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言


我們很常會陷入一個誤區:


「如果我理解了傷害我的人,我就會同情他,就會強迫自己原諒他,所以我不願意理解他。」


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盡然。



一、為什麼我應該理解那些傷害過我的人?


「當我不知道對方為何要來傷害我,我會誤以為是我做錯了什麼,對方才想傷害我。」


於是,就很容易陷入無止盡的自我懷疑、自我指責的輪迴中。


事實上,不見得每個人都會陷入這樣的誤區。但當你跟我一樣,是個容易受他人影響的人,你沒辦法像牡羊、金牛、水瓶那樣做到完全不在乎他人眼光,單純地做自己,那你就很可能跟我落入相同的陷阱中。


當我們察覺到自己遭受到惡意、受到攻擊時,這裡產生出兩個問題:


  1. 為什麼我會感覺自己被攻擊?
  2. 為什麼對方會對我的行為產生反應,進而攻擊我?


通常這兩個問題是完全分開的,我在乎的點跟對方在乎的點可能完全不同,所以應該拆解成兩個命題來解析,不要混在一起。


和大標題最相關的是第二個命題,但其實第一個命題也挺重要,我會在另一篇文解釋第一個命題,這篇文會著重在第二個命題:「為什麼對方會對我的行為產生反應,進而攻擊我?」。



二、為何別人會喜歡我、討厭我?


你知道嗎?無論是喜歡還是討厭,兩者的本質竟然是相同的


──本質上都是「對我產生反應」。


很可能是我的言語、我的行為、我的價值觀、我的外在條件...…任何一項或多項引發了對方的強烈共鳴,強烈的震盪之下,對方才會萌發出「喜歡」或者「討厭」的心情。


那麼,為什麼明明我們都在做同樣的事,卻可能會讓人喜歡或者討厭呢?中間的差異到底在哪?


差別在「對方對他自身的評價」。


如果對方心中的自我矛盾感很強烈,他有強烈地無法認同自己的感受,但他在你身上看見了他想成為的樣貌,但他自己辦不到,他就會超級討厭你──以平時我們較為負面的說法來說,這就是「羨慕忌妒恨」。


既然原因是如此,那你也會明白:


如果你對他人毫無惡意,對方卻討厭你,那你可能什麼都沒做錯,是他心裡有結沒解開。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足夠坦誠,且願意接納自己的不足,他討厭別人的機率會大幅下滑。對於跟自己價值觀相同、有共鳴的人,他會更願意釋放出善意,看起來就會是「喜歡我」的模樣。



三、知道了對方的狀況,我該怎麼辦?


不怎麼辦,該幹嘛就幹嘛。


如同標題所說,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你知道別人傷害你是因為他心裡過不去,但你也沒有同情對方的必要。


因為對方實際上對你造成傷害,很可能是罵你、想讓你難堪、甚至是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假設對方真的有做出這些行為,那我認為你沒必要因為對方很可憐、很可悲就覺得自己應該無視自己受到的這些傷害。


假設你基於同情,就輕易地原諒傷害你的人,甚至允許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你,那就變成你心裡有結過不去了


過度的同情心可能導致你習慣性不知不覺傷害自己,你卻對此一無所知,假裝自己壓根沒受傷。


習慣性無視自己的不舒服,會導致很多你無法理解的事件產生。比方說沒來由地暴怒、沒來由地悲傷、沒來由地委屈──事實上所有情緒都是有來由的,只是你曾經因為顧慮到周遭的人,壓下自己的情緒,壓久了、裝沒事裝久了,就誤以為自己真的沒事。



四、所以,我該怎麼應對試圖傷害我的人呢?


「遠離」、「隔離」、「無視」。


這是我試過各種方法後,歸納出來的最佳解。


報復也好、取笑也好、同情也好、包容也好,這些方法我全都試過,但這些方法的後遺症往往很嚴重,會對自己造成新的負擔。


最後我找到的,對我跟對方都最沒有傷害的方法,就是「隔離」。


對我來說,被對方討厭本就是無妄之災,只要我將對方隔離出我的生活,他就無法對我造成影響,我可以回歸我的正常生活。


對對方來說,他本來就是在經歷自己的一段人生課題,即使我對他沒有任何反應,他之後也會再找到下一個「讓他能夠完成課題」的目標──其實就是下一個激起他情緒,讓他討厭的人。


在現今社會中,這種人也稱作「網路酸民」。


在過往的經歷中,我發現只要我不對對方的行為產生任何反應,或者極為冷淡,他就會自討沒趣地離開。我越早不理會他,他會對我造成的傷害就越少──畢竟一個巴掌拍不響。



五、所以看完這篇文,我能獲得什麼?


