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心同行:品讀《A Path With Heart》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在我剛開始接觸佛教的時候,“無我”成為一個非常吸引我的概念,並馬上成為努力踐行的原則。我眼前常常浮現一個灼熱的火球沉入大海的畫面。我慢慢變得更安靜,但同時也成為一個受氣包、可憐蟲。終於,心中承受的不公、憤怒越積越多,最終以疾病的形式爆發出來。隨後數年的修習和經歷讓我逐漸領悟,自我的保養有多重要!然而,除了源于西方的文化、心理學以及部分靈修傳統,東方哲學和宗教從來不強調這個。

 

直到Jack Kornfield在他的著作《踏上心靈幽徑》(原版書名:A Path With Heart)中,開誠佈公地談到這一點,我終於覺得心中潛伏很久的一個觀念得到了回應:

 

“靈性生活有兩個並行的任務:一個是發現無我,另一個是發展健康的自我感。表面上兩者互相矛盾,但兩者都必須實現,我們才能覺醒。”
raw-image

換言之,將無我之境比作海洋的話,自我則如同其中的水滴和波浪。兩者相互交織。

 

此外,在我深入探索內在世界的過程中,宗教、哲學、占星都讓我頗為著迷。然而,對於心理學初步涉獵之後,卻讓我對之有些排斥:我很難接受這種機械、僵硬卻又用來探討人心的系統。有趣的是,成為占星師之後,我對心理學的瞭解越來越多,尤其驚訝其在諮詢領域的實用性。我本來想走“進化占星學”(探討宿世)的路線,但後來愈發堅信:借助心理學的幫助,占星學會接地氣得多。

 

而Jack Kornfield則說得更直接: 

“深入的心理治療和禪修必須一起進行……在靈性層面揭露的許多深層議題,是無法單靠禪修得到療愈的,比如早年受虐、成癮、愛和性方面的困擾,都需要有經驗的療愈者以親近、自覺而持續的支持來解決。在大型靈性團體中,上師、喇嘛或老師很少有時間通過這種過程仔細指導我們,許多靈性老師也不擅長處理這些問題,有些人甚至不曾處理過自己的問題。”

 

Jack的這本書,最讓我折服的是關於“調和”的智慧。靈性生活與世俗生活的調和、理想化的修行境界和現實種種問題的調和等等。因此,幾乎所有修行過程中可能面對的問題,他都全面而理性地談到了:如何尊重、回避上師,如何佈施但又設定界限,如何禪修之後能夠面對現實生活等等。

 

將禪修緊密結合生活的觀點尤其引發我的思考。靜坐時,雖然對深潛的情緒和念頭有所觀察,但這些並不能代表自我的全部。一旦起坐並進入現實空間,在豐富無比的刺激條件下,自我的細枝末節完全釋放了——這是絕好的內觀機會,但我們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因此,在我看來,比靜坐更重要的是“動坐”:在行住坐臥之間保持覺察,觀察自己的所有感官和念頭。《維摩詰經》裡維摩詰菩薩為此“指責”舍利弗打坐的狹隘性,道理我是懂的,但在實際的體悟中我還是遠遠落後了。

 

此外,關於修行的不同階段,以及期間出現的問題,Jack都有平白又寶貴的敘述。漢傳佛教中一些經典(比如《圓覺經》《梵網經》)雖然對修行次第都有詳述,但Jack將己所擅長的南傳佛教精細、寫實的風格發揮到極致,輔之以心理學的大眾概念,讀起來再無繁冗或高遠之貌。話題包括自我的擴展(所謂“四禪八定”及“六道”體驗)和消融(對感官心智的深入觀察)、靈魂暗夜,以及修行的週期等。例如,他寫道:

 

