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才缺口,看到「適性揚才」的重要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南一教育集團董事長 蘇偉銓

在 108 課綱開始上路時,南一提出對於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高度認同,認為教育應該兼顧學生個別需求,創造終身學習,我個人也十分很認同 108 課綱「適性揚才」的目標。近期有許多針對 108 課綱的意見與討論,我認為教育最難的是與時俱進的推動,而近幾年由於疫情的發生大幅加速了教育產業的數位應用外,AI 的興起將帶動下個世代的學習以及工作上的變化,對於「適性揚才」我認為應該有不同的思維與解釋。

raw-image

在108課綱初步起跑時,我們鎖定的方式是朝向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主,邏輯是希望改變「不適性」而制約了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從中找到興趣或者不排斥讀書,進而由自身興趣出發,推動自我學習能力。

不過,這個定調方向落在 K12 考試制度上,有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成績是 K12 制度下,孩子與家長共同努力的目標,當成績與適性揚才綁在一起的時候,是解方卻也是矛盾。

raw-image

今年是學習歷程上路的第五年,學習歷程除了是新規定外,它更乘載了 K12 到大學,甚至是連結就業的關係,在適性揚才的目標下,學習歷程是一個好的存在,它提醒著老師/學生/家長不要忘了孩子的性向,同時期待它扮演連結大學學習的好參考。我覺得「適性揚才」已經不只是過去鎖定孩子的興趣出發,現在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考試制度下,可以幫孩子了解自己、找到興趣,同時記錄它,並且讓這個 12 年學習成就為未來的人才,這個「才」,是社會期待的人才。

適性揚才不應該是為了準備學習歷程而從高中開始,因為學習歷程若要真實與學習結合,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從國中小的學習去觀察。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如果我們把「揚才」拉到未來就業區塊,這個揚「才」可以說是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揚才的工作,成就人才方能打破成績及學歷代表好就業的保障與迷思。

raw-image

除了這兩年不斷聽到市場上談論產業上人才斷層與缺工的問題,在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中,除了經濟議題外,也特別提出「技能優先」的思維來解決人才問題。我覺得這件事就跟我們思考「適性揚才」是一樣的,根據 WEF 調查,49% 的受訪者表示,後來的工作與過去所學是不相關的;在國際企業全球化發展上,他們也指出 60% 的國際企業認為,在地勞動市場技能差距造成影響,只有 39% 的企業表示,對未來五年人才供應感到樂觀。

