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科學——可複製的結果可能騙了你?但你的身體記憶不會 Vol. 8

更新於 2023/06/09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最後一堂課「科學化練琴」,余博士也開宗明義地講,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他在公開課中主要以學習音樂的主軸來談這門課,原因在於他發現公開課的受眾,大部分的人都來自非音樂領域,因此他也會把後續的線上課,往更通識與更領域普及的方式去設計。
在課堂一開始,余博士投影出如果製作蛋炒飯的投影片,並還列出步驟,詢問在場的大家在具備了原料之後,大概需要多少時間?我們可以有把握炒出符合「飯粒粒分明、軟硬適中」、「蛋粒要均勻分布」、「蛋飯蔥的香氣要融合在一起」的完美蛋炒飯?是否有辦法保證每一次都可以一樣美味?
現場有位有餐飲背景的同學,她回答以她的經驗評估大概要六年,可以達到三大目標,但仍無法保證每一次都一樣美味。
這個案例也帶到課程主題,如何專注在解析出可以重現正確結果的步驟,而非專注於複製結果本身?
「Don’t recreate what just worked, analyze the process to get that result. If you go for the result, it ain’t going to work. It might. But it’s luck. It’s not technique」—余道昌
「不要重新創造剛發生作用的東西,分析過程以得到結果。如果你只追求結果,那是行不通的,也許有可能,但那只是運氣,而不是技術!」—余道昌
成功可以複製,但該複製的不是結果而是步驟
在此之後,老師也分享了幾個學音樂學生的案例,包括以調音器去練習音準與把位準確度的學生、在大師班中曾表現出豐富音色但隔年卻無法重現前年結果的學生、或是三次被老師趕出課堂卻在最後一次向老師提問,發現自己為什麼先前練習都不到位的學生。這些學生的案例,與其是要讓在場的大家找出為什麼,更是讓大家思考,為什麼強調重複成功結果的方式,最終反而沒讓這些有天份的學生得到他們想要的?這或許就是為什麼分析出精確的步驟並得以重組,會優於複製曾經成功的結果。
余博士也總結了幾點他觀察到學生練琴的通病:
  1. 練習時步驟掌握不到位,無法達到上課時完全正確的結果
  2. 練習時步驟順序不對,沒法達成結果
  3. 太在意結果,不在乎老師幫忙找出達成結果的程序與步驟
  4. 只記得結果,但不記得過程與步驟,練習幾次出現不同的結果之後,把正確的結果長什麼樣也忘了
這樣的通病如果運用在學習語言或任何牽涉到身體動作的運動其實都很適用,例如語言學習在練習發音或是整個句子的音調時,當我們無法把單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對、把重音放對地方,再怎麼唸同一個單字,都只是枉然。
又像是打桌球,身體的律動、持拍的方式跟跨步的步伐大小與移動速度,都跟最終擊拍球的方向與力道有關,若是有任何想要偷懶或是省略的念頭,往往從球在拍面上的落點跟擊球的聲音,以至於球越過球網的落點就可以清楚發現。

大膽中求小心——將自己當作研究對象分析學習過程並求取進步

針對練琴的通病,余博士也提出了幾點可能的努力方向:
  1. 筆記寫得越清楚越好、越囉唆越好
  2. 步驟的順序跟時間點要寫清楚,每天重新整理與過濾
  3. 練習時不要害怕錯誤或是不熟悉的聲音或狀態,在大膽中求小心,跳離原來的舒適圈才能做出改變
  4. 老師上課時幫忙找到的技術、聲音或表達方式的結果,只是種測量方式,不是練習的方法
  5. 在重複步驟或過程中吸取經驗,而能完全了解自己的每個聲音與句子是如何做出來的
  6. 練琴時若太專注自己的結果,則會容易被自己失敗的情緒所掌控
  7. 大部分天才都著重於過程與分析過程的精準度,而非只是把結果複製出來,因為有能是碰巧。分析與實際走過過程才是真正的學習與進步。
至於太強調結果(Result)的老師,則會有以下常見的教學錯誤:
  1. 教學以考試與比賽成績為練習目標,不注重個人成長
  2. 教學生模仿自己或演奏家的錄音
  3. 著重曲目數量與進步,不放慢腳步學習聲響、音色與樂句
  4. 在學生沒什麼音樂或技術基礎時,讓學生自己去想或練習細節
  5. 為了達成快速效果,幫或讓學生請陪練老師
以上的提醒也彷彿是再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強調背誦與記憶的結果,讓我們往往迷信太多公式與捷徑,而不重視答案背後的邏輯推導過程,而養成了很會複製同樣答案(結果)的考試機器,卻往往不擅於去拆解問題的本質,甚至去解決沒有人解決過的問題(創新)。
在場也有同學提問,為什麼不建議模仿演奏家的錄音呢?老師回答,因為每個演奏家的身形、手長甚至是持琴、持弓的方式都不同,如果硬要一個亞洲學生去模仿歐洲人高馬大的演奏家,刻意模仿的結果,可能反而只會造成姿勢不正確或是學生的挫折感。與其如此,倒不如依照學生的特性與特質,去建立起可以重複且具備準確度的步驟。
由此,余博士建議,在教學與練習上,可以遵循以下幾點步驟:
  1. 如何清楚聽到與控制自己的聲音(音準、音色與音質)
  2. 如何設計與分析句子,以及用什麼技術去準確表現出來
  3. 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而達成以上兩要點
  4. 如何克服自己在音樂與技術上的問題,以及在練習時所產生的負面情緒
  5. 如何建立完整的上課與每日的練習筆記
  6. 如何在短期與長期規劃自己的進度與進步
余博士的建議,其實也是綜合其在前幾堂課的教學與建議,包括如何看到整體架構而不只是單一細節、視覺化自己的練習、如何建立程序化記憶、如何建立節點與連結,以及做出可以供記憶不斷精煉的筆記,都可以濃縮在以上的步驟裡。