“暗夜通常只會在我們獲得某些初步的靈性開啟後出現。修行首次閃現靈光時,會產生喜悅、清明、愛和神聖感,使我們體驗到靈性進展的強烈興奮感。然而,這些狀態必然會消逝,它們的出現好像是修行最初的禮物,我們接著便發現要維持和活在這些境界中,需要許多訓練和臣服。在內在世界,我們常在接觸到光後就失去它,又落入分裂、絕望和潛意識。這種情形也許會發生許多次,不斷重複開啟和放下、死亡和再生的迴圈,這就代表了我們所走的靈性道路。但也就是這種死亡與再生的過程,引導我們走向自由。”

 

換言之,我們需要反覆進入靈魂暗夜,伴隨著每次修習的成就。黑暗與光明是時刻相伴的。這對我們習慣的直線思維——只要我有所領悟,之後的修行和生活便是一路坦途——具有強烈的震撼作用。

 

此書初讀,很容易讓人誤以為一本普通的雞湯文萃。書名更容易讓人誤解(我個人認為若譯作“與心同行”更符合全書主題和基調)。但很快就會被其中無處不在的引文(名人名言以及詩文)、不同宗教傳統的故事、作者親身經歷的案例深深吸引。尤其是作者本人相關的案例,由於他接觸過不同領域、不同成就的大師,本人又深諳禪修和心理學,也帶過眾多學生,所以他豐富的閱歷非常具備啟發性。

 

總之,作為探討個人心靈成長、修行的著作,這本書揉合了不同學派和觀念,但又避開高大上或玄虛之流,極具現實感和實用性。文風平緩、自然,甚至帶著詩一樣的美感,其滲透的智慧也是作者個人修行成就的折射。

 

以下,從我的個人筆記中精選出二十處原書摘錄,作為奉獻各位修行者或者有志自我探索者的開年小點😁也預祝所有朋友龍年大道,與心同行!



1

當我們問:“我是否依循了一條心的道路?”會發現沒有任何人能明確地為我們界定什麼是應該走的路。相反,我們必須讓這個問題的神秘和美麗在我們的生命中回蕩。然後,內在某處會有答案出現,瞭解也油然而生。如果我們靜下來,深刻地傾聽,即使只是片刻,也將知道自己是否依循了一條心的道路。

2

我們的專注力愈深入,身體和呼吸就愈柔軟,身體內每個感覺到呼吸的地方,都會有微細的震動、移動、觸感、流動,非常活躍。專注力的穩定顯示出生命的每個部分都在變化,就像河流一樣,雖然我們覺得它是一條河,但其實它一直在變動。

3

事實上,有位著名的禪師曾形容修行就像“一個接一個的錯誤”,也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學習機會。我們就是從“困難、錯誤與過失”中真正地學習。生活便是犯下一連串錯誤。瞭解這一點,將會為自己和他人帶來極大的自在和諒解,使我們與生命的難題自在共處。

4

西藏佛教傳統指導初學者必須修持的法門叫做“將困難帶入修行的道路”,包括有意識地將我們不想要的苦難、生活中的哀傷、內心和外在的掙扎,變成滋養耐心和慈悲心的養料,由此發展更大的自由和真實的佛性。困難是如此被看重,因此在每個修行階段前,會唱誦一段真心請求困難來到的藏文祈禱文:

在這旅程中,願我能得到適當的困難和苦難,使我的心能真正覺醒,使我追求解脫和宇宙慈悲心的修行能真正實現。

5

她恨疼痛,也恨她的身體,禪修只是她用來逃離自己的另一個方法。她終於看到這一點,不禁痛哭流涕,她竟然如此不愛自己的身體。這是她靈性修行的轉捩點。

6

任何身體、心靈和心智的經驗,在意識中重複出現時,就是一個信號,表示這個訪客要求更深入、更徹底的關注。

raw-image


7

“不尋常的經驗”可能會在靈性旅程中製造障礙,變成重複出現的困難和陷阱。我們對它們的反應甚至可能使我們的禪修墮落——我們也許貪求這些經驗,或想重複和佔有它們,然後認為自己已經開悟……我們也可能發現它們造成困擾而推開它們。這些態度全都是陷阱。

