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

琴童父母該扮演的三種關鍵角色

 

女星蔡沐妍日前帶愛女上節目《小姐不熙娣》,

小S聽完小女生表演完大提琴後,

隨即發問:「這是可以表演的嗎?」

引發蔡沐妍事後暴怒發文砲轟。

到底是小S過於節目效果導向?

還是蔡沐妍陷入習琴家長的誤區?

 

這則新聞之所以引起大眾關注,

是因為讓孩子學琴的家長不少,

但在台灣,當孩子升上國小高年級後,

會繼續學琴的孩子普遍不多。

原因有幾個:

1.升學壓力越來越大,高年級學童常因準備私中,

而放棄才藝,轉向學科導向的補習。

既然沒時間練琴,那家長理所當然停音樂才藝課。

2.孩子基礎不穩,無法持續進步:

坊間有太多音樂老師,為符合某些家長的期待,

教學過於以檢定和比賽為導向,

導致孩子長時間只針對比賽、檢定曲練習,

並未建構對樂理、音感、音樂性等等的全面理解,

孩子自然進步有限。

3.琴童在被逼迫的情況下,自然難以培養出對音樂的興趣,

因此乾脆停課,以免為了練琴,造成過多親子衝突。

4.音樂藝術發展無法當飯吃,

練琴被視為浪費時間、資源、金錢的無用才藝。

從近期臉書粉專「雙北時事」發布的一篇文章,

內容列出「童年十大最沒有用特殊才藝」,

依序排名分別是珠心算、書法、繪畫、鋼琴/電子琴、

直笛、舞蹈、象棋/圍棋/西洋棋、跆拳道/柔道/空手道、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直排輪等才藝,

可以看出「要不要學才藝」,是許多家長內心的糾結。

 

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

「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

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

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

從小女生拉琴的表情,拉出的音準,

以表演角度言,的確不太適合在電視節目中呈現,

因為小女生有可能會因此受到不必要的壓力。

所以三寶媽小S當下特地蹲下身說,

「如果音準可以解決,

那麼也許你會更喜歡拉琴。」

 

我贊同小S錄影當下的應對,

他言語中有對小女生的鼓勵,

也化解了表演問題可能引起的尷尬。

反觀蔡沐妍的言語態度,

身為媽媽,出發點一定是對孩子好的,

只是她也陷入了普遍琴童家長的迷思:

1.因為自己嚮往學琴,所以才讓孩子學  

2.後來發現很難,所以媽媽自己放棄,

但孩子若表示沒興趣,那就把琴丟掉吧!

 

孩子學習音樂時,除了琴童和老師的緣分深淺外,

家長的態度才是影響琴童習樂態度的關鍵。

琴童父母該扮演的三種關鍵角色如下:

 

一、榜樣與啟發力: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和啟發者。

當孩子看到家長對音樂有熱情,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他們也會被激發出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

但實際上,許多學音樂的孩子,在家裡是完全不聽古典音樂的。

可是耳朵是需要用好的音樂「洗」過,才能培養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提供支持和鼓勵: 家長的支持和鼓勵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

音樂學習可能會遇到種種瓶頸和困難,

但家長不管懂不懂音樂,在孩子練習或表演後,

若能先鼓勵一番,再提出改進策略,

對琴童的內在動機,會較有幫助。

 

三、提供資源和學習環境:家長提供孩子所需的音樂資源,

包括樂器、音樂書籍、錄音或參加音樂活動等。

家長的支持和投資可以讓孩子更容易接觸和探索音樂世界。

環境方面,包括在家中提供安靜的練習空間,

建立規律的練習時間,及對孩子的學習進展給予積極回饋。

擁有良好的練琴原子習慣,亟需家長協助。

 

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音樂最終目標是讓孩子擁有豐富心靈的寶藏。

把練琴當日常,把得獎當驚喜。

學音樂端賴細水長流,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只有累積練琴的質量,才能產生音樂的奇蹟。