縮短現實與理想的距離——讓自己每個努力的當下都算數

“Process is a series of steps designed to lea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or goal. It is an exploration and a journey towards progress.”—余道昌
“Process is how learning happens. Result is just a measurement”—余道昌
「過程是為了實現特定結果或目標而設計的一系列步驟。這是一個探索,也是進步的學習旅程。」—余道昌
「過程是如何學習的方式。結果只是一個衡量標準。」—余道昌
在專注於過程的學習中,學習者偶爾也會有感到喪氣的時候。如果我們一直看著終點,只會一直想著自己與終點的距離還很遠,心中不免就有挫折感升起。然而,如果專注於當下所採取的每個行動與過程,並給予量化價值(分數),就像是電玩中每一個小小關卡或是寶物都能獲得一定的積分。在這樣的過程中,雖然還沒有成功抵達終點,但是只要看到自己的分數一直在累積,也代表成功的機率也在上升。每一次完成有意義的行動,就會誘發腦中分泌多巴胺,得到快樂與成就感,就會刺激我們持續地往下走,抵達終點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準確度(Accuracy)與準確率(Precision)孰輕孰重?

余博士在談到練琴時,用了兩個單字準確度(Accuracy)與準確率(Precision)進行比較。準確度(Accuracy)是多接近正確的結果;準確率(Precision)則是有多一致地獲得正確的結果,一個是定值,另一個則是機率。
以練琴來說,Accuracy指能演奏出最準確的程度,而Precision則指能演奏最準確程度的頻率。如果以這兩個分別作為標準,只要能達到Accuracy,有人就會說我達到了可以休息了;然而,若以Precision作為標準,學習者會說,我練對了,但是拉錯/彈錯的比例還是偏多。
由兩者比較,可以看到Precision是相對性概念,強調能獲得正確結果的機率,也是余博士希望大家在意的——在意對與錯的比例,而這個比例有效門檻則是2:1。在這個比例下,如果學生可以有意識地練習,降低錯誤比例,則即便是非天才型的學生,只要時間拉得夠長,表現水準還是有機會趨近於職業水準。
有許多學生,在演奏完時總會第一個看向老師,問老師:「我這樣對嗎?老師我的答案對嗎?」然而,余博士也說,如果學生能夠掌握每個步驟的準確度跟準確率,學生根本就不會提出這個問題。

頭腦暫時忘記的,身體都記得——身體記憶的破壞與重組

在談到肌肉記憶(Muscle Memory)時,只要有學音樂或是運動經驗的人,應該都很熟悉長期學習一項技能的體感,就像是習慣開車時換檔或是踩油門或煞車通常不需要多想一樣。但身體其實也會經歷運動感官失憶症(motor sensory amnesia)的階段,身體會忘記,也會重組我們所學習的東西。
余博士也提出從「記憶訓練到感官訓練」的概念,學會任何曲子是累積身體破壞與重組的次數,而非累積練習的總時數。追求總時數只是在訓練短期記憶,考完或演出後記憶就會開始消失。破壞與重組著重在感官訓練,也是音樂家最需要訓練的能力。
「不著重累積總時數,而是累積身體感官忘了之後重組的次數」

