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5/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快樂跟效率不衝突,只是需要一點技巧。

這絕對是碎念,今年3月是我待了滿7年的公司搬家的月份,搬家是一個很神奇的過程,你會看到每個人在這個團隊裡的角色如何展現,這個晚點再說,對我來說感觸最深的應該是,這個職場給我的養分太多,但荼毒當然也不少,但要分類出來,卻發現根本是同一件事情,就例如...

raw-image



不要想著在工作中交朋友? I don't think so.

「不要想著在工作中交朋友」剛畢業幾年常常聽到前輩這麼說,現實的大人說出來的話總是不好聽,對於充滿熱忱的新鮮人,真的少在那邊嚇唬我?畢業後待了幾家公司,也曾經在可以交朋友的公司裡每天歡樂到不行,鬼話連篇也是這樣練出來,然後幾年後,一家一家都在市場上消失了(還是我就是災星?)。那時候每天加班到發瘋,可是辦公室每天都像同樂會一樣,真的忙得要死,雖然後來想想真的是有一點虛度,比了案也不一定有拿到,拿到的案也不一定有賺頭,總之,公司是真的沒有賺錢,可是大家感情真的好。

那一段時間我有一個結論,朋友這件事情首先要看看你們有沒有共同敵人,不賺錢的公司敵人在外面,也可能在上面,想當然團體就變得堅固且深厚,是嗎?這7年我也交到不少朋友,有些朋友也希望是一輩子交好的人,當然一定會有真是感謝緣份讓我們有交集,不然日常中我真是敬謝不敏的人。(重點是我們應該算賺錢的公司!)

不過,後來隨著位置的轉換,好像慢慢理解了前輩們說的,其實不是交不到朋友,也不是不能交朋友,只是,職場這個大局對一段情誼的影響因素實在太多了,如果只有一個總監的位置,到底該你做還是你朋友做?如果你好朋友的決定會造成你的工作負擔,你到底該不該翻臉?這些,如果不談朋友關係,那事情就會變得簡單且容易,同事一場,最多就是明天請杯咖啡感謝或道歉一下也就過去了,朋友可不是那麼簡單吧!那可是需要拿心去交陪的呢。

只是立場不同,保持同理幾乎等於良善

我的工作一直都是供應鏈中很獨立的一環,有上游跟下游,夥伴主要是在需要支援的時候才會出現,如果說白一點,我們會擁有相同的敵人,基本上沒什麼衝突性,立場相同的時候,志同道合的可能性也就多了。

但就像業務跟行銷的關係,職責所在,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志在同一面的人,想成為朋友,可能要一番腥風血雨吧,除了自己是不是真心誠意的之外,理解是很重要的環節,畢竟我們不能永遠等著人家理解自己啊!而且也難保不能同理心的人就是我們自己,你看,這一下就把朋友的路鎖得多狹窄,這時候,就有感前輩們的金玉良言了。

不過,我還是要說,誰不是好人呢?我才不相信會有人懷著惡意生活,那當你覺得被惡意的時候,90%就是立場不同而已,這時候就會很釋然遇到的一些妖魔鬼怪。而且,可能偶爾你也是那個加害者。這樣想想,可以當朋友的可能性也就多了滿多的。


到底聽懂了沒?新鮮人跟老屁股真的不一樣

剛出社會的時候每一句話就算聽100%也不是真的100%,大概50%有就要偷笑了,所以養出了一種本領,就是抓住關鍵字,持續問下去,首先好像聽起來會很聰明,還有在聽人家說話,然後趁這段時間腦子可以開始拼湊,湊湊看有沒有可能對。後來有一陣子,會誤以為自己真的聽懂了,但只是誤以為,因為又不小心聽得太多,過多過少的解釋,都無助於事情的發展,慢慢的才發現,溝通裡的大部分只有70%是真正需要聽的,有時候可能更少。

先說説聽太少的時候,也是不能一概而論,因為真的有那種只聽10%的工作者,好!好!好!懂!懂!懂!社會闖蕩不用幾年,幾個月應該就會有感覺,嘴上說得輕巧,但卻發現腦子根本沒有在運作,這也沒辦法,人百百種,想一起工作總是需要磨合,這時候就想起某書說的,一個團體裡總是需要20%無用之人,才能平衡整個生態圈?既然如此,我也就慢慢釋懷了。

風骨做什麼吃的?存活絕對先是本能

聽太多是我最近最有體悟的,讀過史記的人應該會很有感覺,司馬遷把所有想對漢武帝的諫言都融入在每一個篇章裡面,每一篇都可以上一堂以上的課來做釋義,因為他說的絕對不是他要說的,他要說的需要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剝開,然後對照歷史事件,來決定它是什麼意思,我是真的喜歡釋義,史記課最好玩的也是這個,在不能說話的年代,有說話的藝術。

But...在號稱亞洲最強自由民主的台灣,如果真的每一句話都需要被過度解釋,似乎也太迂腐了吧!不過,不可否認會有這個情形發生,例如你老闆說:「最近還好嗎?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到底要當成是一般關心,還是一種警告呢?基本上需要前後文來做參照,就像司馬遷那樣,以前真的是佩服司馬遷的風骨,現在也算是半個職場老屁股,司馬遷的境遇,我也只能說,千年來世道都是如此,只是不斷的循環,要生存也不是不容易,就是骨頭夠不夠軟而已。若要有改變的能力,首先,至少要有存活的本事吧?

快樂跟效率是人生的圭臬,一點都不衝突

又說遠了,釋義是很好玩的事情,尤其是那種手段高明的政治家,解釋起來九彎十八拐的,火花四射,領悟了又有一種醍醐灌頂的快感,但如果單純看職場生存,我真的非常建議,就是每一句話聽個70%,因為剩下的30%是對你社會化的考驗,有聽懂的也不用一定要昭告天下你懂,沒聽懂的,就是可能需要檢討一下社會化的程度,如果過得去,反正需要你做的應該也就在那個70%,其他的,可能是情緒、詭計、暗示...之類的,沒有更多心力的狀況下,就先隨便吧!作為一個時間壓縮的現代人,我真的是覺得「效率」重要太多了,總之,每句話只需要聽70%,比全聽的效率好太多

以上心得就針對我個人,因為這跟工作者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我不是很拘泥小節的人,簡而言之就是我不夠細緻,不過,為了補足我的不足,我會盡量意會,但就是純粹做為練習,因為這種事情對我來說就是覺得很有趣,所以造就我是超級社會化的人,如果有社會化的量表,我絕對高分通過。

一起當個大智若愚的現代人吧

我也遇過非常細膩的夥伴,重視細節而且步步到位,聽懂話也不是難事,但很容易放進心裡,就容易抑鬱,看司馬遷講故事,也就是看看過去,要說憂天下之憂而憂,我大概就是當下而已,細膩的人可以鑑古觀今,更甚解析未來,那憂的就不是我可以想見的了。

不管是像我這樣或者更加細膩的工作者,我都覺得還是70法則就好,另外30我們因應個性不同模式的去應付,不該聽的就別聽了,不重要的也別聽懂,聽懂了就放心裡,不用放腦裡,可能一切都會更加順利?或是司馬先生會覺得我更像是消極的代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