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討好型人格,重建真實的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現代社會,我們經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一些人可能在這種關心他人的過程中,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自己在關係中失去了獨立聲音和真實需求。這種現象往往與童年時期的得不到關注有關,家庭環境的反覆無常使得他們變得小心翼翼,缺乏自信。

假設你是一位在職場上努力建立良好形象的專業人士,並且追求被視為一位善良、值得信賴的同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能發現自己常常因為想要獲得他人的稱讚和認可,而進行一些免強的行為,甚至去完成一些對你來說感到不自在或超出負擔的任務。

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認識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

討好型的人經常忽略自己的需求,過度關注他人。花時間思考,了解自己的需求、喜好和價值觀,是建立真實而有深度的關係的基石。


學會說不

學會拒絕並不代表自私,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是擺脫討好型人格的重要一步,使你能夠更平等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提升自信

缺乏自信是討好型人格的一個特點。透過自我肯定的練習、追求個人興趣和發展技能,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有助於更自信地表達和堅持自己的立場。


建立清晰的溝通

清晰而尊重的溝通是建立真實關係的關鍵。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避免隱藏或模棱兩可的表達,有助於建立真實、坦誠的溝通,促進更深層次的理解。


設立健康的界限

建立健康的邊界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手段。明確界定可以接受的行為,有助於自我保護,同時建立更穩固的關係。


自我接納與放下期待

接納自己的真實面貌,不再過分依賴他人的評價。放下對別人期待的負擔,減少對外界評價的敏感度,讓你能更自在地生活。


舉個例子來說:我從小就是大家眼中的乖小孩,不哭不鬧善解人意是我的標籤,然而我的過度付出,常常讓我覺得心理不平衡,也常常得不到家人的尊重,有時候會自我貶低自身價值,懷疑自己這樣做真的對嗎?

然後我看見身邊的人常常做自己也沒有得到別人的批評,反而會因為大家得知底線而不會去惡意攻擊,不期待代不受傷害,很多身心靈方面的書籍教導的方法就是對人要放下期待,我不再去在意別人眼中的我是否完美、我放下讓別人一定要喜歡我的期待後,我反而覺得非常的輕鬆,我真的很鼓勵長期在家庭地位中受到壓迫的人,可以適當的回擊,因為他們有時候只是習慣你的安靜而不自覺得對你不禮貌,也不是真的出於惡意。


總的來說,擺脫討好型人格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認識自己、學會說不、提升自信、建立清晰溝通、設立健康界限,以及尋求專業支持,你可以逐步建立更加平衡和真實的人際關係,同時保護並尊重自己的需求和價值。







avatar-img
1會員
11內容數
紀錄生活中的微小發生,用內心感受說故事,給自己人生的一本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裡,不爭是否可能成為一種價值?本文探討了不爭的態度在人際關係和工作場所中的應用,提出了尊重、溝通、彈性和放下執著的建議,以實現和諧共存的生活。
當一個人變心時,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傷心和沮喪。這篇文章涵蓋了人們變心的原因,以及應對變心的方式,並強調了建立開放的溝通和檢討關係中的問題的重要性。文章還提供了關於個人發展的機會和學習放手的建議。
停吃口服避孕藥後導致賀爾蒙紊亂、暗瘡問題,開始口服A酸治療。分享第二次治療心得,使用EPIDUO痘痘藥的過程,療程的效果觀察,治療後的生活調整,目前狀況以及給予建議和分享心得。
職場小人一直以來都是職場中的一個陰影,他們的存在不僅影響著個人工作表現,還可能對整個團隊的氛圍產生負面的影響。本文討論職場小人的特徵、影響以及因應策略,呼籲建立一個健康且積極的職場環境。
在充滿競爭的現代社會裡,不爭是否可能成為一種價值?本文探討了不爭的態度在人際關係和工作場所中的應用,提出了尊重、溝通、彈性和放下執著的建議,以實現和諧共存的生活。
當一個人變心時,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傷心和沮喪。這篇文章涵蓋了人們變心的原因,以及應對變心的方式,並強調了建立開放的溝通和檢討關係中的問題的重要性。文章還提供了關於個人發展的機會和學習放手的建議。
停吃口服避孕藥後導致賀爾蒙紊亂、暗瘡問題,開始口服A酸治療。分享第二次治療心得,使用EPIDUO痘痘藥的過程,療程的效果觀察,治療後的生活調整,目前狀況以及給予建議和分享心得。
職場小人一直以來都是職場中的一個陰影,他們的存在不僅影響著個人工作表現,還可能對整個團隊的氛圍產生負面的影響。本文討論職場小人的特徵、影響以及因應策略,呼籲建立一個健康且積極的職場環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本文探討瞭如何擺脫人格糾纏與限制,不受他人業力的影響,讓自己舒服並展現真我。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賦了形象的基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喜歡和不喜歡你的人總是並存,而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偏向於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 為什麼呢?
本文探討瞭如何擺脫人格糾纏與限制,不受他人業力的影響,讓自己舒服並展現真我。
Thumbnail
最近遇到幾個諮詢個案,在對話過程中發現都是遇到類似的問題:經常感到自己總是在努力取悅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總是試圖讓每個人滿意,卻很少考慮自己的需求。讓我想起以前的自己也是曾有過同樣的困擾,在學習了藝術治療和心理學後,才察覺到原來自己可能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   這種人格特質在人際
Thumbnail
但現今的做自己,已被包裝成合理的肆意失禮,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情緒,自我為中心的只想著自己是否舒暢自由,做自己與自私之間的差別愈來愈模糊。人們也愈來愈疏離,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與冷漠,讓人們感悟關係的分際難以掌握。你是否對於人生中的某些關係抱有遺憾?或者對於彼此該如何面對和相處存有遲疑?抑或控制不住的情
當心中有憤怒攢積的時候,通常不是事件本身引起;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失去了信任與平衡。當雙方各持己見,而其一方用了拉攏第三方來贊同自己看法,再將第三方說法來決定事情的走向,這類人是否心機太深? 有必要活得如此虛假?當自己不斷地往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阻斷自己的成長。而是接受對方的模樣,因為不過就是如此了,還
習慣於聽取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與看法,但往往只願接受自己認同的部份。渴望從他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好壞,卻又無法接受事實。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呈現出的自己也會有所不同。 從別人口中得知的自己,很大部份只是你願意讓那個人看見的你,不見得是真實的你。 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但也不是一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己被對方貶低嗎? 或是你總是亟欲證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值得被讚賞而感到疲累呢? 人之所以容易感到煩惱與痛苦,多半都是因為比較心態作祟,雖然說適當的競爭有益於整體社會的進步,但過度在意與他人之間的地位高低卻容易陷入無止盡的情緒黑洞。 首位提出「高敏感」概
賦了形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