科學化練琴——一天三段式練法

由此,余博士也提出了用3.5小時的間隔去訓練身體感官,進而延伸出「一天三段式練法」。有就是一天練習三個時段,每個時段之間必須要間隔3.5小時以上,讓身體充分破壞每段練習所建立起的肌肉和感官記憶。重組時則著重在每個段落的精確度和準確率,去拉開對與錯的比例。
針對「一天三段式練法」,余博士也提醒每次練琴都要以當次最好的表現與充滿正能量的狀態作結。睡前則以當天最難的片段來測試自己上午與下午練習的成果,作為隔天練習時可調整的方向。當感到煩躁時,則要用慢練的方式,用聽力來讓自己平靜跟冷靜。
以往,大家練琴的習慣都是從左到右,從曲子開頭一直練到結束。然而,這種線性的練習方法的缺點是:一、浪費太多時間在練習簡單的片段,難度高的片段無法在一定時間內達到穩定性與輕鬆感;二、練到高難度片段時,因必須停下來用慢速練習或重複練習,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學習者對於高難度片段的心理壓力與不適感,節奏感也因此會不穩。
此外,若在台上演出時,由左到右的練習方式,碰到忘譜時,也必須要靠左到右的方式去回想,無法進行跳躍或是銜接。
肇因於以上由左到右練琴的缺點,余博士提出了「科學化練琴」時間分配,將曲子按照難度分為四大段落,並按照難易度優先順序排列,P1最難依序到P4最簡單。練習時,將超過1/4-2/4的時間分配給難度1的段落,難度2分配到約小於1/4的時間,難度4則是1/5、難度4則是更少的時間。
複雜版的「科學化練琴」,則是將曲子按照難度分為P1到P6六個段落,P1為最難,P6為最簡單。六大片段依舊按照四大順序排列:
P1:難度1
P2:難度2+3
P3:難度4+5
P4:難度6
練琴時間分配:4:3:2:1
若分配到一星期的時間中,難度1要練7天(天天練),難度2+3要練4天,難度4+5要練3天,難度6一開始不練,等P1和P2熟悉速度可提升後再開始練。練習原則則是「注重步驟精準度」、「提升高度專注力」與「盡量拉開對與錯的比例」。
以難易度區分練習方向的好處是,可在最短時間達到最高效率。跳躍式練法有助於對於曲子的不同段落有深刻的認知,有助於建立長期記憶。而在長時間克服困難片段的同時,也有助於學習者建立演奏困難片段時所需的心態與自信。最後,此法也有助於清楚掌握高度專注力/動態專注力的起伏,形成流動(Flow)的狀態。

