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小職管筆記#38| 就業準備度誰說了算?

在職重服務中有一部分的身障者因為就業準備度不足,導致他們難以立即由身障就服員協助進入一般職場中穩定工作,往往需要職管員協助連結就業前準備的服務資源,協助他們強化就業準備度。

不乏有身障者與家長到職重服務求助時,對於就業準備這件事情顯得不明所以,「為什麼不能立即銜接一般職場的工作機會呢?」,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一路就學到高中(職)或大學畢業,為什麼還需要就業準備?想想曾經的自己,畢業後就自然而然地外出求職,碰壁遇挫就再找下一個機會就好,為什麼需要強化訓練?然而相較於一般人能快速地透過一次次的經驗學習、調整、調適,對有些身障者而言是不容易的事情,反而會讓他們重複一次一次的就業失敗、受挫,有些甚至因此成為閒置在家中的怯志工作者,所以才需要支持協助。

為什麼需要就業準備?

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位身障求職者都需要就業準備,需要強化就業準備度的身障者有怎樣的特性呢?

一般來說,在職場看的就是三件事情:工作技能(能學會且做到被交付任務)、工作效能(速度品質,將任務有效率地做好)、工作行為(維持工作的工作態度、習慣與表現)。從這三個面向來看,有些人可能尚未具備想從事的工作所需的基本工作技能,如:想從事辦公室行政文書工作,但不熟悉輸入法、不諳電腦文書軟體的操作;有些人可能因被過度保護而缺乏經驗,在一些基本事務操作與器具的使用需大量練習才能做出正確的要求,如:使用掃把掃地、擰乾抹布擦拭。有些人可能長時間作息顛倒、體力不濟,在工作任務中進行不到一小時,即因疲累而動作速度緩慢、注意力下降導致錯誤百出。有些人可能執著於自我的需求與想法,鮮少覺察外界運行的方式,而未能依循指令工作及適切應對工作現場的要求。在諸如此類的樣態中,要立即進入職場,達到且適應職場的要求實屬不易,為了邁向穩定就業的目標,在職重服務中就會思考先協助做一些調整與強化,再銜接就業服務。


如何進行就業準備?

在職重服務中,強化就業準備能做的就是「促進增能」,如何促進增能呢?我認為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增加認識、一部分是增加能力。

#增進認知

針對因為缺乏經驗、未曾留意過而不知曉、不清楚的重要資訊,進行資訊的補充或探索釐清,有些人需要先增加對自己的了解,有些人需要增加對職業世界的認識,有些人兩者均需。有些人需要了解如何進行求職、有些人需要了解人際溝通與情緒表達的相關的資訊、有些人需要了解職場文化及職場上對工作行為表現的基本要求。常用的資源如:職業輔導評量、職涯諮商、職場體驗、就業前準備團體、職前講座。

#增進能力

增進能力的部分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職業訓練,將不足的工作技能透過結構式課程的學習、演練進行增進。但實務上有些身障者需要增進能力的可能不只是特定的工作技能,而是與工作能否維持相關的工作速度、工作品質、甚至是工作行為,也會因為過去缺乏適切的機會訓練,而需要進行能力的培養,而這部分往往需要視個別需求培養相關的能力,例如:一累就會影響工作速度品質的體耐力、晚睡導致容易睡過頭而遲到的作息管理、穩定遵循工序做出標準的自我監控能力。

這幾年遇到好幾位服務對象,有些因為障礙特質的影響、有些因為過去在教育階段及家庭環境中缺乏大量操作經驗,有些因為過去多被保護而少成功經驗自我效能不足、即便知道工作的要求也無法達標,需要透過就業前準備的資源,營造適切的環境、增加他們大量演練的機會,養信心也養能力。可用的資源除了職業訓練外,職管員也可能依據個案需求與狀況進行連結庇護性就業、個別化訓練、社區作業設施或社區復健中心、志工機會等資源。


必要的就業準備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曾經有家長及民眾質問「難道不進行就業準備訓練就無法就業嗎?」、「一定要經過職業訓練才能進入職場嗎?」、「難道頻繁請假經常遲到就找不到工作嗎?」、「沒做過沒經驗當然不知道要怎麼做,職場應該要有愛心耐心給他機會練習這樣才對啊!」。

我覺得這部分端看身障求職者當下的狀態以及其想望的目標而定,但實務上,有些人因為部分的能力與表現十分影響可就業性,這些不強化就可能困難進入就業的項目,往往就算有身障就服員協助也難以有效推進。如:體耐力、準時出勤、工作概念、工作速度。體耐力與準時出勤應該可以理解吧!如果一個人想要工作,但是體力不足想做也做不了,面試約了不到,錄取工作卻不時請假,鐵定嚴重影響可就業性。工作概念就稍微抽象了,舉個例來說,曾經有服務對象雖然有工作能力但認為事情有做就好而不在意品質,導致做出來的結果均需他人重新再做一遍,即便教導了工作謹慎的概念,仍須透過一次次的工作情境演練讓其習慣要求,以做出穩定的好表現。


準備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就業?

曾經遇過這樣的提問「就業準備要準備多久?」、「要準備到怎樣的程度才能就業?」,往往都是希望知道進到下一階段的標準是什麼,有些人似乎覺得準備永遠不足,而一直留滯在訓練的資源中。

曾經有社區作業設施的社工主張服務對象還沒有準備好,如果貿然讓他出來嘗試職重服務,受挫內心受傷因此退縮了誰負責?曾經也遇過社區復健中心的專業人員提問,到底怎樣才叫做準備好?一定要到十全十美、萬無一失才能嘗試就業嗎?

面對這兩種立場,我覺得要回歸到一件事情「充權賦能」,如果舖陳受挫也有人支持的支持,讓受挫成為未來的養份,受挫會不會是成長的機會?有時候準備是要在嘗試行動中進行的,或許人生沒有「完全準備好」,而是只有走在邁向準備好的路上


結語

最後我想分享一個最近的反思,過去服務被設計成是一段一段階梯式成長的概念,一個人在職重服務中可以使用的資源被切成了就業前、就業中、就業後,似乎只有一條循著階段往上爬是唯一的路徑,但在「以人為中心」的服務信念中,要能夠接受人的狀態可能起起伏伏,在前進與後退間陪伴嘗試曲折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小職管@職重宇宙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