raw-image

適性揚才可以讓人才從現在所學與就業的斷層泥沼中跳脫,擁有新的機會。南一全力投入 108 課綱,也相信適性揚才。這幾年我們也秉持​適性揚才的理念往兩個方向努力,一是融合數位與傳統教育、二是聆聽學生的想法,從他們身上學習,避免我們用過去的思維來替學生思考未來,因而用大人的眼光限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raw-image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產業,必須不斷調整以適應時代的變遷。我們一直專注於教育現場,希望可以用我們的專長及資源,陪伴孩子從難到易成就終生學習,因為只有終生學習,才能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我們希望以有效學習作為企業願景;以適性揚才,陪伴孩子面對社會轉型,這不僅是一個教育的理念,更是一種對孩子成就未來的承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改變。」 不論是行政院的「生生用平板」政策,或是教育部近期將推動的電子教科書計畫,都是在硬體端快速與時代接軌的措施。同樣地,我們周遭使用的科技產品也與時俱進。這些也都屬於硬體上的改變。但我們是否注意到,從巨觀的角度來看,是時代驅動著硬體變化,而硬體迫使人們順應,最終使掌握
由臺灣教科書出版協會主辦,齊聚臺灣K12教育的各家出版社共同攜手合作,臺灣史上第一場跨百年教育內容展覽「爺奶/爸媽/我/孩子的教科書特展」,將在11月4日至9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
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COVID-19籠罩世界的日子似乎已經變得遙遠,但在疫情推播助瀾之下的數位發展,已悄然延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得以一窺2021年5月全國三級警戒下,學子們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學習面貌。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自從歌手徐佳瑩唱了〈#身騎白馬〉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之後: 「我身騎白馬 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 過中原 放下西涼沒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大家對於「我身騎白馬」一詞更是琅琅上口。 這首歌不是為一段歷史故事讚頌,而是談愛情 「而你卻 靠近了 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 或向前走 突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 夜晚適合書寫,不為什麼目的, 就是塗鴉。 文學的長巷裡,左擁右抱, 恨不得貪抓一切, 連牆縫中的塵埃都捏緊在指間。 然後,沒預期地生出了許多芽, 是文學的芽, 它們在空中捲著, 在樹上攀著, 有時候是游絲, 在光影中兀自浮動。 ■ 愛聽歌, 愛在歌詞翻箱倒篋, 在流行音樂的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改變。」 不論是行政院的「生生用平板」政策,或是教育部近期將推動的電子教科書計畫,都是在硬體端快速與時代接軌的措施。同樣地,我們周遭使用的科技產品也與時俱進。這些也都屬於硬體上的改變。但我們是否注意到,從巨觀的角度來看,是時代驅動著硬體變化,而硬體迫使人們順應,最終使掌握
由臺灣教科書出版協會主辦,齊聚臺灣K12教育的各家出版社共同攜手合作,臺灣史上第一場跨百年教育內容展覽「爺奶/爸媽/我/孩子的教科書特展」,將在11月4日至9日於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登場。
111學測國寫以〈當我打開課本〉為題,邀請考生一同書寫下對教科書的體悟。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一起看看學生使用紙本教科書的現況,以及來勢洶洶的數位浪潮下,備受期待的學習輔助又長什麼樣吧!
COVID-19籠罩世界的日子似乎已經變得遙遠,但在疫情推播助瀾之下的數位發展,已悄然延續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這次透過線上Google Meet的形式訪談幾位來自台灣各地、正值高中時期又或是準備進入大學的學生們,讓我們得以一窺2021年5月全國三級警戒下,學子們與過往截然不同的學習面貌。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自從歌手徐佳瑩唱了〈#身騎白馬〉這首歌紅遍大街小巷之後: 「我身騎白馬 走三關 我改換素衣 過中原 放下西涼沒人管 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大家對於「我身騎白馬」一詞更是琅琅上口。 這首歌不是為一段歷史故事讚頌,而是談愛情 「而你卻 靠近了 逼我們視線交錯  原地不動 或向前走 突
*抹香菁 楊曉菁老師 ■ 夜晚適合書寫,不為什麼目的, 就是塗鴉。 文學的長巷裡,左擁右抱, 恨不得貪抓一切, 連牆縫中的塵埃都捏緊在指間。 然後,沒預期地生出了許多芽, 是文學的芽, 它們在空中捲著, 在樹上攀著, 有時候是游絲, 在光影中兀自浮動。 ■ 愛聽歌, 愛在歌詞翻箱倒篋, 在流行音樂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教育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畢業時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教育模式的問題以及智商與實際應用的關聯,並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智商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教育需要有創新思考這一門課,培育出具有專業創新想法的人才,讓學生了解創新對企業的影響性,如何運用在各個產業,如何用在產品設計的創新、業務行銷的創新、生產流程的創新及各領域的創新。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提出這個深具挑戰性和意義的問題。學校的教育方式與職場需求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我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希望能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見解。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台灣推動一〇八課綱,目的希望能適性揚才,要能培養生活中用得出來的素養,這樣的能力最終要讓孩子有辦法在未來社會中,能自我定位,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未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得提供他們在真實的生活情境裡學習,這正是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最重要的特色。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教育和智商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畢業時的成績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教育模式的問題以及智商與實際應用的關聯,並呼籲大家重新思考智商和成功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教育需要有創新思考這一門課,培育出具有專業創新想法的人才,讓學生了解創新對企業的影響性,如何運用在各個產業,如何用在產品設計的創新、業務行銷的創新、生產流程的創新及各領域的創新。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 感謝你提出這個深具挑戰性和意義的問題。學校的教育方式與職場需求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個備受關注的話題。我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希望能為你提供一些有用的見解。
【透過學習互動來提升孩子學習的動力。(圖/全球教育機構提供)】 【李婉如/ 報導】2019年政府推動108課綱,讓台灣的教育,從過去強調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加上態度,轉變成培養素養,孩子的教育,早已不是我們熟悉的填鴨方式,現在的學生正面臨比過去更加複雜與動盪的世界,為因應政府推出108課綱教育
在強調「適性發展」的21世紀,每所學校應該也要有各自清晰的理念和教育方式,讓每個家庭可以經過討論後,挑選適合的學校就讀。而老師們也可以依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特長,應聘適合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時引入市場機制,良性競爭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新,以及更好的教學品質,讓學生和老師都可以有更多選擇。
Thumbnail
台灣推動一〇八課綱,目的希望能適性揚才,要能培養生活中用得出來的素養,這樣的能力最終要讓孩子有辦法在未來社會中,能自我定位,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未來。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得提供他們在真實的生活情境裡學習,這正是專題式學習(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最重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