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讀後感:教育為追求「卓越」而非僅於名校與工作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AI 產生圖

AI 產生圖


吳軍老師的這本書《卓越》,是專門談吳軍老師在教育路上的所學與心得。這本書的內容量很充實,很多觀點非常啟發我。下面,會以教育的意義、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以及孩子的教育方法三個部份來分享起。


【教育追求的是卓越,而非只是學歷】


首先,給我最大的一個啟發在於教育的意義在於追求卓越,而非只是學歷和工作。


在本書中,吳軍老師觀察到,目前許多華人學生或家長的目標只是進入一所名校,最終進入大企業工作,但也就僅此而已,對社會或知識體系沒有突出的貢獻。這樣的情況不僅浪費了一流大學的教育資源,還讓這些學生過上了自己並不快樂的「打工」生活。


但這或許是華人社會科舉風氣的原因,比較把教育和利祿畫上等號,但是吳軍老師指出,近年來美國名校的華人招生名額減少,可能也是因為華人學生畢業後對母校大多沒有突出的回饋,無法融入美國的校友回饋文化。


吳軍老師也說,如果僅僅是為了進入大企業工作,還不如選擇像卡內基美隆大學這樣在電腦科學名列前茅的學校或其他的公立大學,更能在職場上發揮所學,不必非得擠破頭進入像哈佛這樣的頂級名校,因為哈佛大學的辦學目標不是僅僅傳授一技之長,而是培養真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而非技能教育。哈佛畢業生選擇到非洲或戰亂地區貢獻自己的力量,都是符合哈佛培養人的真諦的。


因此,我非常認同吳軍老師的觀點:「教育追求的是卓越,而非只是學歷。」追求卓越不一定要依靠學歷,畢竟大學生涯只佔人生中的四年多一點,後續還有很多時間是透過「社會」這個大學校來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因此,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如果一個人的成功僅僅在於考上好大學,進入大企業工作,那麼他的人生也就止步於此。境界和格局更高的人,會在教育的道路上追求成為各方面更卓越的人,並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教育的目的在於明辨是非、提高判斷力以及增長見識,最終使人在身心和思想上獲得自由。而這些與是否進入名校、學歷如何沒有直接關係。有志者會克服種種限制,達到這些教育目標。吳軍老師總是強調,教育的目標和期許要高遠,不僅僅是為了進公司「打工」。


認識了教育的意義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最好的教育不一定是上名校,而是最適合我們的。而什麼是最適合的呢?而這要從兩個問題開始。


【「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要先問兩個問題:「要在哪個環境生活?目標是什麼?」


並且要因應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環境,而有不同的教育模式,最終教育的成果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例如,如果未來想到美國發展,則接受美國教育是很好的融入美國社會的方法,因為教育的不同往往體現在不同的國家、風俗文化上。


關於目的,對於一個清寒人家,掌握一項技能,先找到工作能夠生存更為重要,反倒專心追求博雅和通識教育則有些不切實際。然而,如果基本的生存需求滿足了,就需要博雅和通識教育來提升綜合素質和批判性思維,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具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還有我們也不應該一昧的填名校就讀,而是要有所研究,根據自身的狀況選擇適合的學校。例如一位中等程度的學生,到了名校上課就會很吃力了,因為那邊的學生因為資質比較好,老師通常都會教的比較快,作業布置的難度也會比較高。反而對於一位中等程度的學生到一個中高的環境中較合適,然後穩定的成長。


因此,教育的核心在於適應性和靈活性,只有當教育能夠真正適應我們的需求和環境,才能實現其最大的價值。


談到孩子的教育也一樣,也都要有所階段性的進展,不可以操之過急。以下則分享吳軍老師針對18歲之前的教育發展,應該注意的事。


【教育的步調要符合孩子的狀況】


一開始對於0至2歲的孩子,要讓他們多接觸新事物,充分感知世界。對於2至7歲的兒童,他們會經常問「為什麼」,因為這是他們建構世界邏輯認知的開始。所以,不要急著讓他們學複雜的知識和高深的課程,而是要讓他們理解一些簡單現象的背後原理,並耐心解答他們的問題。


對於7至12歲的孩子,重點在於培養他們的歸納推理能力、學習興趣、基本學習方法,以及對世界的好奇心。這個階段,要讓孩子理解學科背後的邏輯性,例如,當孩子解題做對時,要告訴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是對的;如果錯了,也要告訴他們為什麼錯。這樣,一旦掌握了相應的方法,相關的所有題目都能迎刃而解,而不必依賴題海戰術。


