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角色與教練角色:雙重關係的心理學觀點

父親角色與教練角色:雙重關係的心理學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在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裡飾演二女兒的女主角,因為生病逝世了、不過才19歲而已。記得當初看到這部電影時,對於她們拒絕父親要求時的搖頭很有印象,看到這個新聞時也想起了劇中的一個橋段


夜裡趁著女兒們睡覺的時候,父親走進她們的房間,小心翼翼的以不吵醒她們睡覺的方式跟力道,替孩子們在白天訓練的腳作放鬆。因為在孩子面前,父親跟教練的角色是不能同時出現的,為了她們的未來,決定選擇教練這個角色。


父親是自己的啟蒙教練,這在世界各國、不同運動項目裡都是很常見的事,因為孩子的榜樣來自於家長、而家長的興趣、職業、常接觸的環境等等,往往就很容易成為孩子的首選,先前分享過的網球選手Jannik Sinner會開始接觸滑雪就是因為家人的工作環境、越野跑好手Killian Jornet 也是滑雪好手因為出生地的關係、人稱百搭天后的謝淑薇女士,就跟電影很相像,是因為家長的關係而開始從事網球運動。


那麼父母的角色跟教練的角色真的不能同時出現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有個詞彙叫「雙重關係」簡單說就是兩個人之間有著兩種以上的關係,這種事可能發生嗎?人跟人之間不是應該就是一種關係為主嗎?以常規來說是這樣沒有錯;但其實在許多時候,身份會出現兩種以上也是很常見的。


例如在家裡是媽媽,結果在學校遇到媽媽是志工


在家裡是夫妻,結果到了公司是上司跟下屬關係


在平常是兄弟,在球場上屬於不同球隊的對手


一樣的人,不同的角色跟關係,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相處模式,尤其是在公事上,因此回到父親跟教練的角色是否真的無法同時出現?也許大人可以調適的很好;但對於孩子、選手來說就不見得了,他/她們不見得能判斷出現在的說話方式、要求、相處應該要切換成哪種模式;但在沒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身兼數職是在運動場上常見的事,因為最親近的人也可以是最瞭解自己的人。


好的家長若是能夠結合好的教練,那會是最好的組合嗎?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看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實踐😏😏😏

avatar-img
布魯斯的心智訓練天地
22.7K會員
298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運動心理學不只是競技選手的專利,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您是否運動,都能從運動心理學中獲得益處,提升身心健康與幸福感。文章作者布魯斯將在每週分享運動心理相關知識,歡迎格友們提出疑問、交流運動習慣與心得。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沒有捷徑,強調持續努力及保有正面心態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艱苦環境逆境求生,成為神經外科教授的歷程,並提出十個核心價值觀(慈悲、尊嚴、平常心、寬容、感恩、謙遜、正直、正義感、善念、愛),作為追求成功的指引。文章鼓勵讀者設定目標,每天持續進步,並相信宇宙的安排。
本書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瞭解自身狀態(起點),設定明確目標(終點),並持續改善弱項、挑戰強項,最終達成個人體能提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自身經驗與課表,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並強調過程中的感受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運動心理學不只是競技選手的專利,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您是否運動,都能從運動心理學中獲得益處,提升身心健康與幸福感。文章作者布魯斯將在每週分享運動心理相關知識,歡迎格友們提出疑問、交流運動習慣與心得。
這篇文章探討成功沒有捷徑,強調持續努力及保有正面心態的重要性。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艱苦環境逆境求生,成為神經外科教授的歷程,並提出十個核心價值觀(慈悲、尊嚴、平常心、寬容、感恩、謙遜、正直、正義感、善念、愛),作為追求成功的指引。文章鼓勵讀者設定目標,每天持續進步,並相信宇宙的安排。
本書核心概念在於透過瞭解自身狀態(起點),設定明確目標(終點),並持續改善弱項、挑戰強項,最終達成個人體能提升。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結合自身經驗與課表,引導讀者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方法,並強調過程中的感受與持續學習的重要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