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款待不安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Photo credit/徐鈞信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時,WHO(世界衛生組織,下稱WHO)於2021年3月發文呼籲世人關注心理健康,尤其憂鬱症和焦慮症的全球盛行率上升了25%。WHO總幹事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進一步表示,這可能只是疫情對全球心理健康威脅的冰山一角,我們應更全面地關注心理健康議題。世界心理衛生聯盟在2022年更倡議,全球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有必要成為疫情時代下的優先事項。


  進入後疫情時代,若問問大家這幾年最核心的感受是什麼,「不安」是相當常見的情緒,而不安的感受常參雜著焦躁、擔憂、恐懼、緊迫等,時時刻刻啃嚙身心。因此,在持續追求心理健康的同時,我們值得率先照顧自己的「不安」。


不安的本質

  有許多學者指出,「不安」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產生的擔憂情緒。Alan Wilson Watts博士在著作《不安的智慧:憂慮年代裡身心解放的秘密》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討論,為何動物似乎不擔憂未來的痛苦和死亡,獨獨人類為了未來而不安呢?Watts認為,動物有限的智力使牠們無法良好的記憶過去、預測未來,而人類優異的認知功能使我們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的層次中體驗,享有豐富、敏感經驗。然而,人能感受到強烈的愉悅,也就能感覺到激烈的不安。此外,Watts指出,比起當下的經驗,人更重視對未來的期盼。如果有人能保證「未來會更好」,我們就能熬過當下的低潮;但若不能保證未來會美好,我們就容易陷入不安的情緒。Watts提醒,如果「此刻的幸福」很大程度要仰賴對「未來是否美好」的評估,那麼我們只會模模糊糊地體會現在,同時被不安填滿

  其實,我們只需利用一點(人類特有的)想像力就能撫平不安情緒,保留更多能量給當下的生活。



自我照顧:溫柔款待焦慮不安

  我常用「小木屋」的比喻來輔助個案了解情緒本質,以及接納自我情緒的概念。

1. 小木屋:請想像自己擁有一個小木屋,住在裡頭。生活中,不時有些「情緒」訪客到來,它可能像你最喜愛的好友(如:快樂)、家人(如:安心),但也可能像讓你反感的親戚(如:煩躁)或令你不自在的人(如:憤怒)。對於正向情緒,人往往大方地開門迎接、張開雙臂擁抱;但面對負向情緒,卻常猶豫再三,直到對方重複按電鈴、拍打門窗(畢竟你明明就在屋內,不是嗎?),才不情願地開門,或者…假裝自己不在家,希望對方撤退。

2. 「不安」前來拜訪:人們對不同情緒厚此薄彼,而不安屬於不受歡迎的訪客。但我們常體驗到的是,越抗拒不安,它就越激烈;且當拒不安於門外,缺乏對它的熟悉、理解,使我們越來越害怕它的叩門聲,形成惡性循環。

3. 款待「不安」,再替它送行:熱情擁抱也許太勉強,但我們可以溫柔地款待不安。首先,請你想像邀請不安入室,給它一張凳子在門邊稍坐(容許不安存在)。接著,若你願意,可以想像給它一杯熱茶(溫柔、耐心等待不安趨緩)。再來,你可以感受、傾聽、理解它(是什麼樣的不安?什麼引起了不安?)。試著體會這份善待的過程,以及不安被照顧、漸漸撫平,最後緩緩替它送行。



  當不安感受舒緩後,我們便能回到此時此地,將重心轉移到當下該完成的事項。情緒會再來、也會再離去,但我們明白下次不安造訪時,自己仍能溫柔款待它。


 

*本文同時刊載於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心衛中心:https://reurl.cc/L6p64a



謝遙臨床心理師目前於初色心理治療所執業,若需預約心理諮商請至此:https://reurl.cc/pv4GRl

avatar-img
14會員
19內容數
臨床心理師aka毛線球梳理師,電影/書/劇/動漫的心理學分析熱忱者。NTU臨床心理學碩士,專長為兒青、成人及神經心理學;醫院與大學專任工作之後,進入社區服務民眾。 心理困擾像糾結的毛線球,牽牽絆絆、難分難捨。當看見絲絮/思緒裡頭的感受、需求、渴望、思考、意義,更加了解自己時,便有力量編織新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遙臨床心理師 的其他內容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強調,人與人之間溝通時,具有「一致性」的應對姿態是促進關係的關鍵。「一致性」溝通是指內心所想、外在表達相符的溝通模式。        大家常常期待,有效的溝通技巧能立竿見影,且最好過程中零摩擦。晤談室內常見的擔憂是:「我回去用
       在執業的日子裡,每次初談都會感受到來訪者的疑惑:「好吧,我踏出第一步預約了,但心理諮商會是什麼樣子?要做什麼?」。接著,另一個常見的期待是「心理諮商,是不是心理師可以給我很多建議?」。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成長路徑中,他們經歷的辛苦與無奈是許多人難以體會的;擾動混亂的生活節奏非他們所願,卻很難被旁人諒解。讓家長感到挑戰和艱辛的,是如何理解ADHD孩童行為背後的原因、如何協助孩子適應,同時還能照顧自己的情緒。
  美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強調,人與人之間溝通時,具有「一致性」的應對姿態是促進關係的關鍵。「一致性」溝通是指內心所想、外在表達相符的溝通模式。        大家常常期待,有效的溝通技巧能立竿見影,且最好過程中零摩擦。晤談室內常見的擔憂是:「我回去用
       在執業的日子裡,每次初談都會感受到來訪者的疑惑:「好吧,我踏出第一步預約了,但心理諮商會是什麼樣子?要做什麼?」。接著,另一個常見的期待是「心理諮商,是不是心理師可以給我很多建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年我顯得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外在的,簡短分享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早安美好,一早來張💃圖,自信最美。 但要懂得謙卑,祝福大家上班愉悅事事如意。 怕什麼 就會想到什麼 信什麼 就會聽到什麼 真正的恐懼不是源自於外面的世界 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只要是 人 皆會犯有這毛病 越是怕 越會發生 越是不安 心生恐懼 總是要時常 對自己說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自視你內心的焦慮 自私點放大些焦距 不求怎樣無所畏懼 做個享受憂慮的人
Thumbnail
踏入2024 年, 回顧2023年, 你年歲長了, 心理素質有無成長 ?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幾年我顯得特別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有自身的也有來自外在的,簡短分享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早安美好,一早來張💃圖,自信最美。 但要懂得謙卑,祝福大家上班愉悅事事如意。 怕什麼 就會想到什麼 信什麼 就會聽到什麼 真正的恐懼不是源自於外面的世界 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 只要是 人 皆會犯有這毛病 越是怕 越會發生 越是不安 心生恐懼 總是要時常 對自己說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安的社會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焦慮是一種我們意識到悲慘未來的恐怖,認為平靜可能會被打破的那種心理的不安全感與壓力感。我們會感到不安、某種危險、心慌、坐不住、壓力,忍不住的猜測可能的情況、不斷試圖拼湊線索、尋找讓自己安定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不安全感,源於「意識到」,這代表著危機與悲慘未來並不一定真實存在,而是我們「認為存在」。
自視你內心的焦慮 自私點放大些焦距 不求怎樣無所畏懼 做個享受憂慮的人
Thumbnail
踏入2024 年, 回顧2023年, 你年歲長了, 心理素質有無成長 ?