8

佛陀說:“……不要滿足于傳言或傳統,不要滿足於傳奇或偉大經典上的字句,不要滿足於推測或邏輯推理,或是個人所喜惡的觀點,或者‘這是大師和老師的話’。要往自己裡面看,當你發現某些教誨是無益的、應受非難的、智者會譴責的,當你接受之後會受害或感到痛苦,就應該放棄。如果它們造成虛偽和貪婪、導致偷竊或著迷、增加怨恨或妄想,就應該放棄……只有當你從內心知道這些東西是有益的、無害的、智者會稱讚的,而且接受和實行時會帶來幸福和快樂,你們才應該遵行。當它們帶來德行、誠實、慈愛、清明、自由時,你就必須遵循它們。”

9

世俗生活有週期地運行,且每一週期都包含靈性的功課;同樣地,內在靈性修行的技巧和方式也有自然的週期。我們常認為不同的靈性道路有不同的修行方式,比如服務窮人、禱告獻身、瑜伽體位、隱修閉關或研究探索。但靈性之旅可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引導我們吸納許多不同的修行面向。某階段的修行可能是全心奉獻、追隨一位老師,下個階段卻可能是自己修行、探索;或是在某個階段全心過著與世隔絕的孤獨生活,下個階段卻試圖通過服務他人而擴展慈悲心。我們可能在某些階段專注於身體,某些階段側重禱告和臣服,另一些階段則注重研究和思索。

10

如果我們認為修行就應該如何,反而會造成阻礙,使我們無法尊重實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情況……修行不會按照我們的理想狀況進行,而是根據生命的法則。

11

可惜的是,達到一種純淨神聖境界的想法,正符合我們原本可能擁有的神經質、擔心和過度理想化的傾向。只要我們把自己看成污穢不潔、可恥或沒有價值的人,就會利用靈性的修行和淨化的觀點來逃避自己,以僵化的方式遵循靈性的戒律和形式,希望產生一個純潔而屬靈的身份。印度人稱之為黃金鎖鏈,它不是鐵制的鎖鏈,但仍只是鎖鏈。藏傳佛教老師丘揚·創巴仁波切以“靈性的物化”告誡眾人,說明我們會如何模仿靈性修行的外在形式,包括服裝、教義、文化和禪修方法,以逃避世界或支撐自我

12

哈佛大學的佛學老師及心理學家恩格勒說:“你必須先成為重要的某人,然後才能成為無我之人。”他的意思是要有強壯、健康的自我感,才能承受禪修的消融過程,進而認識空性。這句話說得沒錯,但千萬不要以直線的方式瞭解它;自我的發展和無我的認識可能以任何順序出現。就像靈性生活的所有面向一樣,自我和空性會在修行中以螺旋的方式一起發展,在嶄新而愈來愈深人的認識中,兩者的發展會交替出現。

13

要喚醒佛性,還需要瞭解自我的另一面:實踐個人天命的需求。這種發現是很基本的任務,對西方人而言更是如此。傳統佛教故事常談到個人可能立下重大的誓言,願意耗費許多世以成為佛陀的首席侍者,具有無比精神力量的瑜伽士,或無限慈悲的菩薩。持續許多世的意圖能讓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業力產生特殊的性格和命運。

14

當我們脫離慈悲的層面,就會產生虛假的安全感和缺少智慧的慈悲。所有不健康或過度理想化的慷慨佈施都起於這種錯誤,這表示缺乏對自己的深度尊重。當自我價值感仍然低落時,就無法表明限度、設定界限或尊重自身的需求,於是看似慈悲的協助就會混雜依賴、恐懼和不安全感。成熟的愛和健康的慈悲……出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深度尊重。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就像明智地養育孩子的父母一樣,知道要在什麼時候設定界限,什麼時候說“不”。他們很愛孩子,為孩子好,但也尊重孩子為自己學習的需求。有時候,一句堅定的“不”、“我不能”或“我不答應,因為超過我的限度”,是我們所能說的最屬靈的話。