精準地朝著目標靠近,並有能力複製你想要複製的東西

“Accuracy means you get closer and close to your goal.”—余道昌
“Precision means you can reproduce the exact things regardless of the goal.”—余道昌
「精準意味著你離目標越來越近」—余道昌
「精密意味著無論目標是什麼,你都可以複製準確的東西」—余道昌
老師以這兩句話作結,其實也是總結了從第一堂課到最後一堂課的所有關鍵,從認識自己的大腦、記憶與學習方式,到手腦並用地建立、破壞與重組身體記憶,進而為自己建立長期記憶的圖譜,最後到有效率地透過科學化練琴達到精準度與準確率,讓自己的學習與表現水準,長期之下,可以達到接近職業水準。
精準度與精密率的練習,其實也像是任何需要精益求精的技術一樣,無論是重訓運用肌肉、羽球、網球、桌球透過持拍、身體肌肉的運用與視覺、聽覺、觸覺的多重感官整合,還是學習音樂時必須要在最基本的拉對與彈對音外,練習與演繹樂曲的其他細節與建立演奏風格。每一種技藝,都是身體記憶的破壞與重組的反覆;而每一次有意識的練習,都是一次有意義的行動,也都有機會帶領著我們往目標更前進一步,而抵達目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avatar-img
47會員
24內容數
關於人生的各種思考與想像,在21世紀的現實裡,想像著22世紀更為成熟的人類與更永續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之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第七堂課主題是「筆記與思考」,余博士先以他年輕時剛到美國時當小留學生週末去打工賣熱狗的例子開始,從一開始學會怎麼加熱熱狗,一直到做出各式口味的客製化熱狗,並熟練地應付不同客人的需求,這其實就是一段從新手到熟手的學習歷程。從嬰兒時期到成人獨立時期,我們大量地依賴家長和身邊的環境進行學習
第五堂課「掌握你的情緒」余博士先以一個他之前返國教書時碰到的學生的案例開始,那位學生在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三次後,因為一直達不到自己理想的表現而落淚;余博士觀察到學生面對挑戰與挫敗的反應,也跟學生分享自己曾經練習同一首曲子30多次,仍未達到自己理想的水準。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孰優孰劣?天才只能小時了了嗎?在第四堂音樂與科學課,主題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課程一開始,余道昌博士以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曼紐因(Yehudi Menuhin)為例
你有可以有多專注,取決於你可以多不分心? 在記憶之後,就是專注力的探討。記憶是影響我們做些什麼,而專注力是我們如何做和做多少。專注力會受到分心、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音樂與科學的第三、第四堂課,余道昌博士分別從視覺與聯想、由上而下的神經迴路學習方式兩個主題出發,帶領同學去探索自己的視覺與記憶的連結,以及回溯甚至是學習重建自己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你是怎麼記憶的開始?
之前聽了大人學的 Bryan 訪談余道昌博士談論自己從小到大學習古典音樂並且進行跨域學習,最終在不斷地假設與試錯之後,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學習邏輯與方法,也希望透過這套方法可以幫助學習音樂或任何想要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或是知識領域的人,都可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第七堂課主題是「筆記與思考」,余博士先以他年輕時剛到美國時當小留學生週末去打工賣熱狗的例子開始,從一開始學會怎麼加熱熱狗,一直到做出各式口味的客製化熱狗,並熟練地應付不同客人的需求,這其實就是一段從新手到熟手的學習歷程。從嬰兒時期到成人獨立時期,我們大量地依賴家長和身邊的環境進行學習
第五堂課「掌握你的情緒」余博士先以一個他之前返國教書時碰到的學生的案例開始,那位學生在反覆練習同一首曲子三次後,因為一直達不到自己理想的表現而落淚;余博士觀察到學生面對挑戰與挫敗的反應,也跟學生分享自己曾經練習同一首曲子30多次,仍未達到自己理想的水準。
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孰優孰劣?天才只能小時了了嗎?在第四堂音樂與科學課,主題是「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與「晶體智力」(crystalized intelligence)。課程一開始,余道昌博士以20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曼紐因(Yehudi Menuhin)為例
你有可以有多專注,取決於你可以多不分心? 在記憶之後,就是專注力的探討。記憶是影響我們做些什麼,而專注力是我們如何做和做多少。專注力會受到分心、睡眠不足、運動不足、飲食習慣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在音樂與科學的第三、第四堂課,余道昌博士分別從視覺與聯想、由上而下的神經迴路學習方式兩個主題出發,帶領同學去探索自己的視覺與記憶的連結,以及回溯甚至是學習重建自己的學習方式。首先,從你是怎麼記憶的開始?
之前聽了大人學的 Bryan 訪談余道昌博士談論自己從小到大學習古典音樂並且進行跨域學習,最終在不斷地假設與試錯之後,打造了一套自己的學習邏輯與方法,也希望透過這套方法可以幫助學習音樂或任何想要學習任何一項技能或是知識領域的人,都可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方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樂聲輕輕環繞,彷彿柔美的絲綢在空中翩翩起舞。當音樂與外燴交織在一起,便是美學的雙重享受,一場藝術與美食的盛宴即將展開。 外燴,宛如一場精心策劃的交響樂,每一道菜品都是樂章的一部分,共同構築出完美的篇章。而若論外燴推薦,外燴王必然是首選。他們擁有豐富的烹飪經驗和獨到的創意,將每一道菜品都賦予生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旅行與音樂的獨特關係,特別是在京都地區旅行時聽到的音樂與相關記憶。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殊的地點和經歷,例如新幹線的開通以及特定的咖啡館。提到了多個音樂團體和音樂作品,例如英國樂團Slowdive和日本的Fishmans。還包括了許多具體故事和情感體驗,展現了音樂的情感聯繫與個人情感。
