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腦學】地震後症候群:與地震相關的精神科診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除了幻震,地震也會造成焦慮與憂鬱。(Library yof Congress null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4/04/26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認知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對許多人來說,大地震會勾起某些生理不適、焦慮不安與憂鬱情緒。理想上,由地震帶來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慢慢消解。然而,地震越大,傷亡與破壞越多,帶來的焦慮與恐懼的影響可能越廣泛與深遠。與地震相關的精神科診斷為數眾多,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一說明。




地震後症候群

對許多人來說,大地震會勾起某些焦慮不安、憂鬱情緒或生理不適。理想上,由地震帶來的改變會隨著時間慢慢消解與恢復。然而,地震越大,傷亡與破壞越多,帶來的焦慮與恐懼的影響可能越廣泛與深遠。

這些地震帶來的地震後精神與身體變化,稱之為「地震後症候群(Post-Earthquake Syndrome, PES)」。PES包含許多不同的面相與診斷,包含身心科常見的「急性壓力反應、「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地震畏懼症」、「恐慌發作」、「睡眠失調」、「慮病症」等,也包含比較生理性的症狀,像是「幻震症候群」、「地震後頭暈症候群」或「地震後眩暈症候群」。(有關生理性症狀,請參考:【焦慮腦學】地震後症候群:與地震相關的幻震現象


急性壓力反應與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直接面對傷亡、破壞的受災者,有些人可能會罹患「急性壓力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 ASR)」或「重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當一個人經驗、親眼目擊或被迫面對地震災情時,除了精神上可能產生嚴重的害怕、恐懼、強烈無助感受、惡夢、重複閃現記憶、失神、呆滯、坐立難安、無法專注、失眠、自傷與驚嚇反應,身體也可能同時出現部分恐慌發作症狀(Panic Attacks),例如麻木、手抖、心悸、流汗的情形。

依據不同壓力反應程度與持續時間,能夠在1個月內恢復者,精神科醫師會放在ASR診斷中;如果時間持續超過1個月未恢復,且患者持續有反覆出現的反芻思考、惡夢、異常情緒困擾、睡眠障礙、身體症狀,精神科醫師才會將診斷改為PTSD。

此外,如果一個人過去曾因地震而罹患PTSD,在新的地震經驗發生後,可能會誘發出過去早年的PTSD記憶與經驗。即便新一次地震本身不嚴重或未造成其嚴重損害,復發的PTSD症狀也可能非常嚴重,包含但不限於反覆不停出現的記憶閃現、侵入患者腦海的災難影像或嚴重焦慮情緒。 


地震畏懼症

如果患者未能滿足ASR與PTSD診斷,且以非壓力性反應的認知改變為主要症狀,包含非理性的過度焦慮與恐懼、與地震相關念頭或暗示誘發的強烈恐慌發作、持續擔憂地震或餘震的發生,進而影響生活,甚至使患者無法抽離於與地震相關的想法或造成行為改變,可能符合「地震畏懼症(Seismophobia, or Earthquake Phobia, EP)」診斷。


睡眠障礙

如果上述的大部分情緒與身體症狀都不明顯,只有影響到睡眠,「睡眠失調(Sleep Disorder, SD)」可能是一個比較適合的診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談到的情緒症狀與身體症狀,都只限於「在地震後」才出現的新症狀,或原本長期焦慮症狀的突發性惡化。例如,原本沒有失眠困擾,地震後才出現的失眠情形。又例如,原本沒有恐慌發作,地震後常常感受到恐慌發作。


慮病症

除了上述幾種壓力反應失調,原本有「慮病體質」或是「慮病症(Illness Anxiety Disorder, IAD)」診斷的患者,也常常在地震後,被焦慮與恐懼的身體症狀啟動其慮病思考,帶來強烈的恐慌發作、心悸、頭暈,導致其就醫檢查的頻率增加。甚至有些患者的身體症狀會嚴重到需要前往醫院急診求助。


