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不被AI取代的能力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某天聽了不良大叔論AI對未來衝擊的podcast,葉丙成老師的結論,剛好被我上一篇po文歪打正著地蹭到有異曲同工的結論。

上篇我對自己提出「什麼是思考」的這個問題,然後再給自己一個「好好發問就是思考」的結論。

因為發現了一個問題之後,我就有興趣往下鑽研,比如說「為什麼我的薪水這麼少?」,在這個問題上,我可以先思考歸納一些可能原因:

  1. 專業不足?
  2. 證照不夠?
  3. 年資經驗不足?
  4. 跟老闆關係不好?
  5. 跟同事關係不好?
  6. 不願意接受更多挑戰?
  7. 選錯行業?
  8. 念錯專業?
  9. 沒有與時俱進?
  10. 沒有持續提升自己?
  11. 抑或是純粹公司很爛?

在這個歸納的過程中,就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所以不單單是提出問題而已,還得繼續將自己問題的核心一層一層找出來。

比如說,最後我發現第10個原因是關鍵,因為沒有好好利用零碎時間進修自己,以至於長官們在高來高去的時候,都聽沒有而無法參與,自然得不到老闆信任,也就不會指派更好的任務給我,當然加薪升官的機會就變得薄弱。

葉丙成老師在不良大叔podcast裡面提出結論,認為要不被AI取代,就得是「發現問題」的人,而非如同AI一樣,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人。

所以我發現薪水很低的這個嚴重問題之後,便開始思考了一些可能的核心原因,接續就可以把問題丟給AI,從中獲得建議抑或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除了個人,組織裡面亦然。

我們都可以思考看看,我們是否真的有能力找出公司的核心問題,並使用AI來解決呢?我相信一個公司或組織,都會非常歡迎這樣的人才。

目前台灣的填鴨教育,依然是老師出問題,然後學生來解答,這樣培養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加上台灣學生普遍不愛(不會)問問題,這樣似乎很難大量培養出發掘核心問題的人才。

身為上一代的我們,是否也該開始反思,該如何幫助下一代不被AI反噬,而不是一直無條件的背誦九九乘法表呢?