喔,以後你被酸民罵的時候,你可能就不會覺得自己真的天理不容了吧。


知道其實是酸民心裡有問題而不是你有問題,你也可以超生氣,拿這點去嗆酸民。基本上嗆贏的機率很高,對方被看穿之後內心會很慌,開始做出一些愚蠢的行為或者試圖逃跑,啊你開心也可以乘勝追擊讓他再起不能,但做這些事造的業力你就要自己承擔,你可能從此之後跟這個人不再是萍水相逢,而是幾世仇敵。


你也可以覺得酸民原來這麼可憐,那我要用溫情好好開導他!跟他講很多人生道理,讓他徹底開悟,之後酸民就變成你的腦粉,愛你生生世世,然後發現有誰跟你特別親近就會去咬那個跟你好的人,因為除了你以外,酸民沒有其他願意接納他的朋友了,你跟別人比較好他就會很寂寞,所以他要把你搞到身邊只有他才甘願。


反正這些我都幹過,好不容易還完業力的感想就是「麻煩死了」。


還是冷處理比較實在。



斜槓不是為了賺更多錢,只是因為我想做就做! 國中斜槓寫小說,高中斜槓畫插畫,大學斜槓畫漫畫──現在又要斜槓寫部落格、做Podcast,到底有沒有在念書/工作呢? 這個部落格會分享我從小到大斜著向前走的過程,以及一些心靈成長、自我成長相關的故事,若有興趣歡迎追蹤訂閱,並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是新開的身心靈系列,對於內容半信半疑也無妨,可以當作單純的小說來看,正文會用小說的筆法書寫故事。 這篇文會記錄我一年多前,與我的靈魂根源連接上,並且逐漸理解我凱龍星的傷痛從何而來的心路歷程。
這篇是經營方格子一個半月後的自我經營策略反思。 因為方格子看的到後台數據,我發現我寫人生故事的點閱率跟完讀率都最好,學習筆記跟趨勢觀察的點閱率差不多,且都遠低於故事的點閱率,完讀率很低。 有點神奇的是,我在寫學習筆記跟趨勢觀察時的確會比較多障礙,如果這兩個項目要一直有產出有價值的內容,對....
「有時候,失敗其實是好事。」──這句話是我離職前和公司新人聊天時聊到的。 起先是新人問我離職後要做什麼,我跟他說我會開始做自媒體,他又好奇地問我會做什麼主題,我說「我做自我成長主題」的,他就驚訝之後開始若有所思,果然一問之下才知道,他以前也曾經短暫地做過自媒體。
其實替人算命的時候如果感受到有阻力,最好就不要繼續。 通常會阻礙算命師說話的都是對方的債主或者對方的高靈/指導靈,絕大多數的阻擋都是來自於對算命師的善意,所以剛開始的阻擋都很輕微。
最近受到能量場變化影響,每個人都挺心浮氣躁(包括我),我們都對於很多事情感到不滿意。 不滿意工作、不滿意薪水、不滿意家人、不滿意生活……好多好多不滿意,好多情緒混亂地擠壓在一起。我到底在不滿意什麼?該怎麼釐清自己的不爽到底來自於什麼?到底該怎麼解決? 目前的我也還在摸索中...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八、軟體公司的前端工程師之路 新公司不是做網頁專案的,而是自己研發資安軟體的公司,主要只有一個大專案,跟很多客製化的需求。 我在這次轉職時有考慮到,我其實不太喜歡一個案子做完就結束的感覺,因為那會讓我覺得這些作品做完好像也不是我的東西..
本篇是新開的身心靈系列,對於內容半信半疑也無妨,可以當作單純的小說來看,正文會用小說的筆法書寫故事。 這篇文會記錄我一年多前,與我的靈魂根源連接上,並且逐漸理解我凱龍星的傷痛從何而來的心路歷程。
這篇是經營方格子一個半月後的自我經營策略反思。 因為方格子看的到後台數據,我發現我寫人生故事的點閱率跟完讀率都最好,學習筆記跟趨勢觀察的點閱率差不多,且都遠低於故事的點閱率,完讀率很低。 有點神奇的是,我在寫學習筆記跟趨勢觀察時的確會比較多障礙,如果這兩個項目要一直有產出有價值的內容,對....
「有時候,失敗其實是好事。」──這句話是我離職前和公司新人聊天時聊到的。 起先是新人問我離職後要做什麼,我跟他說我會開始做自媒體,他又好奇地問我會做什麼主題,我說「我做自我成長主題」的,他就驚訝之後開始若有所思,果然一問之下才知道,他以前也曾經短暫地做過自媒體。
其實替人算命的時候如果感受到有阻力,最好就不要繼續。 通常會阻礙算命師說話的都是對方的債主或者對方的高靈/指導靈,絕大多數的阻擋都是來自於對算命師的善意,所以剛開始的阻擋都很輕微。
最近受到能量場變化影響,每個人都挺心浮氣躁(包括我),我們都對於很多事情感到不滿意。 不滿意工作、不滿意薪水、不滿意家人、不滿意生活……好多好多不滿意,好多情緒混亂地擠壓在一起。我到底在不滿意什麼?該怎麼釐清自己的不爽到底來自於什麼?到底該怎麼解決? 目前的我也還在摸索中...
#職場故事 #網頁設計 #前端工程師 #轉職 #跨領域 八、軟體公司的前端工程師之路 新公司不是做網頁專案的,而是自己研發資安軟體的公司,主要只有一個大專案,跟很多客製化的需求。 我在這次轉職時有考慮到,我其實不太喜歡一個案子做完就結束的感覺,因為那會讓我覺得這些作品做完好像也不是我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我很會記仇,環顧身邊親人朋友跟同事,好像都沒有我這麼記仇,因為我問過好多人,他們都沒有我這麼愛計較。 不是喜歡煽動受害者情緒,而是出自真的關心跟好奇:真的沒事了嗎?常常得到的回答都是:他(她)可能也只是因為......(很體諒的奇怪藉口,我總是驚訝別人的雅量,受傷之於還為對