地震後的自我照顧方法

如果您發現您自己有些輕微壓力與情緒反應,可以嘗試停止追蹤地震新聞、減少社群媒體使用時間、維持充足與規律睡眠、維持均衡營養、多外出快步走動、練習瑜珈或肢體伸展、與能夠信任的親朋好友保持聯繫與分享自身感受和地震經歷。

如果您發現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症狀嚴重到影響生活,可以試著就診精神科尋求幫助。關於地震後的過度壓力反應與情緒失調,精神科可以透過心理治療、精神科藥物治療來改善。

avatar-img
120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幻震(Phantom Earthquake)」這一種許多人擁有過的經驗。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壓力」與「焦慮」,兩者都是我們生命裡經驗到的一種常態。焦慮是壓力反應的一種,是發生於頭腦裡的科學變化,並不只是發生在心理上的痕跡。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整理近年焦慮在頭腦的研究、認知心理治療對焦慮的拆分以及臨床治療實務,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一個完整的焦慮治療觀。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時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COVID-19疫情反覆,讓許多人的焦慮情緒遲遲無法落幕。在精神科診間,漸漸地出現一群以肚子不舒服、腹瀉或是腹痛為主的青中年焦慮族群。面對這個棘手的腸道疾病──腸躁症──有時候,精神科可以幫上許多忙。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聽覺過度敏感化」與「聲音恐懼症」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症狀,嚴重時常常合併焦慮症的診斷。靠自己的力量、獨自面對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其實非常痛苦。讓我們透過文章認識這些症狀的由來與可能的精神科治療方法。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地震除了會影響精神狀態、認知與情緒,也可能會帶來一些頭暈、暈眩等身體症狀。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幻震(Phantom Earthquake)」這一種許多人擁有過的經驗。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壓力」與「焦慮」,兩者都是我們生命裡經驗到的一種常態。焦慮是壓力反應的一種,是發生於頭腦裡的科學變化,並不只是發生在心理上的痕跡。在本篇文章中,我們整理近年焦慮在頭腦的研究、認知心理治療對焦慮的拆分以及臨床治療實務,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一個完整的焦慮治療觀。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時間進入夏季,天氣越來越炎熱,COVID-19疫情反覆,讓許多人的焦慮情緒遲遲無法落幕。在精神科診間,漸漸地出現一群以肚子不舒服、腹瀉或是腹痛為主的青中年焦慮族群。面對這個棘手的腸道疾病──腸躁症──有時候,精神科可以幫上許多忙。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聽覺過度敏感化」與「聲音恐懼症」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症狀,嚴重時常常合併焦慮症的診斷。靠自己的力量、獨自面對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其實非常痛苦。讓我們透過文章認識這些症狀的由來與可能的精神科治療方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圖片來源:https://www.cwb.gov.tw/V8/C/E/index.html) 前兩周的頻繁地震,大家都還好嗎?  身邊有不少朋友說,即使這幾天都沒有餘震,但他們還是會覺得頭暈或是感覺地板在搖晃…    臨床研究顯示,許多人經歷大型災難(如地震等)之後,的確會出現暈眩、心
「地震後感覺一直還在遙😣…到底是真的震還是假的…」最近很多人反應說,在頻繁地震之後… 睡不好 會有恐慌覺得不安穩的狀況
連日地震+餘震不斷,常常沒事自己暈一下,根本沒地震,或是所在區域沒影響,還有時候會有奇怪的惡夢(夢見自己在電話中欺騙以前的女同學🤣) 地震vs 心震 「地震」: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 「心震」: 遇到不可預測的事、創傷造成的情緒波動。(此部分為小男孩自行定義,也許