15

我們最軟弱的那一面,最容易讓我們對生命的奧秘覺醒;我們最大的優點(最能勝任、最明瞭易懂的部分),反而使我們遠離奧秘。

raw-image

16

為了區分靈性生活的精華與糟粕,我們必須分辨智慧與力量的差異。力量包括通靈能力、特殊的靈性能量、為學生創造願景的能力,或只是單純的個人魅力。許多力量強大的人並沒有智慧;許多有智慧的人雖然充滿愛與開放,卻不具備特殊的力量。千萬不要被愚弄,雖然這兩種特質有時會同時出現在一個既有智慧又有力量的老師身上,但兩者常被混為一談。力量強大的老師有可能有智慧和愛心,但也可能沒有:力量不能證明任何事。當老師為法、神聖和真理服務時,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益處;但力量成為為老師私利服務的工具時,必然會造成許多問題。

17

事實上,全世界,我們只能改變一個人的業,就是我們自己的業。但我們由心而產生的行為卻能影響全世界,因為人都是互相聯結的。如果我們能解開自己心中的業結,就必然能為別人的業帶來療愈。

18

一位年輕女子是原生家庭裡的受虐者,她在早期的靈性修行中花了許多時間想療愈這種痛苦,在療愈過程中也成為其他受虐者的諮商師,最後開始治療施虐者與加害人。在處理加害人團體(幾乎都是男性)的第一年,她很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誰是犯罪的人。可是,當她深入聆聽加害人的故事,才發現這些人幾乎都曾在童年時受到虐待。她面對一群表面上看來是四十、五十、六十歲的男子,其實骨子裡都是受虐兒童。她發現許多人都被母親虐待,相當震驚;進一步瞭解他們的故事後,又發現他們的母親也曾被父親或家族中的叔伯虐待,可悲的虐待模式可以一代一代地回推。她該怎麼辦?她能指責誰?她只能盡一切力量說:“不,這種行為不能再繼續下去。”然後以心中的慈悲擁抱他們,因為施虐者與受虐者是同一個人

19

靈性成熟的十大特質:非理想主義;仁慈;耐性;活在當下;整合而體征的神聖感;質疑;彈性;擁抱對立面;智慧而慈悲的關係;平凡。

20

創立日本曹洞宗的道元禪師說:“開悟就是與萬物親密。”我們呼吸的空氣、吹過四周的風、行走其上的土地、周遭的其他生命、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就是我們沉睡和覺醒的地方。如同我的一位柬埔寨老師所說:“靈修就是關於吃,我們在哪裡吃、吃什麼、如何吃。我們常常試圖吃別人,卻不讓別人吃我們,佛陀看見這種苦難而流淚。”我們可以把世界看成我們吃人和被吃的地方,也可以看成我們都有機會彼此餵食的地方。