Thumbnail
電影《宗舖師》中的鬼頭師說道:「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主題曲,每一段時間也都要有它的插曲。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過去。」鬼頭師每次出場時都會響起某首旋律,那是他所認定能夠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而他更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瞬間聯想起特定回憶片段。
Thumbnail
今年,我收到朋友的邀請,提前慶祝萬聖節,參加了一場特別的活動:流行音樂與古典吉他融合的演唱會,一個沒有“不給糖就搗蛋”的傳統萬聖節活動。  表演者是著名的原住民創作型歌手,歌曲的伴奏除了他本身的樂團外,還融合了古典吉他的伴奏,這樣的結合相當獨特,使歌曲聽起來更加動人。歌手不僅演唱中文歌曲,還
Thumbnail
「最後一輪休息?」Mark向豹哥詢問道。Mark是豹哥另一個的對練夥伴,兩人常約好一起去上課。 豹哥點點頭,隨即一連串側踢、側踢、後踢、後旋踢,換腳又是一套聯招,即便Mark拿的是大型踢靶,豹哥的力道仍讓Mark連連後退。 豹哥朝Mark點點頭,然後往自己的置物櫃走去。Mark放好踢靶,拿著水瓶
Thumbnail
你知道嗎? 耳機就像是一艘潛水艇,除了能帶你到安靜的海底,還能帶著你在海面上乘風破浪、穿越暴風雨! 音樂能讓人放鬆和休息,也能提振精神!
Thumbnail
本文探討莫札特音樂對人類大腦Alpha波的影響,並探究其對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聆聽莫札特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產生Alpha波,進而促進人們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Alpha波是指大腦皮層的一種電波,與放鬆、注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密切相關。這些研究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對音樂治療和教育等領域具有
Thumbnail
讀《聲入Spotify》這本書時,透過Spotify這個案例,我特別想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也就是串流平台盡可能的提供免費服務給顧客,再吸引顧客付費購買額外功能的營利方式。第二個則是公司和創作者之間可能產生的爭議。
Thumbnail
1970年, 我還在哈中學時, 投稿到青春週報寫音樂, 竟然被刊登出來, 心情興奮得睡不着覺!後來更收到稿費•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樂聲輕輕環繞,彷彿柔美的絲綢在空中翩翩起舞。當音樂與外燴交織在一起,便是美學的雙重享受,一場藝術與美食的盛宴即將展開。 外燴,宛如一場精心策劃的交響樂,每一道菜品都是樂章的一部分,共同構築出完美的篇章。而若論外燴推薦,外燴王必然是首選。他們擁有豐富的烹飪經驗和獨到的創意,將每一道菜品都賦予生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旅行與音樂的獨特關係,特別是在京都地區旅行時聽到的音樂與相關記憶。文章中提到了一些特殊的地點和經歷,例如新幹線的開通以及特定的咖啡館。提到了多個音樂團體和音樂作品,例如英國樂團Slowdive和日本的Fishmans。還包括了許多具體故事和情感體驗,展現了音樂的情感聯繫與個人情感。
Thumbnail
電影《宗舖師》中的鬼頭師說道:「每一個人都要有他的主題曲,每一段時間也都要有它的插曲。當聽到那首歌的時候,就可以回到過去。」鬼頭師每次出場時都會響起某首旋律,那是他所認定能夠代表自己的一首歌,而他更認為音樂能夠讓人瞬間聯想起特定回憶片段。
Thumbnail
今年,我收到朋友的邀請,提前慶祝萬聖節,參加了一場特別的活動:流行音樂與古典吉他融合的演唱會,一個沒有“不給糖就搗蛋”的傳統萬聖節活動。  表演者是著名的原住民創作型歌手,歌曲的伴奏除了他本身的樂團外,還融合了古典吉他的伴奏,這樣的結合相當獨特,使歌曲聽起來更加動人。歌手不僅演唱中文歌曲,還
Thumbnail
「最後一輪休息?」Mark向豹哥詢問道。Mark是豹哥另一個的對練夥伴,兩人常約好一起去上課。 豹哥點點頭,隨即一連串側踢、側踢、後踢、後旋踢,換腳又是一套聯招,即便Mark拿的是大型踢靶,豹哥的力道仍讓Mark連連後退。 豹哥朝Mark點點頭,然後往自己的置物櫃走去。Mark放好踢靶,拿著水瓶
Thumbnail
你知道嗎? 耳機就像是一艘潛水艇,除了能帶你到安靜的海底,還能帶著你在海面上乘風破浪、穿越暴風雨! 音樂能讓人放鬆和休息,也能提振精神!
Thumbnail
本文探討莫札特音樂對人類大腦Alpha波的影響,並探究其對創造力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聆聽莫札特音樂能夠刺激大腦產生Alpha波,進而促進人們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Alpha波是指大腦皮層的一種電波,與放鬆、注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密切相關。這些研究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對音樂治療和教育等領域具有
Thumbnail
讀《聲入Spotify》這本書時,透過Spotify這個案例,我特別想要了解兩個問題:一是「免費增值」(freemium)的商業模式;也就是串流平台盡可能的提供免費服務給顧客,再吸引顧客付費購買額外功能的營利方式。第二個則是公司和創作者之間可能產生的爭議。
Thumbnail
1970年, 我還在哈中學時, 投稿到青春週報寫音樂, 竟然被刊登出來, 心情興奮得睡不着覺!後來更收到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