avatar-img
1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y Ou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一年都需要進行家庭理財健檢 包含主動收入、被動收入、保險、房地產、基金、股票 就像下一盤棋,所有規劃都要沙盤推演
昨天台積電開了一場非常漂亮的法說會, 今天鉅亨速報便出現了: 「 Factset 最新調查:台積電(2330-TW)EPS預估上修至38.15元,預估目標價為715.16元」的標題。 對法人預估,我通常都會先放入括弧, 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有個人的選股邏輯。   依照利多消息這麼多的世界級
#女力 #自我成長 只要行動獨立、情感獨立、經濟獨立,有個人理想,就足以面對人生各項挑戰。 行動獨立包含健康,在交通上得以行動自如的身體狀態。情感獨立則是不受現實價值綁架,不以依賴他人的絕對精神自由為前提。經濟獨立則指主動和被動收入,足以擔負自身開銷與後代教養的責
GPT-4 和 Claude 2這兩個人工智慧模型都是目前最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各有其優勢和缺點。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比較它們:使用便利性、費用、英文模型和中文模型。  #科技力 #GPT-4 #claude2 #生成式Ai 一、使用便利性 一個人工智慧模型能夠提供多少種方式讓用
每一年都需要進行家庭理財健檢 包含主動收入、被動收入、保險、房地產、基金、股票 就像下一盤棋,所有規劃都要沙盤推演
昨天台積電開了一場非常漂亮的法說會, 今天鉅亨速報便出現了: 「 Factset 最新調查:台積電(2330-TW)EPS預估上修至38.15元,預估目標價為715.16元」的標題。 對法人預估,我通常都會先放入括弧, 因為一直以來,我都有個人的選股邏輯。   依照利多消息這麼多的世界級
#女力 #自我成長 只要行動獨立、情感獨立、經濟獨立,有個人理想,就足以面對人生各項挑戰。 行動獨立包含健康,在交通上得以行動自如的身體狀態。情感獨立則是不受現實價值綁架,不以依賴他人的絕對精神自由為前提。經濟獨立則指主動和被動收入,足以擔負自身開銷與後代教養的責
GPT-4 和 Claude 2這兩個人工智慧模型都是目前最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各有其優勢和缺點。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比較它們:使用便利性、費用、英文模型和中文模型。  #科技力 #GPT-4 #claude2 #生成式Ai 一、使用便利性 一個人工智慧模型能夠提供多少種方式讓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清月在彈琴第二集 哈哈,沒有練好 大家見諒 我只是在記錄生活 所以就放上來啦 以前被這樣說我會挺不開心 「啊你就彈成這樣,也敢放上網給別人看喔 (´⊙ω⊙`) 」 哈哈 啊哈哈 哈哈哈哈 以前會很介意的,但我現在已經放飛自我 沒關係啦!我就沒有練琴天賦啊!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當我們迷失自己時,是否可以回頭再看那些曾經學習和熱愛的事物?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悟,希望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自己。
Thumbnail
在我國中的時候,忘記為了什麼,突然跟我媽說想要學鋼琴,一開始到連鎖音樂教室上課,後來跟著老師輾轉換了幾個地方,直到畢業工作還是繼續,雖然我不是走科班,上千個小時的練習也稱不上專業,只是學個興趣,自娛還可以,如果要我跟國中的自己說句話,我會說「即使忘了當初為什麼要學琴也沒關係,只要持續練習....
Thumbnail
《打造一雙看得到出口的眼睛---移動.妙不可言。》   #太完美主義的孩子要怎麼引導 有位鋼琴老師在網上提出她的疑惑,是不是太完美主義的孩子不適合學琴?   她帶的一名孩子(簡稱A),剛開始時學琴態度很積極,同樣的年齡段,別的小孩都在玩,A會自己主動花很多時間在鋼琴上,不須家長督促,而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某一天,媽媽跑來問我說:「你上完幼兒園以後,還想繼續學小提琴嗎?」
Thumbnail
【媽啊!我就是不想學‼️小孩不想學的時候該放棄嗎⁉️】 這幾天看到「小姐不熙娣」的節目,這集是在討論沒有用的才藝,其中來了一位看起來就是擺明一點都不想要拉琴的小女孩,而且拉琴的表情整個就是厭世到不行,看著她拉得要死不活,我都想衝進銀幕幫她拉完了⋯⋯ 到底要怎麼學琴才是對的呢?繼續看下去~~
清月在彈琴第二集 哈哈,沒有練好 大家見諒 我只是在記錄生活 所以就放上來啦 以前被這樣說我會挺不開心 「啊你就彈成這樣,也敢放上網給別人看喔 (´⊙ω⊙`) 」 哈哈 啊哈哈 哈哈哈哈 以前會很介意的,但我現在已經放飛自我 沒關係啦!我就沒有練琴天賦啊!
Thumbnail
每個情緒的出現,都是我們理解與靠近自己的時候。藉由最近很紅的藝人讓孩子學才藝事件,來跟自己的情緒對話,透過理解而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
Thumbnail
當我們迷失自己時,是否可以回頭再看那些曾經學習和熱愛的事物?透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學習經歷和人生體悟,希望能重新找回那些失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