raw-image







職業占星師。逾四十之不惑,遊暗夜以星火。立占師之招牌,修醫者之精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循當代占星之務,導靈魂進化之旅。非商賈術士,惡卜測玄虛。但解惑授方,和日出之光。有難深應,攜手煉金。愈人愈己,融二為一。我命由我不由天,失意得意歡不離。derekzhang0618@gmail.com索取占星諮詢及占星課程資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當下的社會已將我們每個個體與集體——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連接地越來越緊密,而我們的獨立性即將消失殆盡。黃帝內經裡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我總結的屏蔽力大致七條(見導圖),其中六條旨在“辟邪”,剩下其一便為“養正”。
占星諮詢是具高度藝術性的、表面看來理性客觀、實則充滿主觀和個人色彩的雙方對談。儘管雙方都做了足夠的準備,但還是有很多微妙、不可控的因素,影響著每場諮詢的最終成效。以下簡要列舉幾項從客戶角度來說,不利諮詢的因素或心態。希望能夠説明到有興趣參與諮詢的客戶朋友,以及有志從事占星職業的諮詢師。
他努力實現的真正身份是:傾聽者,旅伴,朋友,顧問,導師,光之工作者,菩薩,僕人。
總起來說,2024年的外行星相位比前幾年平和許多。祝願各位朋友,能夠在新的一年,徹底從疫情帶來的陰霾中走出,意氣風發,國泰民安!!!🎈🧧❣️
星盤裡最容易識別的、“利好”的標誌,似乎就是柔相位(通常是指三分相120度、六分相60度)了。柔相位連接的兩方行星,如同老友重逢,帶來了順遂的生命流動和創造力。有些占星師認為柔相位意味著宿世裡已經充分掌握了相關的互動法則,此世作為盤主的資源,或者福報而出現。。。真的如此嗎?
身體不適的療愈,除了尋求醫生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當下的社會已將我們每個個體與集體——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連接地越來越緊密,而我們的獨立性即將消失殆盡。黃帝內經裡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我總結的屏蔽力大致七條(見導圖),其中六條旨在“辟邪”,剩下其一便為“養正”。
占星諮詢是具高度藝術性的、表面看來理性客觀、實則充滿主觀和個人色彩的雙方對談。儘管雙方都做了足夠的準備,但還是有很多微妙、不可控的因素,影響著每場諮詢的最終成效。以下簡要列舉幾項從客戶角度來說,不利諮詢的因素或心態。希望能夠説明到有興趣參與諮詢的客戶朋友,以及有志從事占星職業的諮詢師。
他努力實現的真正身份是:傾聽者,旅伴,朋友,顧問,導師,光之工作者,菩薩,僕人。
總起來說,2024年的外行星相位比前幾年平和許多。祝願各位朋友,能夠在新的一年,徹底從疫情帶來的陰霾中走出,意氣風發,國泰民安!!!🎈🧧❣️
星盤裡最容易識別的、“利好”的標誌,似乎就是柔相位(通常是指三分相120度、六分相60度)了。柔相位連接的兩方行星,如同老友重逢,帶來了順遂的生命流動和創造力。有些占星師認為柔相位意味著宿世裡已經充分掌握了相關的互動法則,此世作為盤主的資源,或者福報而出現。。。真的如此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開始一定要先來介紹「江戶前」是什麼?江戶前就是指江戶城前方的海域,以現在的地名來說,就是屬於東京灣的部分,在這邊捕獲的魚,被這邊的人們做成了幾種經典料理,聽起來就很像是到了這邊就必須品嚐的名產,書裡面提到一共有五項,分別是壽司、鰻魚、天婦羅、佃煮跟海苔。
Thumbnail
老賈快篩兩段紅,與毒同行─第六天,慶幸健在。 玩了幾天AI繪圖,不過癮!沒能結合文章可就枉費連日操作,累積下的手感和小點子。我要將AI繪圖「寫」進美食篇,看看挑逗味蕾的是美食還是人工智慧?
Thumbnail
關於正義這個議題,我總是在尋找可能的答案,因為正義如果沒有一個準繩,那所面對將會是誰的正義,世上很多的問題不是是非對錯這麼簡單,往往會牽扯到處境和立場的不同,所詮釋出的正義差異,就連基督信仰談論神的義,對許多事務判斷又不一樣,誰的詮釋呢?