Thumbnail
半夜被國家地震警報驚醒,面對連續地震的焦慮,作者靜下心來,試著深呼吸幾次,感受這份情緒,陪伴這份焦慮。運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工作坊教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鬆動轉化,安頓好自己,進而也可以陪伴家人與孩子的焦慮。
Thumbnail
上週的地震之後,偶而都會搞不清我是頭暈還是有地震。 今天看到新聞寫到假性地震症候群的四個條件: 女性 年紀超過20歲 居住樓層在三樓以上 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 如果有以上相符條件,相對容易發生假性地震症候群。 那~麼剛好,四點都中,難怪這陣子都在暈眩中渡過,而且雖然不明顯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標題很不要臉; 不是,因為我發現有很多有的沒的書,都叫××現象學, 但好像也跟現象學沒什麼關係。 於是我也來用。 403地震那時候,我正在桌機前, 然後, 就開始搖了。 一開始,嗯,地震。好。 然後,等一下,好像沒有要停。 等等,好像有點大…… 不對,這次地震很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臺灣大地震後的心理支持與調適方法,包括減少資訊的汲取、同理自己跟身邊人的情緒、注意呼吸、調整呼吸、接觸讓你感到安全的人事物、練習身體掃描和5-4-3-2-1 安定心神練習。同時還附上臺灣的災後心理資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有幫助。
Thumbnail
今早醒來不久,就遇到了芮氏規模7.2強震和一連串餘震。確認親友平安後剛鬆口氣,又陸續看到震災的報導,整顆心就像搭上雲霄飛車一樣上下顛簸起伏不定。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圖片來源:https://www.cwb.gov.tw/V8/C/E/index.html) 前兩周的頻繁地震,大家都還好嗎?  身邊有不少朋友說,即使這幾天都沒有餘震,但他們還是會覺得頭暈或是感覺地板在搖晃…    臨床研究顯示,許多人經歷大型災難(如地震等)之後,的確會出現暈眩、心
「地震後感覺一直還在遙😣…到底是真的震還是假的…」最近很多人反應說,在頻繁地震之後… 睡不好 會有恐慌覺得不安穩的狀況
連日地震+餘震不斷,常常沒事自己暈一下,根本沒地震,或是所在區域沒影響,還有時候會有奇怪的惡夢(夢見自己在電話中欺騙以前的女同學🤣) 地震vs 心震 「地震」: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岩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 「心震」: 遇到不可預測的事、創傷造成的情緒波動。(此部分為小男孩自行定義,也許
Thumbnail
半夜被國家地震警報驚醒,面對連續地震的焦慮,作者靜下心來,試著深呼吸幾次,感受這份情緒,陪伴這份焦慮。運用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工作坊教的方法,讓自己的情緒鬆動轉化,安頓好自己,進而也可以陪伴家人與孩子的焦慮。
Thumbnail
上週的地震之後,偶而都會搞不清我是頭暈還是有地震。 今天看到新聞寫到假性地震症候群的四個條件: 女性 年紀超過20歲 居住樓層在三樓以上 有動暈症病史(容易暈車、暈船)的人 如果有以上相符條件,相對容易發生假性地震症候群。 那~麼剛好,四點都中,難怪這陣子都在暈眩中渡過,而且雖然不明顯
Thumbnail
每一次的地震都會讓我恐慌萬分。自從經歷了311東日本大地震後,輕微的震動都會讓我繃緊神經,小題大作。以為經驗會讓我成長,更冷靜沈著應對,但反而相反,所有地震當下該要有的應對,我都做不到。我會慌張地不斷地晃動,走動,直到震完為止。為何我會不停地走動,晃動?因為我不想感受那震度。
標題很不要臉; 不是,因為我發現有很多有的沒的書,都叫××現象學, 但好像也跟現象學沒什麼關係。 於是我也來用。 403地震那時候,我正在桌機前, 然後, 就開始搖了。 一開始,嗯,地震。好。 然後,等一下,好像沒有要停。 等等,好像有點大…… 不對,這次地震很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供了臺灣大地震後的心理支持與調適方法,包括減少資訊的汲取、同理自己跟身邊人的情緒、注意呼吸、調整呼吸、接觸讓你感到安全的人事物、練習身體掃描和5-4-3-2-1 安定心神練習。同時還附上臺灣的災後心理資源。希望這篇文章對你們有幫助。
Thumbnail
今早醒來不久,就遇到了芮氏規模7.2強震和一連串餘震。確認親友平安後剛鬆口氣,又陸續看到震災的報導,整顆心就像搭上雲霄飛車一樣上下顛簸起伏不定。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