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從人才缺口,看到「適性揚才」的重要

作者: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 蘇偉銓

在 108 課綱開始上路時,南一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我個人也十分很認同 108 課綱「適性揚才」的目標。近期有許多針對 108 課綱的意見與討論,我認為教育最難的是與時俱進的推動,而近幾年由於疫情的發生大幅加速了教育產業的數位應用外,AI 的興起將帶動下個世代的學習以及工作上的變化,對於「適性揚才」我認為應該有不同的思維與解釋。

在108課綱初步起跑時,我們鎖定的方式是朝向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主,邏輯是希望改變「不適性」而制約了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從中找到興趣或者不排斥讀書,進而由自身興趣出發,推動自我學習能力。

不過,這個定調方向落在 K12 考試制度上,有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成績是 K12 制度下,孩子與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當成績與適性揚才綁在一起的時候,是解方卻也是矛盾。

今年是學習歷程上路的第五年,學習歷程除了是新規定外,它更乘載了 K12 到大學,甚至是連結就業的關係,在適性揚才的目標下,學習歷程是一個好的存在,它提醒著老師/學生/家長不要忘了孩子的性向,同時期待它扮演連結大學學習的好參考。我覺得「適性揚才」已經不只是過去鎖定孩子的興趣出發,現在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考試制度下,可以幫孩子了解自己、找到興趣,同時記錄它,並且讓這個 12 年學習成就為未來的人才,這個「才」,是社會期待的人才。

適性揚才不應該是為了準備學習歷程而從高中開始,因為學習歷程若要真實與學習結合,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從國中小的學習去觀察。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我們把「揚才」拉到未來就業區塊,這個揚「才」可以說是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揚才的工作,成就人才方能打破成績及學歷代表好就業的保障與迷思。

除了這兩年不斷聽到市場上談論產業上人才斷層與缺工的問題,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中,除了經濟議題外,也特別提出「技能優先」的思維來解決人才問題。我覺得這件事就跟我們思考「適性揚才」是一樣的,根據 WEF 調查,49% 的受訪者表示,後來的工作與過去所學是不相關的;在國際企業全球化發展上,他們也指出 60% 的國際企業認為,在地勞動市場技能差距造成影響,只有 39% 的企業表示,對未來五年人才供應感到樂觀。

適性揚才可以讓人才從現在所學與就業的斷層泥沼中跳脫,擁有新的機會。南一全力投入 108 課綱,也相信適性揚才。這幾年我們也秉持​適性揚才的理念往兩個方向努力,一是融合數位與傳統教育、二是聆聽學生的想法,從他們身上學習,避免我們用過去的思維來替學生思考未來,因而用大人的眼光限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產業,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遷。我們一直專注於教育現場,希望可以用我們的專長及資源,陪伴孩子從難到易成就終生學習,因為只有終生學習,才能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我們希望以有效學習作為企業願景;以適性揚才,陪伴孩子面對社會轉型,這不僅是一個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種對孩子成就未來的承諾。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NANI · 南一書局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