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30|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意識|牛津通識:意識|CH6 意識意志

raw-image

📘學習範疇

牛津通識:意識
第六章 意識意志


📖文獻筆記

第六章 意識意志

■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我們認為自己是負責任的,我們也認為別人應對自己的行動負責,所有這些的前提假設是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行為的方式。如果沒有自由意志,那麼人類的道德責任和法規似乎都會受到威脅。

這個問題部分取決於決定論。對許多早期的哲學家以及現代科學家來說,宇宙似乎是確定的,即所有事件都由先前的事件決定。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必然的;如果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必然,那麼自由意志就沒有立足之地,因為我的所有行動一定都是事先確定的。這意味着選擇做任何事情都是毫無意義的,另行其道也沒有任何意義。

有些哲學家承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水火不容。他們認為要麼是決定論錯了(可能性不大,並且極難證明),要麼自由意志一定是個幻覺(因為它等同於魔力——一種不可能的非物質的干預)。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個確定的世界中添加真正的隨機過程(如在放射性衰變或量子物理學中那樣)並不會給自由意志任何機會,因為如果這些過程真是隨機的,它們就完全不會受影響。

相比之下,兼容論者發現在很多不同情況下,自由意志和決定論可以是同時正確的。例如,有些確定性的過程是混亂的。這意味着雖然結果完全由起始條件決定,但這些過程能夠引出異常複雜、難以預測的結果,即使是從理論上也難以預測。

如果意識被當成成就自由意志的力量,那它就無異於魔力——在因果封閉的世界這種介入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如果意識不是這樣的力量,那麼我們擁有的種種意識控制的感覺就一定是幻覺。

■ 有意識意志的幻覺

如果你對此表示贊同,並也認為自由意志是一個幻覺,那你該怎樣度過你的一生呢?有些人的結論是既然做任何事情都是毫無意義的了,還不如乾脆放棄。但上述論斷並不必然得出這種想法,何況這也不容易實行。如果你覺得你不如放棄,那麼問問你自己打算做甚麼,因為你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你不能完全甚麼也不做。整天躺在床上不是甚麼事都不幹,你得起床吃東西或上廁所。結束你的生命也不是甚麼也不做,何況這既不容易也不愉快。勇敢地面對沒有自由意志這種信仰的生活,忘掉這個幻覺會變得容易些。

這又怎麼樣?即便自由意志從理論上講是一個幻覺,它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幻覺,因此自由的感覺也會一直持續,即使對不再相信自由意志為真的人來說也同樣如此。有時這類人會說,他們過着自由意志「彷彿」存在的生活,「彷彿」他們和別人都擁有自我。那樣,他們可以坦誠面對生活,無需相信一些他們知道不可能為真的東西。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種感覺終會消失。


📝學習心得

這章探討「我們有自由意志嗎?」

有些哲學家承認自由意志與決定論水火不容。他們認為要麼是決定論錯了(可能性不大,並且極難證明),要麼自由意志一定是個幻覺(因為它等同於魔力——一種不可能的非物質的干預)。

對於佛法而言,業果法則也會遇上決定論的問題,如果我們所有後後的行為,都是由前前自無始劫以來的「因」所決定,那麼並沒有能夠改變「果」的「魔力」。這種思路確實符合緣起「依他而起」,也符合業果法則,但佛法不承許,因為如果一切都是決定的,那也沒有什麼好修行的。

所以佛法可能勢必走向兼容論,而書中結論提到:

如果意識被當成成就自由意志的力量,那它就無異於魔力——在因果封閉的世界這種介入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如果意識不是這樣的力量,那麼我們擁有的種種意識控制的感覺就一定是幻覺。

這種推論似乎接近佛法的「無我」,但似乎破太過落入斷滅見,之前參加《身為自己》新書分享會時,講者也提到意識的研究容易最終走入虛無主義,另外鷹出版也預計翻譯《Determined: A Science of Life Without Free Will》一書,會主要探討自由意志的議題。

即便自由意志從理論上講是一個幻覺,它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幻覺,因此自由的感覺也會一直持續,即使對不再相信自由意志為真的人來說也同樣如此。有時這類人會說,他們過着自由意志「彷彿」存在的生活,「彷彿」他們和別人都擁有自我。那樣,他們可以坦誠面對生活,無需相信一些他們知道不可能為真的東西。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種感覺終會消失。

在《虚无主义》一書提到:

对尼采来说,发现生活是无意义的并非虚无主义;相反,发现生活无意义但仍然继续活下去才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

而在《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則提到:

有學位的聖者在根本定時雖然沒有分別心,但那只是暫時遠離,並非徹底滅除,因為在後得智時仍會再次生起分別心;當成佛時,由於已斷除了所知障,所以能徹底遠離分別心,永不復生。—《菩提道次第略論講記》

從這點來看,佛法似乎與虛無主義也不衝突,在後得智時仍然「過着自由意志『彷彿』存在的生活,『彷彿』他們和別人都擁有自我。」,雖然在根本定時沒有分別心(发现生活是无意义的),但仍然在後得智時會再次生起分別心(发现生活无意义但仍然继续活下去),直到成佛時徹底遠離分別心,永不復生(一種主張生命有意義的哲學似乎更接近於虛無主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