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雜感】那些應該與如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小時候學英文時,學到西方文化中,當碰到有人送禮時,不像華人會小心翼翼地收下,之後再打開來。在西方文化中,收禮人不但會當場打開禮物,用當下的驚喜反應作為送禮人的即時回饋,也有人會說“You shouldn’t have” (你太客氣了/讓你破費了)作為口頭回饋。這句話背後隱含的心意是,對方特地為你做了一件超乎你預期的事情,讓你由衷感謝。


或許,日常生活中那些人與人的互動,我們所期待的,可能就是像這樣,可以得到即時反饋卻又不擔心受傷的時刻。


在今年過年時期,那些關於網紅異國旅行的滿意與不滿意,想像破滅或是針鋒相對,每一句話就像是把自己的心思意念包裝起來,丟給或是拿給另一個人,我們都想要把自己腦中的概念原封不動地被他人接受,但很多時候,卻也不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打開、使用這份禮物,甚至是解讀送禮人的原意。


我們都期待得到超乎期待的服務或是對待,但往往卻也忘記,每一次人與人的互動,都是獨一無二的送禮與收禮的過程。


如果我們說話前,可以預想對方看到後,所可能產生的負面情緒或是引發的漣漪,我們是否願意將鋒芒收斂一點?如果我們說話前,可以預想對方若是在我們面前,可能會給予我們什麼回應,我們是否仍舊願意看著對方的眼睛,講出我們在網路上輕率講出的話?


很多的可能,在尚未發生之前都只是如果,如果你在1年、5年或是10年後,看待今天發生的事情,你會用多少力氣跟時間,去評論一個你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真實相遇的人?


如果可以,我們都希望收到“You shouldn’t have” 的回饋,而不是“You should have”的命令,當人生的走向本來就全非自己左右,又有哪個他人可以指揮呢?


“May your feedback be a gift”