12至16歲則要著重於培養青少年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設計實驗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這涉及從具體現象中抽象出可能的因素,並設計實驗來找出背後的成因。此外,青少年時期還應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因為這時期的價值道德判斷能力較為薄弱。最終,如果孩子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歲時心智應該基本成熟了。


此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和引導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不見得要教導孩子很多知識和觀念,但一定要好好陪伴他們。良好的家長陪伴和環境能夠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和健康的心理。雖然陪伴很花時間,下了班也很累,但為了下一代,這確實是一件應該做也值得做的事。而陪伴我們可以從三個最佳時間開始,分別是孩子放學時、全家一起吃飯時,以及睡前。透過這些交流時間,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時引導他們正確的思考,而不至於對孩子一無所知。


小節


最後,總結一下。吳軍老師的這本《卓越》,給我最大的啟發,在於探討了教育的真正意義在於追求卓越,而非僅僅追求學歷和工作,真正的教育應該培養能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而非僅僅為了職業技能,並且社會是一個大學校,因此強調了終身學習的重要。

其次,教育的核心在於適應性和靈活性,要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制,便是最好的教育。最後,對於孩子的教育,應根據他們的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的方法,依照次序,分別是注重感知世界、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的培養。

此外,家長的陪伴和引導至關重要,能夠培養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和健康的心理,並幫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總之,教育在於明辨是非、提高判斷力以及增長見識,最終使人在身心和思想上獲得自由,點亮光明去掉無知的黑暗。


在《卓越》這本書裡,除了以上的內容之外,還有很多經驗分享和實際的方法,很推薦對教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保證收穫滿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之道 ShengZhiDao
19會員
45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生之道 ShengZhiDao的其他內容
2024/08/24
在暑假期間,我重讀了《紅樓夢》,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特別是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認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理解與喜愛。透過對比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我更加認識了「作詩」與「做人」之間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08/24
在暑假期間,我重讀了《紅樓夢》,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特別是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認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理解與喜愛。透過對比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我更加認識了「作詩」與「做人」之間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08/16
文章探討了《紅樓夢》中賈府的庶女探春的性格與命運,分析她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及卓越的才能。探春面對家族內部的衝突與腐敗,展現了她的清醒與無奈,最終的嫁人決定象徵著她命運的轉變和夢想的破滅。透過這段描寫,讀者可以看到角色深層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對人生現實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8/16
文章探討了《紅樓夢》中賈府的庶女探春的性格與命運,分析她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及卓越的才能。探春面對家族內部的衝突與腐敗,展現了她的清醒與無奈,最終的嫁人決定象徵著她命運的轉變和夢想的破滅。透過這段描寫,讀者可以看到角色深層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對人生現實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8/05
這篇文章探討了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指出文化對印度體育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瞭解決策略。文章強調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了中華文化對內外平衡的主張。
Thumbnail
2024/08/05
這篇文章探討了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指出文化對印度體育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瞭解決策略。文章強調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了中華文化對內外平衡的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確保孩子保持成長、保持進步,是實人老師的工作之一,唯有透過不斷的提醒、確認、對話,才能漸漸將這股積極學習的文化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吳軍老師的《卓越》探討教育的真正意義,追求卓越而非追求學歷和工作,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和環境量身定製,並應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發展階段採取適當方法。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對培養孩子正確價值觀和健康心理至關重要。
Thumbnail
孩子教育不應該僅著重於高學問或考試能力,而應該培養懂得尊重、禮貌、體諒、有品德的孩子。品德已被忽略,但它對社會仍然至關重要。本書內容闡述從不同角度培養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品德的具體表現,引導讀者思考人生與品德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孩子教育不應該僅著重於高學問或考試能力,而應該培養懂得尊重、禮貌、體諒、有品德的孩子。品德已被忽略,但它對社會仍然至關重要。本書內容闡述從不同角度培養品德的重要性,以及品德的具體表現,引導讀者思考人生與品德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傳統的價值觀教導我們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找到一份穩定,最好收入要不錯的工作」…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協助一個人成為自己。 就像是一顆種子種在土裡,給予陽光、空氣與水,種子會萌芽,長出自己。 教育者或父母,是那抹陽光、是無形的空氣、是滋潤身心的水。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學校與學習是不同的概念。學校提供方便的學習環境,但真正的學習之路可能在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讓孩子的學習空間侷限在學校或3C產品裡,世界之大,充滿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陪孩子以正面的心態去適應任何大小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Thumbnail
陪孩子以正面的心態去適應任何大小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