Thumbnail
豐盛心靈寫作-7日感恩書寫邁入第二年 在陪伴每一位書寫家人的這段期間 除了每天早起祈禱 最適合大家書寫的主題之外 也因著每位書寫家人 對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渴望 從書寫中幫每個人找出 隱藏在深層的潛意識 針對各自內在卡住的議題 陪伴他們繼續往下書寫 這過程中陸續收到許多書寫家人 豐盛的回饋與反應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比爾蓋茲曾說未來將會有兩大災難,比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影響更加劇烈,分別是:「氣候變遷危機」以及「生物恐怖主義」。也許創新的產業,將是永續發展的解方!
Thumbnail
心與新。中文真的是很奇妙的語言,這兩個讀音相同,意義各異的字卻又有著奇妙的連結。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在2021能有個美好、全新的開始,然而人的思維若還是一如往常的陳腐、心還是依舊在過去的沈痾裡,我們真的能跳脫舊有的框架,創造新的、渴望的生活嗎? 用心去創造新生活吧!
有過這樣子 一步一步追趕某個人的腳步 距離 卻總是不告知的拉長 曾經很靠近 如今停下腳步 看著遠方 也看著自己光底下的影子 雖然不知道追求的是什麼 動力 簡單的卻來自 想陪伴的念頭 在多年以前 想的是 只要想起就在眼前 再多年以後 想的卻是 無論如何 總是觸不可及 每個思考點上 有個相似的身影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開始一定要先來介紹「江戶前」是什麼?江戶前就是指江戶城前方的海域,以現在的地名來說,就是屬於東京灣的部分,在這邊捕獲的魚,被這邊的人們做成了幾種經典料理,聽起來就很像是到了這邊就必須品嚐的名產,書裡面提到一共有五項,分別是壽司、鰻魚、天婦羅、佃煮跟海苔。
Thumbnail
老賈快篩兩段紅,與毒同行─第六天,慶幸健在。 玩了幾天AI繪圖,不過癮!沒能結合文章可就枉費連日操作,累積下的手感和小點子。我要將AI繪圖「寫」進美食篇,看看挑逗味蕾的是美食還是人工智慧?
Thumbnail
關於正義這個議題,我總是在尋找可能的答案,因為正義如果沒有一個準繩,那所面對將會是誰的正義,世上很多的問題不是是非對錯這麼簡單,往往會牽扯到處境和立場的不同,所詮釋出的正義差異,就連基督信仰談論神的義,對許多事務判斷又不一樣,誰的詮釋呢?
Thumbnail
豐盛心靈寫作-7日感恩書寫邁入第二年 在陪伴每一位書寫家人的這段期間 除了每天早起祈禱 最適合大家書寫的主題之外 也因著每位書寫家人 對認識自己、探索自己的渴望 從書寫中幫每個人找出 隱藏在深層的潛意識 針對各自內在卡住的議題 陪伴他們繼續往下書寫 這過程中陸續收到許多書寫家人 豐盛的回饋與反應
Thumbnail
同理心Empathy:亦稱為共情或換位思考,是理性與感性交織的能力,是主動地去瞭解對方實際情況再去感受,能夠察覺對方真正的情緒和處境,並用對方實際的狀態去思考和感受,並不隨意插手他人課題。  
Thumbnail
比爾蓋茲曾說未來將會有兩大災難,比COVID-19大流行帶來的影響更加劇烈,分別是:「氣候變遷危機」以及「生物恐怖主義」。也許創新的產業,將是永續發展的解方!
Thumbnail
心與新。中文真的是很奇妙的語言,這兩個讀音相同,意義各異的字卻又有著奇妙的連結。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在2021能有個美好、全新的開始,然而人的思維若還是一如往常的陳腐、心還是依舊在過去的沈痾裡,我們真的能跳脫舊有的框架,創造新的、渴望的生活嗎? 用心去創造新生活吧!
有過這樣子 一步一步追趕某個人的腳步 距離 卻總是不告知的拉長 曾經很靠近 如今停下腳步 看著遠方 也看著自己光底下的影子 雖然不知道追求的是什麼 動力 簡單的卻來自 想陪伴的念頭 在多年以前 想的是 只要想起就在眼前 再多年以後 想的卻是 無論如何 總是觸不可及 每個思考點上 有個相似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