人的ㄧ生中會遇到 不順心的事 會碰到不順眼的人 如果你不學會原諒 就會活得很痛苦 活得很累 原諒是一種風度 是一種修養 原諒是一種溶劑 ㄧ種相互理解的潤滑油 原諒像是一把傘 它會保護你 幫助你在雨中前行 對別人的誤解 不妨試著置之一笑 給時間ㄧ個印証的機會 原諒別人要有ㄧ
Thumbnail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罵了人,卻一派輕鬆的說啊-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這樣個性,沒辦法改。 就好像你殺了人後,卻說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樣,我下次不犯了。 罵出的話,早已知不能收回,又何需自裝後悔?殺人的那一刻,便也已知人死不能復生,又何必假惺惺的說著會改過? 傷了人,才想到要道歉。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我們害怕講錯話傷了別人 害怕哪些行為得罪了誰 害怕某些原因,而失去某段關係 長期滿足別人的期望,被當成理所當然 最後不被珍惜,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Thumbnail
當別人的言行讓我們陷入黑暗,即使對方道歉,我們不一定需要立刻原諒。不原諒並不代表心胸狹窄,有時候先放過自己,適當隔絕、丟棄不舒適的傷害,也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在面對負面事件與情緒掙扎時,我們常常會感到沮喪與無助。本文探討如何跳脫自我情緒控訴,並理解復原歷程是個螺旋向上的過程,透過同理自己,我們可以啟動改變,逐漸走出情緒的困擾。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同理與同情有著本質上的差異。同理是理解並感受他人的情感,而同情則是對他人的困境表示憐憫。簡單的安慰話語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對方脫離困境,反而需要用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感受並陪伴其情感,才能提供真正的支持。
我很會記仇,環顧身邊親人朋友跟同事,好像都沒有我這麼記仇,因為我問過好多人,他們都沒有我這麼愛計較。 不是喜歡煽動受害者情緒,而是出自真的關心跟好奇:真的沒事了嗎?常常得到的回答都是:他(她)可能也只是因為......(很體諒的奇怪藉口,我總是驚訝別人的雅量,受傷之於還為對
人的ㄧ生中會遇到 不順心的事 會碰到不順眼的人 如果你不學會原諒 就會活得很痛苦 活得很累 原諒是一種風度 是一種修養 原諒是一種溶劑 ㄧ種相互理解的潤滑油 原諒像是一把傘 它會保護你 幫助你在雨中前行 對別人的誤解 不妨試著置之一笑 給時間ㄧ個印証的機會 原諒別人要有ㄧ
Thumbnail
不知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罵了人,卻一派輕鬆的說啊-我不是故意的,啊我就是這樣個性,沒辦法改。 就好像你殺了人後,卻說我錯了,請原諒我一樣,我下次不犯了。 罵出的話,早已知不能收回,又何需自裝後悔?殺人的那一刻,便也已知人死不能復生,又何必假惺惺的說著會改過? 傷了人,才想到要道歉。
Thumbnail
你知道自己平常所表現的言行舉止,往往與我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相關聯嗎?你是否曾經有過,因為一時不察的無心而冒犯或傷害他人,到最後,連彼此關係為何會出現裂痕的原因都不明白的情形呢?「我說話、做事,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你硬是要把它想偏,我也没有辦法!」當別人對你的言行產生誤解時,你認為
Thumbnail
作者的話: 三方難處。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我就要理解他然後退讓嗎?」 並不是理解後必須犧牲自己,而是理解後釋放自己。 理解了對方其實也脆弱,那麼如果他在我們身上留下了什麼傷害,是因為他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不夠完善,而不是我們不好。
Thumbnail
我們害怕講錯話傷了別人 害怕哪些行為得罪了誰 害怕某些原因,而失去某段關係 長期滿足別人的期望,被當成理所當然 最後不被珍惜,把自己搞得傷痕累累 退一步不是海闊天空,而是萬丈深淵。
Thumbnail
當別人的言行讓我們陷入黑暗,即使對方道歉,我們不一定需要立刻原諒。不原諒並不代表心胸狹窄,有時候先放過自己,適當隔絕、丟棄不舒適的傷害,也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在面對負面事件與情緒掙扎時,我們常常會感到沮喪與無助。本文探討如何跳脫自我情緒控訴,並理解復原歷程是個螺旋向上的過程,透過同理自己,我們可以啟動改變,逐漸走出情緒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