avatar-img
398會員
39內容數
就是想說自由地分享我想分享的。 也許是財報分析、也許是職場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銀行家PaP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思考了很多事情,包括國家和民族的憂慮、未來發展、愛情和親情等。但我開始想,思考到底是什麼?或許就是不斷問「為什麼」吧。讓我們一起好好思考吧!
最近在財經網紅區裡面,「槓桿」一詞很夯,那我也來說說槓桿,蹭蹭這個熱度。 但我想針對財務報表裡面的槓桿,而不是開槓桿買股票的槓桿。
在外商工作,英語能力、行銷自我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三大必備技能。首先,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勇於開口溝通。其次,不要害怕展現自己的成就,學會自己行銷。最後,提升溝通協調能力,主動解決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在外商工作10多年的心得,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因為年度績效審核高峰期到來,所以今天跟Team heads要求年度performance的資料,我要準備統整review之後,再跟總ㄟ匯報。
零和遊戲是「賽局理論」其中的一個概念,也可以叫做「博弈理論」,它說明參與者的總利益與總損失的總和為零。 參與者總利益 = 參與者總損失
最近思考了很多事情,包括國家和民族的憂慮、未來發展、愛情和親情等。但我開始想,思考到底是什麼?或許就是不斷問「為什麼」吧。讓我們一起好好思考吧!
最近在財經網紅區裡面,「槓桿」一詞很夯,那我也來說說槓桿,蹭蹭這個熱度。 但我想針對財務報表裡面的槓桿,而不是開槓桿買股票的槓桿。
在外商工作,英語能力、行銷自我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三大必備技能。首先,加強英語聽說能力,勇於開口溝通。其次,不要害怕展現自己的成就,學會自己行銷。最後,提升溝通協調能力,主動解決問題。這篇文章分享了在外商工作10多年的心得,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因為年度績效審核高峰期到來,所以今天跟Team heads要求年度performance的資料,我要準備統整review之後,再跟總ㄟ匯報。
零和遊戲是「賽局理論」其中的一個概念,也可以叫做「博弈理論」,它說明參與者的總利益與總損失的總和為零。 參與者總利益 = 參與者總損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或許有一些工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但是,不會有哪一種工作完全不需要人來做。 人類能做什麼?
未來會取代你工作的不是AI,而是比你會用AI的人。 我喜歡透過交流聊天來驗證腦中的想法,這是在港大養成的習慣,但到了職場上,卻往往成為別人攻擊批評的藉口,說我「說多做少」,然而實際上工作這麼多年完成將近50個專案好像也夠負責任了⋯ 我一直不是個動手能力強的人,但我很愛思考(幻想),把邏輯流程
Thumbnail
在網路與AI無所不在的現在與未來,人的價值如何體現?過去價值由公司提供的職位體現,如今可藉由社群媒體擴大影響力。未來AI時代,個人影響力仍依賴自媒體,差異化應體現在「提出好問題」能力上。整合各行業知識,展現能力與影響力,尋找未來競爭地位。
Thumbnail
AI的快速發展震驚全球,每個人都焦急的希望找到未來的趨勢 — 「到底哪類職業不會被取代?」,為求自保。我認為AI最終能在所有領域輕易的透過一個指令的輸入,就能輸出一個「平均值水準的成果」。那麼如何才能超越平均值?則必須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點擊閱讀了解為什麼。
Thumbnail
理由很簡單,就算 AI 和人一樣強大,比如貢獻值是 1,只需要一般人往上面加個 0.1,那麼你的成品就超過了 AI 的作品了⋯ 不懂 AI 的人會過時嗎,會被淘汰嗎? 可以說是又可以說不是⋯ 不懂 AI 的人的薪酬肯定被降低了,不過不等於會消失⋯ 就像很多人也不懂電腦的專業知識,比如連簡單的計
說AI會取代人類的工作,就像說有了網路或PowerPoint公司就不必聘請員工一樣荒謬。
Thumbnail
標題討論 有位格友寫了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我覺得不錯,互動了一下,我想做一些更多說明,每個人會的東西當然越多越好,但也因為如此,不可能什麼都會,不需要有側重,才不會樣樣通,樣樣鬆。所以談"AI時代下我們需要具備的職能有哪些?"反而不如"如何利用AI良好的協助我們工作"來
Thumbnail
AI真的能取代人類嗎? 或許有一些工作不再需要那麼多人,但是,不會有哪一種工作完全不需要人來做。 人類能做什麼?
未來會取代你工作的不是AI,而是比你會用AI的人。 我喜歡透過交流聊天來驗證腦中的想法,這是在港大養成的習慣,但到了職場上,卻往往成為別人攻擊批評的藉口,說我「說多做少」,然而實際上工作這麼多年完成將近50個專案好像也夠負責任了⋯ 我一直不是個動手能力強的人,但我很愛思考(幻想),把邏輯流程
Thumbnail
在網路與AI無所不在的現在與未來,人的價值如何體現?過去價值由公司提供的職位體現,如今可藉由社群媒體擴大影響力。未來AI時代,個人影響力仍依賴自媒體,差異化應體現在「提出好問題」能力上。整合各行業知識,展現能力與影響力,尋找未來競爭地位。
Thumbnail
AI的快速發展震驚全球,每個人都焦急的希望找到未來的趨勢 — 「到底哪類職業不會被取代?」,為求自保。我認為AI最終能在所有領域輕易的透過一個指令的輸入,就能輸出一個「平均值水準的成果」。那麼如何才能超越平均值?則必須選擇自己所熱愛的領域。點擊閱讀了解為什麼。
Thumbnail
理由很簡單,就算 AI 和人一樣強大,比如貢獻值是 1,只需要一般人往上面加個 0.1,那麼你的成品就超過了 AI 的作品了⋯ 不懂 AI 的人會過時嗎,會被淘汰嗎? 可以說是又可以說不是⋯ 不懂 AI 的人的薪酬肯定被降低了,不過不等於會消失⋯ 就像很多人也不懂電腦的專業知識,比如連簡單的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