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重複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有多大?最新科學再次說 | updated COVID-19 ReinfectionRisks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新冠病毒的幽靈已經困擾全球四年了…”

2024年2月13日美國《科學人》的文章一開頭用「幽靈」The specter of COVID來形容新冠的陰魂不散,看樣子我常用的「妖新冠」這詞,實在貼切。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992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新冠科普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5會員
193內容數
愛因斯坦: "所有的科學都只不過是日常思維的提煉。” 對於A.H.而言,每個人的內在都住著一個好奇的小孩, A.H.藉著寫科普,提煉日常的觀察與理解, 期待科學其實也能成為大家閒話家常的有趣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H.科普(pScience) 的其他內容
今天(美國時間2024年2月6日),台灣年假的前一天,美國《科學人》雜誌訪問了世衛 Covid-19 技術負責人 Maria Van Kerkhove [1]。在新冠第五年,她告訴她自己和家人,並且公開說的是: “每天都採取措施以防萬一”因為...
今年1月17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指出,當新冠病毒感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將會引發神經元衰老,停止工作並發出引起炎症的化學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揭開與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腦霧、嗜睡和抑鬱... ­­ 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2024年1月《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新冠中的免疫損傷(Immune damage)可能來自先天免疫防禦系統中「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的局部啟動誘發血栓炎症...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今天(美國時間2024年2月6日),台灣年假的前一天,美國《科學人》雜誌訪問了世衛 Covid-19 技術負責人 Maria Van Kerkhove [1]。在新冠第五年,她告訴她自己和家人,並且公開說的是: “每天都採取措施以防萬一”因為...
今年1月17日發表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的研究指出,當新冠病毒感染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將會引發神經元衰老,停止工作並發出引起炎症的化學信號。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新發現可能會揭開與長新冠相關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腦霧、嗜睡和抑鬱... ­­ 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
“新冠病毒本身並沒有直接修剪突觸連接,而是啟動了小膠質細胞。”...
2024年1月《科學》(Science)期刊的最新研究發現,長新冠中的免疫損傷(Immune damage)可能來自先天免疫防禦系統中「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的局部啟動誘發血栓炎症...
科學解密長新冠的時間點來到2023年底,科學家再次確認腦細胞間的連接,突觸(Synapse)被破壞、被過度修剪,可能就是長新冠腦霧的罪魁禍首...
2023年4月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估國內目前至少有26萬兒童患了「長新冠」,醫界憂慮受新冠病毒感染會影響發育與學習。可是世界各國和台灣,大多已進入輕症不通報的措施,學校和家長如何掌握社區病毒的狀況,若病毒在社區高流行狀態下,如何進一步幫助小朋友採取自主的保護措施, 預防感染或再感染? 讓我們看看國際的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月會員限定桌布來囉!最近病毒🦠又再流行了,仙子們不要生病了啊!!趕快下載起來提醒自己吧~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在下是健康寶貝,已經超久沒感冒的那種,沒想到這來勢洶洶的邪惡病毒或細菌,直接把我打趴下...,究竟是這次的敵人太強大,還是我真的老了...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
Thumbnail
本月會員限定桌布來囉!最近病毒🦠又再流行了,仙子們不要生病了啊!!趕快下載起來提醒自己吧~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長新冠增加情緒障礙風險 長新冠確實還是跟神經精神情緒的疾病,息息相關。許多相關的大型研究,都指出新冠比起其他呼吸道疾病,諸如流感之類,更會影響病人的神經與精神心情預後。其中Lancet的23萬多人的大型資料庫研究指出,在新冠後六個月的追蹤,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有情緒障礙求診,其中有8.63%的個案是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在下是健康寶貝,已經超久沒感冒的那種,沒想到這來勢洶洶的邪惡病毒或細菌,直接把我打趴下...,究竟是這次的敵人太強大,還是我真的老了...
Thumbnail
你們知道,近日流感病毒肆虐和新冠病毒蔓延,一樣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且在過年期間,可能會在高峰上呢! COVID-19 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問題,但另一種呼吸道敵人 - 流感 病毒🦠。的出現,為這個冬季,增添了新的複雜和嚴重影響。一個特別令人擔憂的方面是:混合感染的風險在冬季一直在增加,即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