,買方與賣方對於合理的房屋價格較無參考資訊,通常只能探聽附近有成交的房價,當作每坪單價的參考值,因為大家的認知差距不同,這也讓買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是否曾聽過, " 唉! 這個孩子就是跟爸爸一樣XXX,他阿公也是XXX.....一輩子注定要......或這個孩子就是天生頭腦差,長大只能......" ,請你要勇敢跟他們說 : "事實不是這樣的。 讓我們從今天起,丟掉基因決定論,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能被幫忙的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真正的靈性追尋,或許不應該被外在的框架所束縛。無論是宗教的教條還是社會的價值觀,這些外在的「規則」常常成為人們內心的枷鎖,限制了對真理的自由探索。然而,真理並不隱藏於特定的文本或教義中,而是存在於每個人內在的深處。
Thumbnail
頻頻高漲的房價讓越來越多人吃不消,房屋成交價到底是由誰決定的?當然是市場買賣雙方決定的,但是這個房價又以甚麼當作合理的參考標準呢?實價登錄嗎? 在沒有實價登錄之前,買方與賣方對於合理的房屋價格較無參考資訊,通常只能探聽附近有成交的房價,當作每坪單價的參考值,因為大家的認知差距不同,這也讓買
身為父母,我們總希望孩子的人生順風順水,彷彿每天都住在陽光明媚的花園裡,完全沒有風吹雨打的可能。於是,許多父母會做什麼呢?他們會盡量幫孩子鋪好路、擋​​住風暴,甚至連一個小水坑都不讓孩子踩到。看似體貼,其實這是在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現實生活可不是溫室裡的花朵世界。沒有誰的一生是毫無波折的。孩子必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從畫畫覺察孩子情緒:一幅畫及時發現孩子需求,讓彼此內在連結更緊密》這本著作宛如一位智伴,溫暖親切地牽起你的手,引領你走進孩子那斑斕絢爛的繪畫天地。作者賴育立老師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娓娓為你解讀孩子筆觸下隱晦的情感訊號。這本書如同一面清晰的鏡子,讓你透過孩子創作的每一幅畫作,及時探知他們當下最真實的需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是否曾聽過, " 唉! 這個孩子就是跟爸爸一樣XXX,他阿公也是XXX.....一輩子注定要......或這個孩子就是天生頭腦差,長大只能......" ,請你要勇敢跟他們說 : "事實不是這樣的。 讓我們從今天起,丟掉基因決定論,沒有一個孩子是不能被幫忙的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