avatar-img
48會員
25內容數
關於人生的各種思考與想像,在21世紀的現實裡,想像著22世紀更為成熟的人類與更永續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之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後一堂課「科學化練琴」,余博士也開宗明義地講,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他在公開課中主要以學習音樂的主軸來談這門課,原因在於他發現公開課的受眾,大部分的人都來自非音樂領域,因此他也會把後續的線上課,往更通識與更領域普及的方式去設計。
第七堂課主題是「筆記與思考」,余博士先以他年輕時剛到美國時當小留學生週末去打工賣熱狗的例子開始,從一開始學會怎麼加熱熱狗,一直到做出各式口味的客製化熱狗,並熟練地應付不同客人的需求,這其實就是一段從新手到熟手的學習歷程。從嬰兒時期到成人獨立時期,我們大量地依賴家長和身邊的環境進行學習
第五堂課「掌握你的情緒」余博士先以一個他之前返國教書時碰到的學生的案例開始,那位學生在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三次後,因為一直達不到自己理想的表現而落淚;余博士觀察到學生面對挑戰與挫敗的反應,也跟學生分享自己曾經練習同一首曲子30多次,仍未達到自己理想的水準。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孰優孰劣?天才只能小時了了嗎?在第四堂音樂與科學課,主題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課程一開始,余道昌博士以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曼紐因(Yehudi Menuhin)為例
你有可以有多專注,取決於你可以多不分心? 在記憶之後,就是專注力的探討。記憶是影響我們做些什麼,而專注力是我們如何做和做多少。專注力會受到分心、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音樂與科學的第三、第四堂課,余道昌博士分別從視覺與聯想、由上而下的神經迴路學習方式兩個主題出發,帶領同學去探索自己的視覺與記憶的連結,以及回溯甚至是學習重建自己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你是怎麼記憶的開始?
最後一堂課「科學化練琴」,余博士也開宗明義地講,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他在公開課中主要以學習音樂的主軸來談這門課,原因在於他發現公開課的受眾,大部分的人都來自非音樂領域,因此他也會把後續的線上課,往更通識與更領域普及的方式去設計。
第七堂課主題是「筆記與思考」,余博士先以他年輕時剛到美國時當小留學生週末去打工賣熱狗的例子開始,從一開始學會怎麼加熱熱狗,一直到做出各式口味的客製化熱狗,並熟練地應付不同客人的需求,這其實就是一段從新手到熟手的學習歷程。從嬰兒時期到成人獨立時期,我們大量地依賴家長和身邊的環境進行學習
第五堂課「掌握你的情緒」余博士先以一個他之前返國教書時碰到的學生的案例開始,那位學生在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三次後,因為一直達不到自己理想的表現而落淚;余博士觀察到學生面對挑戰與挫敗的反應,也跟學生分享自己曾經練習同一首曲子30多次,仍未達到自己理想的水準。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孰優孰劣?天才只能小時了了嗎?在第四堂音樂與科學課,主題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課程一開始,余道昌博士以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曼紐因(Yehudi Menuhin)為例
你有可以有多專注,取決於你可以多不分心? 在記憶之後,就是專注力的探討。記憶是影響我們做些什麼,而專注力是我們如何做和做多少。專注力會受到分心、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音樂與科學的第三、第四堂課,余道昌博士分別從視覺與聯想、由上而下的神經迴路學習方式兩個主題出發,帶領同學去探索自己的視覺與記憶的連結,以及回溯甚至是學習重建自己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你是怎麼記憶的開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能肯定的是,在選擇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這一年中,收到許多來自他人的善意,儘管有些聽起來並不是令人愉快。這些經歷為自己的思考、行動持續帶來影響,也讓我相信即便是做真實的自己、對他人的期望說不,我仍是被愛所圍繞。或許正是因為認知到這一點,感謝的意義才變得更加踏實。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包括贈送禮物表示感謝、慶祝特殊場合、表達愛意、建立和維護關係、文化習俗在內的社會和文化中的多種含義,並討論了在酒醉狀態下和戀愛、交往濃情密意情境下送禮物後的法律處理。最後,文章提到了房產提前過戶給子女的問題以及該問題涉及到的附條件贈與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送禮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行為,它不僅是對他人的一種物質表達,更是一種情感交流和人際關係建立的方式。送禮可以用來表達對長輩的尊敬,透過精心挑選的禮物來傳達我們對他們智慧和經驗的敬仰。同時,它也是鞏固與朋友之間友誼的一種方式,透過互贈禮物來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在職場中,送禮行為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習慣收禮物或收下別人好意的人,因為從小家教非常客氣,不論人家塞給我什麼都要說不用了謝謝,就算是拜訪別人的地盤,別人問我要不要喝水也是都說不用了謝謝(然後其實快要渴死)。 後來國高中時,身邊有些男同學在追求女同學,三不五時都會送一些小東西,飲料啦、早餐都是基本,冬天的時候還有暖暖包,
Thumbnail
無論誰幫了你,一定要送禮表達感謝。你不一定要相信人情,但要懂得利用人情。對於別人的幫助,越早報答越好。這樣做能讓對方立刻意識到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下次才會更願意幫你。在送禮時,不要提出任何要求,讓禮物單純地表達感激之情。此外,小錢可辦的事情不要去麻煩人際關係,人脈應該留到重要時刻使用。
Thumbnail
過年免不了要發紅包,給長輩的紅包不能少,而小輩們的紅包又得相互給,我家給你家,你家也回給我家,這麼回來回去甚是麻煩。祖母尚在時,就不在意這些形式,在我們小時候,多少都會收到祖母紅包,國中後就沒了。而父輩之間也不在乎這些,兒童時期會收到紅包,青少年後就沒了。現在我們這輩,更明說不要這些形式,但過年就要
在此提供我的送禮邏輯,以及精品會固定送給VVIP們的酒款品牌,讓大家參考
Thumbnail
什麼東西,會讓我願意分享,發揮創意,把自己創作的作品,發揮出來!如年節會應景的賀卡輸出送給朋友們和事業夥伴! 書中提到,把自己不到、用不上的東西分送給親朋好友;將自己無法善加利用的物品,轉送給需要的人,甚至偶爾也可以將自己需要的東西贈送給他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能肯定的是,在選擇採取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這一年中,收到許多來自他人的善意,儘管有些聽起來並不是令人愉快。這些經歷為自己的思考、行動持續帶來影響,也讓我相信即便是做真實的自己、對他人的期望說不,我仍是被愛所圍繞。或許正是因為認知到這一點,感謝的意義才變得更加踏實。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包括贈送禮物表示感謝、慶祝特殊場合、表達愛意、建立和維護關係、文化習俗在內的社會和文化中的多種含義,並討論了在酒醉狀態下和戀愛、交往濃情密意情境下送禮物後的法律處理。最後,文章提到了房產提前過戶給子女的問題以及該問題涉及到的附條件贈與的相關事宜。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送禮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交行為,它不僅是對他人的一種物質表達,更是一種情感交流和人際關係建立的方式。送禮可以用來表達對長輩的尊敬,透過精心挑選的禮物來傳達我們對他們智慧和經驗的敬仰。同時,它也是鞏固與朋友之間友誼的一種方式,透過互贈禮物來加深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在職場中,送禮行為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習慣收禮物或收下別人好意的人,因為從小家教非常客氣,不論人家塞給我什麼都要說不用了謝謝,就算是拜訪別人的地盤,別人問我要不要喝水也是都說不用了謝謝(然後其實快要渴死)。 後來國高中時,身邊有些男同學在追求女同學,三不五時都會送一些小東西,飲料啦、早餐都是基本,冬天的時候還有暖暖包,
Thumbnail
無論誰幫了你,一定要送禮表達感謝。你不一定要相信人情,但要懂得利用人情。對於別人的幫助,越早報答越好。這樣做能讓對方立刻意識到你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下次才會更願意幫你。在送禮時,不要提出任何要求,讓禮物單純地表達感激之情。此外,小錢可辦的事情不要去麻煩人際關係,人脈應該留到重要時刻使用。
Thumbnail
過年免不了要發紅包,給長輩的紅包不能少,而小輩們的紅包又得相互給,我家給你家,你家也回給我家,這麼回來回去甚是麻煩。祖母尚在時,就不在意這些形式,在我們小時候,多少都會收到祖母紅包,國中後就沒了。而父輩之間也不在乎這些,兒童時期會收到紅包,青少年後就沒了。現在我們這輩,更明說不要這些形式,但過年就要
在此提供我的送禮邏輯,以及精品會固定送給VVIP們的酒款品牌,讓大家參考
Thumbnail
什麼東西,會讓我願意分享,發揮創意,把自己創作的作品,發揮出來!如年節會應景的賀卡輸出送給朋友們和事業夥伴! 書中提到,把自己不到、用不上的東西分送給親朋好友;將自己無法善加利用的物品,轉送給需要的人,甚至偶爾也可以將自己需要的東西贈送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