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視野和個人選擇的議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許多過往被視為基礎且必須掌握的技能,如今似乎已逐漸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然而,這些技能的價值,遠不止表面上那麼簡單。
以數學和心算為例,過去這些技能被視為基本且必需的,但在當今時代,隨手可得的科技工具似乎已經取代了它們的位置。同樣地,多語言能力的必要性也受到質疑。然而,這些技能對於擴展個人視野而言,仍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良好的心算能力強化了數字敏感度,深厚的物理化學基礎加深了對自然科學的理解。在某些情境下,這些學識甚至成為社會身份的一種象徵,如同高爾夫球或網球等技能,已演變為社交技巧而非生存技能。
另一方面,缺乏心算能力的人可能難以融入理工科的社群,外語不佳的人在國際場合也可能顯得格格不入。
這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基本學能應該學習到何種程度,而哪些部分可以依賴工具來補充?這個問題的答案至關重要。到底需要多少學識才能掌握一定程度的抽象概念?仔細分析後,發現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具備強大抽象思維能力的人,即使學識淺薄,也能深入理解一門學科;而抽象思維能力不足的人,即便在某一技能上精湛,也難以將其轉化為普遍適用的邏輯。
這預示著人類社會將進一步向著M型化發展,不僅僅是財富的分化,更是智力的分層。未來,那些能夠依靠智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如賈伯斯般的人物,將會越來越多。資產的世襲將逐漸被智力的遺傳所取代,人類社會的階級可能再次回到了基於DNA的自然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